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的崛起是史无前例的
今天讨论一下中国崛起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崛起是真的发生了吗?又是从何种意义上说这次的中国崛起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又为什么能够实现这种“史无前例”呢?
一、真的崛起了吗?
在我看来,中国崛起已经是一个事实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侧面说明。
1、GDP。在论述中国崛起的时候一般会说目前中国的GDP已经在世界前列了,但仅仅是这个并没有实际意义,有人统计,满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的GDP也是世界前列的,但是当时国家无疑是虚弱和落后的。之所以说这一次GDP可以体现中国崛起,是因为中国在GDP走到世界前列的同时,国家能力也同样处于世界前列,这一点非常关键,简单的说,国家能力就是国家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同样的体制、同样的GDP,而国家能力却可能是天壤之别的,这里不展开讲了,总之中国现在的国家能力绝对是世界前列的,比如说从救灾看,中国的效率是超高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能力。中国目前的GDP一般认为是世界第二,美国第一,这主要依据汇率进行的GDP核算,这种方式是有些问题的,为了克服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的弊端,经济学家又提出了“购买力平价”这一GDP指标,这一指标更能体现各国真实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指标计算,中国GDP在2017年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且这些年中美的差距越来越大。有趣的是,购买力平价这种计算方式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似乎都不够重视,如果说西方不够重视还情有可原,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第一,而中国也不够重视,基本上说的也是汇率计算的GDP,则说明中国其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
2、中国崩溃论的崩溃。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的时候,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觉得中国很厉害,这就产生了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又居高临下觉得中国不行,这就产生中国崩溃论,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论调在西方此起彼伏,属实是“一、三、五”威胁,“二、四、六”崩溃,时而威胁,时而崩溃。近些年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就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崩溃了,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中国崩溃论了,就连那个最虔诚的崩溃论信徒章家敦近些年也不预言中国崩溃了,虽然他还是坚持对华不友好的底色,时不时的跳出来出谋划策怎么对付中国的威胁,很讽刺。如果崩溃论和威胁论都式微了,说明中国可能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平庸的国家,如果威胁论上升而崩溃论崩溃,则说明中国真的崛起了。
3、G2。在2025年中美领导人釜山会晤前,美国领导人特朗普把这次会晤称为“G2”,实际上从某程度上承认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许不少人不服气,实际上这的确是今天世界的真实反映,中美两国已经和其它国家拉开了距离,G7是过时的东西了,可有可无。G20是多边磋商合作的产物,也是中国支持的机制。但是从实力出发,除了中美两国,其它的都是“Others”了。按照中国学者金灿荣的说法,2025年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可以互相卡对方脖子。这个“G2”其实是中国“打”出来的。
以上这些从侧面说明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当然从正面像学术那样论述我也不会。
二、从何种意义上说这次的中国崛起是史无前例的?
