超高清产业,集体打响电视的翻身仗

500

作为消费者,你或许思索过电视的存废问题:家里的电视两个月都没打开过,是不是该退出客厅了?这次装修,电视非买不可吗?手机、平板、电脑、闺蜜机几乎无所不能,电视还有必要存在吗?

这些问题,也是近年来,电视行业亟待破除的。帮电视打好翻身仗,超高清产业正以全产业链之力作答。

2025年11月19日,由深圳市8K超高清视频产业协作联盟(简称“SUCA联盟”)主办的“2025深圳国际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上,华为、TCL、海思、创维等近90家产业链龙头齐聚一堂,交出了一份超高清产业的成绩单。

500

如今,我国超高清视频已形成从核心元器件、面板制造到终端产品、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实现从“跟跑”向“并跑”跨越,超高清编解码、高动态范围(HDR)、通用多媒体接口(GPMI)等技术已开始“领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这一系列成果,为电视革新与产业升级,铺下了革新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在大会上明确提到,当前超高清电视机开始全面普及。

500

这时,普通消费者可能还有疑问:4K已经够清晰,为什么还要追8K?AI能给看电视带来什么不一样?GPMI这些新技术,真的是家庭娱乐的必需品而非噱头吗?它们如何联手破解电视的老毛病,又将如何定义未来十年的家庭娱乐生活?答案,就藏在超高清产业的技术革新与生态重构中。

500

当你在55英寸的大屏上追剧、看电影、看演唱会直播,大屏+好音效带来扑面而来的沉浸感,手机屏幕无法复刻;很多人觉得“我一个人住,用手机/平板就够了”,其实独居者的小空间,也需要提升生活质感的大屏体验。

电视带来的视听天花板级别的感官享受,是小屏永远无法替代的。那么,这一视听重器,是如何失守家庭娱乐场景的?

表面看,是手机、平板的挤压,根源是传统电视自身的能力存在短板。

智能终端的最小能力集,包括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等三大环节,都是传统电视的弱项:

感知弱。传统电视的画质始终停留在“能看”的基础层面,远未达到“好看”的体验峰值。如今智能手机都已普及HDR、防蓝光、杜比音效等进阶功能,大屏的视听竞争力持续弱化。

500

认知/决策弱。传统智能电视的交互模式仅依赖基础语音操控,既缺乏对家庭环境的精准感知,也无法深度理解用户潜在意图,让所谓的智能功能也就形同虚设。

执行弱。传统电视的孤岛问题尤为突出,缺乏底层连接技术支撑,既无法与全屋智能设备形成联动,成为家庭物联网的信息盲区;投屏延迟高、设备兼容性差,导致家庭摄像头、游戏主机等常用设备难以接入,无法承接多元化的家庭使用需求。本质上,未完成连接能力革新的传统电视,终究只是一台反应迟缓、功能单一的显示工具,难以承担家庭智能中枢的核心角色。

《周易·杂卦》中提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被视为传国重器、御政之首的九鼎,需要更新换代,而超高清产业的全面爆发,恰好为电视革新提供了技术底座,以8K、AI、GPMI为核心,针对性补齐了电视的能力短板。

在超高清全产业链的协同作用之下,电视开启了鼎新革故之路。

500

针对传统电视的三大能力短板,超高清产业分别以8K、AI、GPMI,进行技术补位。

8K超高清技术,补强感知能力,让大屏视听回归体验天花板。“4K已经够清晰,为什么还要8K?”这或许是很多消费者的疑问。8K代表的是视觉体验的上限,8K芯片往往带动画增强、色彩优化、流畅度提升,哪怕看1080p内容也更清晰。如今,央视8K频道已实现常态化播出,75寸以上的大屏电视逐渐成为家庭观影主流。当屏幕尺寸不断扩大,只有8K技术才能完美匹配大屏视野,提供影院级的视觉冲击力。稳固电视作为顶级家庭娱乐终端的核心地位,8K是无可替代的技术支撑。

AI技术,升级认知/决策能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理解的交互革命,让电视真正读懂用户需求。电视要服务老人、小孩、成人等不同人群,必须靠AI自动识别身份、适配需求。此次峰会中,创维公司的专家就分享了“超高清大屏从显示到AI场景的创新应用”,认为超高清大屏的核心价值已从单纯的“画质呈现”升级为“AI +场景”的深度融合。

500

GPMI连接技术,强化执行能力,打破设备壁垒、降低连接延迟,构建以电视为核心的全屋智能生态,让各类设备无缝协同、数据自由流转。比如传统的家庭影音场景中,游戏机、音响、机顶盒、投影仪等设备,需要通过HDMI、音频线等一堆线材分别接入电视,布线杂乱如蜘蛛网,占据大量插座空间,切换设备时还要反复插拔线材、调试接口,操作繁琐又影响家居美观。更关键的是,面对8K超高清画面、高刷新率游戏、多设备协同传输等需求时,常常出现画面卡顿、音画不同步、设备无法驱动等问题,根本撑不起新一代家庭智能娱乐的使用场景。GPMI超级一线通技术的出现,彻底终结了线材迷宫的困扰,无论是连接游戏主机畅玩4K/8K高刷大作,还是对接专业音响打造沉浸式声场,亦或是接入机顶盒、存储设备拓展内容生态,都能通过这根线一步到位,让电视真正成为家庭智能场景的核心执行中枢。

