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对日本感恩吗?

11月7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发表了以武力介入中国武统的挑衅言论。在我国政军民一致痛批高市早苗时,有人翻出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中国的援助账单在网上公布,甚至还有评论指责中国“忘恩”。其时机选择之精妙,不得不令人怀疑其不良的居心。

既然有人乐于翻旧账,我想索性就近现代中日间的援助和赔偿算一算总账,以正视听。

一,日本的对华援助

中日建交后日本对华援助主要以政府开发援助(ODA) 为核心,1979年启动至2008年终止,包含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三类,累计总额达36339.85亿日元 ,按2025年11月20日的实时汇率,约为231.4亿美元。在实施期间峰值阶段约合300多亿美元。

1. 日元贷款

这是援助的核心,占ODA总额的91.26%,累计达33164.86亿日元 。贷款利率最低为0.75%,偿还期多为30年并含宽限期。2007年签署最后一批贷款协议后,该类贷款正式结束 。

2. 无偿援助

累计占比4.14%,约为9.58亿美元,重点投向民生、文化等领域。

3. 技术援助

累计占比4.6%,包括派遣专家来华,和接纳中国技术人员赴日培训等。

实事求是地讲,日本援助是中国当时外部援助的主要来源,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作用显著。时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等致力中日友好,压制日本右翼,这是能实现日本政府援华的重要原因。

在中日建交联合声明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是日本援华的最为重要的关键。尽管日本政府从未承认,但日本的援助实质就是对侵华巨额赔偿的部分补偿。

二,日本对华的战争赔偿

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赔偿战胜国的战争损失理所当然。

同为战败国的德国至2007年相关赔偿工作基本结束时,累计赔付640亿欧元。

十四年侵华战争的赔款并无统一的官方核定数额,主要有以下几类关键估算结果 :

1. 国民政府时期估算

1946年国民党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初步估算,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对应的赔款额度约620亿美元。同期还有说法称,国民政府曾拟定1200亿美元的赔偿要求,涵盖实物与劳务赔偿等。

2. 国际组织及学界早期估算

有国际组织曾推算,日本应向中国支付的赔偿总额约216亿美元。到1972年中日建交前后,有核算认为此前的赔款额度按当时价格应为1200亿美元。

3. 近期估算

日本侵华战争造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若纳入资源掠夺、文物失窃等隐性长期损失,突破5000亿美元。

有人研究了1946年国民政府《中国抗战损失说帖》的基础数据,在综合考量了战争期间的人员伤亡、劳工迫害、“慰安妇”创伤、财产掠夺等民间受害情况后判断,若折算为当下币值,所有赔偿应为22—25万亿美元。

2024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量为4.77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现在日本不吃不喝,五年GDP总额才与侵华战争赔款大致相当。中国放弃了巨额战争索赔,但日本历届政府从未表示过感谢,民间也很少有人略表谢意。

针对日本对华援助,2004年 ,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及人民心存感激”。2007年 ,在温家宝总理访日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中方明确提及,2008年结束的日本对华日元贷款为中国经济建设和中日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对此表示感谢。2018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态称,日本对华官方资金合作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中日互利双赢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对华援助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机器设备的对华出口,开拓了巨大的中国市场,并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正如华春莹所说,日本对华援助并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互利双赢”。

所谓中国“忘恩”——实际并不应称之为“恩”——是诬蔑!而日本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并恩将仇报则是事实。

三,近代中日间的不平等条约

历史上中国对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4份:

1.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

日本借琉球船民在台湾被杀出兵侵台,清政府被迫签约,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还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控制,为后续琉球被日本吞并埋下隐患。

2. 《马关条约》(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赔偿合计2.315亿两白银。其中含2亿两军费赔偿、3000万两辽东半岛赎辽费,还有150万两日军驻守威海卫的驻军费。

3. 《辽南条约》(1895年)

作为《马关条约》的补充条约,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需额外向日本支付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这笔费用被纳入了对日甲午战争相关赔款总额中。

4. 《辛丑条约》(1901年)

清政府与包括日本在内的11国签订,条约总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日本按比例分得本利合计7594.47万两海关两,占庚子赔款总数的7.7%,这笔赔款国民政府一直支付到1939年,累计支付5736万两。

《马关条约》是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关键条约。列强“间接控制”中国的模式被打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如割地、设租界、划分势力范围),且开始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约5000万至6000万两白银,清政府为8000万至9000万两白银。2.315亿两的赔款,约为清政府三年全部的财政收入,而日本以极小的代价,攫取了相当于四年财政收入的巨额资金。

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

清政府无力一次性支付,被迫向英、法、德、俄等国借债,累计借款总额达3.7亿两(含利息),债务本息占此后数十年财政支出的30%-50%,国家财政崩溃。

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断,原用于洋务运动(如铁路、工厂、军工)的资金被挪用赔款,1895-1900年洋务企业投资锐减60%,民族工业因资金匮乏、关税被控制,发展举步维艰,甲午战前的经济复苏势头彻底终止。

民生与经济基础崩塌,为筹措赔款,清政府大幅加征赋税(田赋、厘金等),农民负担增加30%-50%,多地爆发饥荒与起义。同时,赔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价暴涨,物价暴跌,中小企业纷纷破产,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而日本借此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化加速。3.6亿日元赔款中,约84%(3.02亿日元)用于经济建设——其中1.08亿日元投入钢铁、铁路、机械等重工业,0.9亿日元扶持纺织、造船等,直接推动日本工业产值从1894年的1.1亿日元,增至1900年的3.2亿日元,6年间增长近2倍,快速从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

教育与科技投入翻倍,赔款中约5%(1800万日元)用于教育。1895-1900年日本小学入学率从40%提升至65%,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增加40%,同时资助科研机构研发军工、机械技术,为后续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日本用1.2亿日元充实国家银行准备金,稳定货币体系。

修建铁路2000公里(相当于战前总里程的1.5倍),建设港口10余个,完善了全国交通网络,降低了工业运输成本,推动国内市场整合。

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军备扩张。日本是依靠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人的残杀,对中国财经的极度榨取成就了自己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有个别人,媚日忘祖,别有居心。企图让国人对日本援华的那不到1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200多亿美元的贷款感恩戴德,对日本顶礼膜拜。忘掉南京被屠杀的30万同胞,忘掉十四年抗战中被日军伤害的3500万国人,忘掉马关条约。这些人是汪精卫的后代,是炎黄的不肖子孙。

收复新疆而有大功于国的左宗棠源于他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观察,如1874年日本侵台等事件,对日本民族有一个评价。他说日本“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其认识之深刻,远超今日不少连什么是素质都可能不大清楚,却认为日本人素质高的国人。

真是一语中的。

国仇家恨,我们时刻牢记。

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日益猖獗,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清政府,不是国民党政府。高市早苗一伙若胆敢武力介入中国武统,十四亿中国人必定用血与火跟日本清算总账,一雪前耻,彻底埋葬日本军国主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