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同居满5年可主张财产分割

“不婚人群去世后遗产应归谁”“遗产是否会收归国有”等话题曾引发热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例升至25%,伴随单身人口比例增加,不婚人群遗产管理也面临诸多困境。有业内人士对此建议,在法律修订中,应增加事实伴侣财产权,同居满5年可主张共有财产的分割。

11月25日下午,第四届遗产管理人高质量创新发展交流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华遗嘱库项目、桂客学院、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共同主办,苏州鑫桥传承咨询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胡筠悦以《不婚人群遗产管理需求研究》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热议 不婚人群去世后遗产应归谁?

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达2.4亿,2025年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例升至25%。伴随单身人口比例增加,不婚人群遗产管理也面临诸多困境。

“不婚人群去世后遗产应归谁”“遗产是否会收归国有”等话题曾引发热议。公开报道显示,司法实践中,有被继承人去世后,由于没有继承人,也没有留下遗嘱,部分遗产收归国有,由当地民政局作为遗产管理人。

胡筠悦研究发现,现行《民法典》继承编以血缘和婚姻为继承权基础,导致不婚人群在遗产管理人选任上,面临比有配偶或子女者更复杂和特殊的困境。不婚人群尤其是无子女的群体,缺乏“天然”或法定的遗产管理人。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第1127条,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不婚者无配偶子女,父母可能已故或年迈无力管理。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80后、90后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兄弟姐妹或无法联系,这些人可能关系疏远、无能力、不愿担任。

“在法定继承人缺失或不合适的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为无人继承的遗产提供了最终保障。但民政部门可能倾向于采用最稳妥、最合法、争议最小的方式处置遗产,例如,将可变现资产拍卖后现金收归国有用于公益,这使得遗产可能无法物尽其用或实现被继承人潜在心愿。”胡筠悦称。

在财产清查与信息管理方面,不婚人群亦存在困境。胡筠悦表示,不婚人群长期独居,使得贵重物品、重要文件的存放位置无人知晓,对于加密货币钱包、境外投资账户等若未记录访问方式,将永久锁定。

此外,胡筠悦还表示,对于不婚人群而言,关系疏远的旁系血亲可能是法律上的继承人,如果不放弃继承,遗产被关系疏远的旁系血亲继承,这恰恰是很多不婚者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困境 同居伴侣易产生财产认定纠纷

在不婚人群遗产管理制度缺位情形下,司法实践中的纠纷也相应增多。

胡筠悦介绍,不婚人群将遗产遗赠给经常照顾其生活的朋友、同居伴侣,甚至是慈普机构,很可能引发与法定继承人,如兄弟姐妹的激烈争议,遗嘱的真实性、有效性易受到质疑。

如上海一起《遗赠抚养协议》纠纷案件中,马某与妻子生前育有一子,2011年、2017年,马某的妻子、未婚未育的独子相继去世,马某独自一人居家。家附近的水果摊主刘某对他颇为照顾,2017年马某与刘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约定马某在离世后将房产、存款等财产赠与刘某,由刘某负责马某的吃、穿、住、行、医疗、养老等扶养义务。《遗赠扶养协议》签署后,刘某及其妻女搬至案涉房屋与马某共同生活。2019年《遗赠扶养协议》到上海某区公证处办理公证。

2021年12月31日,马某去世。此后,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名下案涉房屋和房屋内财产、银行存款及孳息均归其所有。马某的姐妹、外甥等亲属作为被告,对《遗赠扶养协议》提出质疑,认为马某在2017年之前就出现精神障碍,行为能力受限;2017年住院期间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等,主张协议当属无效。虽然最终的结果是法院支持了原告,但遗产经历了一场诉讼后,归属才最终尘埃落定。

胡筠悦还介绍,不婚人群如有长期生活的同居伴侣容易产生纠纷,陷入财产认定困境。比如,共同出资买房买车,财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实际为共同购置和还贷,分割依据不明。再比如,合作创业股权登记在一人名下,未签署代持协议,导致股权权属不明。

此外,胡筠悦称,不婚人群大多有心爱的宠物,而直接将宠物作为遗产是不被法律所支持的,一旦不婚者去世,心爱的宠物该由谁照料,谁来承担费用等并不明确,法律保障机制缺失。

建议 增加事实伴侣财产权

为破解不婚人群遗产管理困境,胡筠悦建议,在法律修订中,应增加事实伴侣财产权,同居满5年可主张共有财产的分割。同时,在程序法中加强遗产管理人库建设,民政部门联合相关专业人员建立专业队伍,保障遗嘱效力。

“不婚人群应充分认识到自身遗产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潜在风险,善用法律和金融工具的组合,全盘梳理个人的资产清单,明确分配意愿以及希望照顾的对象。”胡筠悦介绍,订立遗嘱是最基础的步骤,突破法定继承顺序的工具,避免“无人继承归国家”,明确指定非婚伴侣、朋友或慈善机构为受益人,列明特定资产分配,如宠物、收藏品,每年更新,防止资产变动导致遗嘱失效。订立遗嘱时务必确保形式合法、内容清晰没有歧义,强烈建议至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公益项目订立遗嘱,确保真实有效的同时,还能解决遗嘱保管问题。

此外,胡筠悦称,不婚人群还可订立生前信托,规避继承程序,资产直接转移给受益人,委托人将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信托条款,在生前做好委托人的医疗照护,身后按照信托条款将资产分配给受益人,也可通过慈善信托让遗产持续推动国家的公益事业。

5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