正如上海海思在大会中的分享,GPMI作为自主创新的下一代通用多媒体接口技术,深度适配HDR Vivid、Audio Vivid 等新一代视听标准,成为超高清+AI融合的核心桥梁。

500

一句话总结,三大技术补强传统电视的弱项与短板,共同支撑起了电视在当下的角色之变。对用户来说,其实无需搞懂背后复杂的技术体系,只需要记住电视的三个新身份:

以前,电视只能看,现在可以玩。电视成为家庭AI交互中心。在大会主题论坛《AI重塑“视界”:超高清应用的智能革命》中,来自TCL、雷鸟、洲明科技等产业人士分享了不少实践,AI超高清正赋能商显平板、光学头显等智能终端,通过GPMI技术与电视相连接,必将极大提升电视的可玩性。

以前,电视只能单一的展示内容,现在可以融合统一的调度各类设备。GPMI在家庭多设备互联中的作用推动大屏成为智能家居控制中枢。

以前,电视只能“被动显示”,现在可以“主动交互”。咪咕正以“AI+超高清+沉浸式”体验升级方向,推动从赛事制播到终端体验的全链路创新,让观赛体验从“观看”到“在场”,从“被动”到“主动”。其中,GPMI作为传输桥梁,支撑高质量内容实时呈现。

超高清产业,正携手补强电视在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等环节的技术能力,支撑电视在家庭娱乐场景的C位站稳脚跟。

不过,技术的价值,最终要落地到现实中。普通家庭的大屏想要搭载8K、AI、GPMI,还有多遥远?

500

国之重器在庙堂,家之重器在厅堂。对于“电视还有必要存在吗”的疑问,超高清产业集体给出答案。GPMI与8K、AI共同构成的三足之鼎,让电视在手机、平板的围堵中,重新站稳了厅堂C位。

这份技术革新的背后,离不开政产研用等多层面的支撑。

此前,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出台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产业铺路;深圳地方的精准扶持,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加速。叠加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则让超高清电视变为家庭刚需。

500

以GPMI技术为例,作为AI、超高清的桥梁,GPMI是各种技术和设备与电视之间的连接底座,是基础中的基础。而GPMI从概念到商用的突破,就绝非单一企业的独角戏。

本次大会在SUCA联盟组织下,来自电子标准院、华为、创维RGB、创维数字、海信、TCL、海思、视源电子、赛西国工、绿联、康佳、安澜、长虹、海尔、马栏山、深圳国实、万里眼等近18家企事业单位代表联合发布通用多媒体接口(GPMI)产业路线图(2025版),构建了涵盖GPMI的标准研制、芯片开发、设备研发、产品应用、检测认证、产业推广等完整的产业化应用体系。

500

产业生态的繁荣与合力,是GPMI规模应用的前提条件,也是电视重归家庭C位的底气。

不同企业与机构分别承担着各自角色,缺一不可。

SUCA联盟作为GPMI生态的发起者与组织者,是生态的总设计师。自2019年成立后,SUCA联盟牵头整合产业力量,始终扮演着方向引领者的角色。它打破了企业间的技术壁垒与利益隔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就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产业节奏达成共识,让分散的力量形成攻坚合力,是GPMI能在短短六年内实现从技术构想至商用落地的关键。

技术落地的前提是标准统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及下属实验室正是这一环节的核心力量。通过第三方测评确保不同企业的产品符合GPMI标准、能够互联互通,避免了各自为战的技术乱象。

芯片是GPMI技术落地的心脏,上海海思在这一领域承担着核心突破任务。发布了原生支持GPMI的电视SoC芯片、机顶盒芯片,还推出了GPMI超级一线转接芯片,可实现HDMI/DP与GPMI无缝转换,存量电视、PC、显示器平板等设备快速接入新生态,为GPMI的规模应用与市场推广,提供了硬件基础。

500

终端厂商是技术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华为、TCL、创维等企业则承担着将GPMI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体验的重任。海尔、长虹也迅速跟进,这些终端企业的参与,让GPMI形成了“技术-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超高清浪潮滚滚向前,未来,随着GPMI在医疗远程会诊、教育互动课堂、文旅虚拟体验等领域的延伸,电视智慧屏的边界还将持续拓宽。

电视的鼎新革故背后,是一个产业生态的成熟,是一次超高清产业的集体突围。

无论形态如何演变,技术鼎革后的电视,视听重器的核心地位已然确立,正以C位之姿,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新生。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