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火锅产品4大趋势
2025年余额将尽,今年的火锅产品可谓百花齐放,各出奇计,那么,将至的2026年都有哪些产品趋势?一起来看。
第 1975 期
文 | 张冬

鲜切主义仍风行
食材跨越山海
这两年由于山野风的兴起,地域食材也开始跨越山海,逐渐登上餐桌,无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里走的,都成了涮火锅的好物。
像内蒙古羊肉、乳山大生蚝、黄土高原滩羊肉、云南高山茭白、香格里拉莴笋尖等等,这些全国各地的地标美食,几乎成了火锅店的标配,似乎店里不卖几道遥远的食材,出门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
存在这种现象有三个原因,一是火锅需要拓宽应用场景来满足更多元的需求,二是大众对餐饮行业求新求变的心理,三是社交软件抹平了信息差,顾客对于遥不可及的地方美食,有拉近距离的渴望。

◎香格里拉莴笋尖
有需求自然有市场,供应链企业也是为了能吃到“第一口红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像当年天水麻辣烫和冒烤鸭诞生之初,不到一月时间,市面上就已有相关底料面世,反应速度相当快;今年更不必提,各种菌汤火锅、果香火锅、养生火锅、酸汤火锅的研发层出不穷。
目前来看,鲜,仍旧是食材未来趋势的主基调,诸如海底捞开的各种鲜切工坊,还有年初兴起的鲜切鸡煲、猪杂火锅、不断升级的海鲜火锅、牛肉火锅以及猪肚鸡、椰子鸡等有料火锅。

◎猪杂火锅
在食材方面,菌菇、云贵蔬菜、鱼片及海鲜制品,是2025年较火的食材,而且有逐渐蔓延趋势,目前来看,下沉市场仍旧有较大的空间,火锅品牌还应及早布局,趁着未打透的空档,再吃些利。
一旦下沉市场卖起“漂亮菜”,内卷程度就会继续升级。

小众食材“吃香”
大品类更极致
多数人听过地域食材,但一些小众食材,很多顾客几乎闻所未闻。
没吃过没见过,于顾客而言,就属于“稀缺物”,他们有尝鲜消费的心理,但也有“怕犯错”的心理,所以还需商家引导。
小众食材的兴盛,目的很单纯,即是用稀缺换利润,与地域食材类似,不同的是,后者有认知基础,顾客愿意并能大胆购买,而前者仍属于尝鲜范畴。

◎著名的水性杨花
像一些原生态的小众食材,诸如荨麻、杨桃菜、山苏、鞭炮笋、金耳、雪魔芋、石花菜,听着路子就野;一些加工类的产品诸如苦肠、荆州鱼糕、蟹黄鱼圆、蛋菇、皮渣、粉皮等,估计多数人只听过后两个。
不断开发产品的局面,无形中拉长了火锅行业的产品线,这对于以后跑出更多的品类有很大好处,劣势则是太过于追求小众的稀缺性,而让顾客不明所以,难以下单。

◎火锅新宠,金耳菌
除了小众的出头,一些老品类也开始翻出新花样,做出不同的组合和摆盘花样,既有认知,又有陌生感,会产生“新奇”的购买欲,诸如鳕鱼玫瑰、瀑布鱿鱼、虾滑油条、藤椒排骨、乌鱼花、贡菜毛肚辫子之类,“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是老品类的常见迭代方式。

非遗翻出大水花
老传承再玩新高度
如果说地域特色和小众食材,是火锅的广度,那么,非遗食材则是产品的深度,因为每一道非遗的背后,都包含着文化传承、历史背景、民俗人情等,这种厚重感,比寻常食材要强烈得多,除了能卖上价,企业还有很多故事可讲,对于传播而言,故事与美味都是品牌最好的宣传载体。

◎荆州鱼糕
今年的火锅界,常见的非遗产品有定西宽粉、本溪黑豆花、武隆羊角香干、金佛山方竹笋、彭水晶丝苕粉、苏尼特羊肉、内蒙古黄柿子锅底,包括前文提到的荆州鱼糕,都是2025较火的非遗食材。
前文已述,食材品类的拓宽有利于火锅品类的丰富,像内蒙古有火锅品牌,将黄柿子锅底作为主打,开发出“黄柿子火锅地理标志宴”,以“一锅双底十二品”的架构,将12款内蒙古地理标志产品搬上餐桌,诸如武川莜面、扎兰屯木耳、以巴彦淖尔小麦为主要原料的巴盟酿皮,搭配赛罕南瓜、乌审旗黄玉米等地理标志食材;还有刘一手火锅将非遗食材融入“刘派九绝”中,集中体现非遗产品的风貌,既有质感,又有新奇感。可谓“非遗开会,美味加倍”。

◎金佛山方竹笋
实际上,非遗食材并非新鲜事物,但2025年火锅行业的非遗食材,已从过去的文化符号,转变成为了今时的产业动能。
在年轻群体不在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菜品前提下,非遗食材自带的地域文化故事和独特风味,恰好满足了他们追求新奇体验和文化认同感的心理(全球地位的提升带来的文化自豪感)。
对于商家而言,拥有非遗属性的产品,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并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溢价能力;对于供应链而言,这对于其研发能力、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及风味还原上,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珮姐非遗锅底
非遗产品的风靡,对整个火锅产业都是一场动能加速的考验,所以,作为火锅老板,对于非遗产品还应在技艺传承、健康、效率与科技赋能之间找到平衡。

顾客更爱质价比
价格被打得“鼻青脸肿”
自从直播间里有人喊出“把价格打下来”时,这两年,各行各业都在打价格,价格也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
顾客一不爽,老板就打价格,跟朝鲜似的,谁惹我,我就打韩国。价格是人定的,它有什么错?即便价格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但顾客偏爱性价比和质价比高的产品,已成事实。

◎熊喵来了火锅
不难发现,与过往有差异的是,2025年火锅行业的性价比食材,已从简单的“低价替代”转向地域文化、深度挖掘与科技赋能的多维竞争。
一些食材经过市场长期考验,成为了火锅店控制成本、保证口味稳定的可靠选择,诸如虾滑、肉丸、起泡豆干、海带苗、小酥肉之类,顾客爱点,商家也有利可赚。
当然,常规食材也要有变化,所以,很多供应链企业在质价比产品的研发上,可是下了大功夫。上月火锅餐见在太原举办的BOSS选品会上,很多供应链企业也都贡献了高颜值、高毛利、高性价比的产品。

◎逮虾记产品
诸如逮虾记的一口整只青虾滑、一口下去三重口感;百香顺的鲜切红标黑鱼片,极大程度保留了黑鱼的鲜活口感;海农星的99鲜贝卷,口感鲜甜,下锅就熟,美味与速度并存;
禾盟的水晶滑肉,选用“黄金六两”猪颈肉,口感细腻顺滑,另一款瀑布雪花猪肉片,则与海底捞联合研发,颜值高,紧实嚼劲;擅长打造复合口感与营养价值的玖嘉久,带来的鱼皮大颗粒虾卷和经典爆品鱼籽福袋,口感绝佳,毛利颇高,兼具商业价值的趣味与美味。

◎玖嘉久产品
无论如何,经典与颜值同在的虾滑也好,创意与口感齐飞的福袋也好,这些食材不仅是成本控制的“工具”,更是重构火锅消费体验的“密钥”。
顾客复购率,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最后
火锅产品与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唯有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市场的打磨,最终呈现的结果,才更珍贵。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很多大佬喜欢用“长期主义”来规劝大众,不要太过急于求成,事缓则圆。
好产品与好品牌,都是“磨”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