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种居屋我去过,每层住8户只有3个电梯,不可能层层停
来源:@汪有
香港火灾,看网友问为什么这些房子楼间距这么密集,其实是这是香港的“居屋”。香港地狭人稠,港府会修建这种非常密集的小区,以相对低的价格优先卖给收入有限的市民。香港这种廉价住房有公屋和居屋两种,居屋已经比公屋好一些了。图里是小区平面图,可以看到基本是40多平方米套内面积的住宅,通常要隔成两房或者三房。
我大学时去过这种小区当家教,都是楼非常高,楼间距又太小,居住人口太多。一般来说典型的居住环境是夫妻两人,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里面。一层有8间四口之家,每层住32人。
这样的房子楼层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电梯根本无法承担这么多垂直交通,这个小区只有3个电梯。通常只能停有限的几个楼层,基本每三层停一次。下了电梯再向上或者向下走一层。所以垂直交通很难,纵向疏散也是很难的。
以及,因为楼梯利用率很高,为了清扫通风,通常楼梯都通户外。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危险。外墙的烟气很容易撩到逃生通道。
至于脚手架外墙施工,也是因为这些楼都很老旧了。很多这样的小区,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更早的楼宇。香港很多旧楼保养得还可以,外立面也还行,就是因为有外墙保养的服务,是能提高居住环境的。这个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楼龄比我都大了。这样4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香港普遍的价格在两三百万港币,算是很便宜了。
至于安保也不容易,通常每个楼配一个阿叔。这个阿叔可能也六七十岁,养老金微薄,就出来打工巡楼,做不了太多,就坐在小区楼下。都是些弱势群体。
只希望大家都好。

香港火灾突然想到另一件揪心的事儿:这种居屋我去过,因为刚才说了,每层住8户只有3个电梯,电梯不可能层层停,通常三层一停,住户下了电梯还要自己走一层回家。楼梯利用率很高,为了通风换气便于清扫,楼梯几乎都是和户外连接的,烟气很容易撩到逃生通道。看了眼平面图果然如此。

说到香港火宅的宏福苑,评论区问是什么人住在这样的小区里。港府定期公布人口普查数据,我查了一下,宏福苑的住户,大体上是收入中等偏下、香港本地出生、教育程度有限,还完了贷款、开始独居的长辈。宏福苑是港府的低价居屋,居屋是销售,公屋是廉租,能住居屋,已经比公屋要好。
图1,是2021年宏福苑的年龄结构和全香港年龄结构的对比。深色的是宏福苑,浅色是香港的数据。可以发现,全香港65岁以上人口不到20%,但宏福苑的长者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了37%,其中女性长者更多。

香港已经是一座开始衰老的城市,2025年,香港居民年龄中位数已经达到了47.4岁。但在宏福苑,2021年的数据,女性住户年龄中位数59.5岁,男性为48.8岁。现在又过了4年,这个数字还要变大。小区年头久了,也都是长者住在里面,很不利于疏散逃生。
图2是小区的收入状况,收入中位数在1.8万港币左右,其实不算穷人。小区收入下25%的收入1.2万左右,高收入的群体在2.5万左右。下限高于香港一般收入,上限比香港上限低一截,是典型香港老旧居屋的居民构成。

85%的人都已经还清了贷款,8.9%的住户还在还贷,剩下的就是租户了。2025年的房价成交区间,便宜的不到200万,贵的超过300万港币,每套大约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教育程度,接受过专科及以上教育的达到30%,低于香港平均的35%。家庭结构也大部分是1-3人的小规模家庭。基本上和我们印象中的内地老破小住户结构差不多。
图3,这次外墙维修去年还上了新闻,因为太贵了,业主不满意。花了3.3亿港币,每家平均要交17万港币。如我所言,这不算一笔小钱,按照收入中位数,这已经是住户小一年的收入。而且要在9个月之内交完17万港币。
香港很多居屋都旧了,都在维修,很多业主在抗议说招标流程不透明,担心存在围标。导致业主要多花钱。那个时候想不到会有今天的悲剧。还是希望各位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