我这里说的崛起,是世界级意义的崛起,是从全球视角看上实力和地位的重大提升且已处于世界前列。像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就不再此列,它们的崛起主要是经济意义上的,地位却并未真正提升。而中国的崛起确实全方位的,经济、国际地位、军事等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都处于世界前列。但历史上崛起的世界级帝国很多,中国怎么就史无前例的?与历史上那些曾经伟大的世界级帝国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英帝国、苏联相比,中华帝国是唯一一个在从巅峰跌落低谷后,又重新崛起为世界级大国、强国的国家。所以说这一崛起在中国还有个名字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复兴这个词本身就说明是再次崛起。
并不是说其他国家没有想过,比如一战后意大利领导人墨索里尼,他也想搞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结果大家都知道,意大利的国力和民众都不足以支撑他的愿望了,这让他的行为成了一个笑话。
还有土耳其,历史上的奥斯曼土耳其是非常强盛的大帝国,但是一战后就分崩离析了,那个著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就是干这个活的。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基本上退缩到它起家的地方了,如果不是出了个民族英雄凯末尔,今天土耳其的国土就更小了。今天的土耳其领导人埃尔多安,其实也是心怀祖先荣光的,被中国网友称为“埃苏丹”,但是今天的土耳其在中东地区是个强国,但离世界级帝国差老远了。
历史上阿拉伯帝国也曾经辉煌无比,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阿拉伯人就比较尚武,生产活动主要是劫掠,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四处扩张,形成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在扩张到西域后曾经和中国唐朝军队打过一张,并且打胜了,但是在这一方向的扩张也就到此为止了,也避免了与唐王朝的进一步大规模冲突。再看今天的大大小小的阿拉伯国家,在面对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狂轰滥炸,在加沙逊尼派阿拉伯兄弟被杀戮的时候,居然都当看不见似的,都在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反倒是非阿拉伯国家,什叶派的伊朗(波斯人)领着一群小兄弟出头,虽然被打的挺惨的,那个众人嘴里的“抵抗之弧”基本被打残了,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波斯人是真打了,你们这些阿拉伯人的表现,再次崛起这事恐怕是想都不敢想了。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的开创者,世界的征服者,今天也和土耳其一样收缩回到了自己的“原产地”了,今天的英国并不处于上升期,反而和欧洲一样是向下沉沦,套用一句英国政治讽刺剧中的一句台词:当一个国家在走下坡路时,得有人坐在驾驶席上,往油门上踩一脚(英剧《是,大臣》)!英国乃至欧洲目前大致如此。
另外两个,蒙古不说也罢,恐怕永远没希望了。今天,苏联也早已分崩离析了,它的继承者俄罗斯也是一言难尽。当年普京总统上台时曾说过,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今天俄罗斯和那个历史上的俄罗斯有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不匹配,军事力量超出了经济能够支撑的程度,实际上外强中干,而且国家能力不但没有提升,与苏联相比反而衰退了,那个曾经的工业化强国,制造业大国没了,今天的俄罗斯,还在吃苏联时期工业的老本,现在他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主要就是能源了,有人戏称今天的俄罗斯,就是个“有核武器的沙特”。还有就是俄罗斯的GDP太低,据说和中国广东省不分伯仲。应该说GDP高的国家,国家能力不一定强,但是GDP不行的国家,国家能力一定不行。今天的俄罗斯无疑是个世界级的强国,但是“偏科”严重,短板过多,与中美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我不敢说上面这些历史上曾经耀眼的但后来衰落的大国,一定不会像中国一样实现“伟大复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的确还看不到希望。
三、中国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隐藏密码
这一部分内容其实是需要写一篇长文论述的,所以今天这里主要说结论,写的过多容易使本文失去焦点,希望以后有机会进行这部分详细的论述。
谈起中国崛起,我们一般耳熟能详的是我们有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市场红利、开放红利、后发优势、工程师红利等等,但是这些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视野过于狭窄而且过于表面。下面就说说一种极端重要却又被人忽视的因素。
在电影《志愿军 雄兵出击》中,当军长梁兴初说他爱惜战士的生命才导致作战保守时,彭德怀动情地说:“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当时我看到这一段时非常震撼,后来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也许这段话就隐藏了着中国崛起的密码——牺牲精神。抗美援朝后,彭总在做《志愿军工作报告》时,曾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今天我们看似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的东西,是在中国跌入谷底后,多少中国人前赴后继换来的,在当时它是一个伟大的拐点,是无声处刚刚炸响的惊雷,是火山口刚刚喷薄而出的岩浆。
中国崛起的基因,蕴含在原子弹爆炸时戈壁大漠上那欢呼跳跃的人群里,蕴含在701里油尽灯枯的密码天才身上(电影《解密》)和701运算室里那拨的脆响的算盘珠子上(电视剧《暗算 看风》),蕴含在“如果我们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的回答里(杨靖宇),蕴含在“:宁可少活20年 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里(王进喜),蕴含在“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声里,蕴含在牺牲前在狱中深情的写下《可爱的中国》的笔尖上(方志敏),蕴含在为了工业化使用“剪刀差”积累而牺牲掉的农民身上(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大仁政小仁政之争),也蕴含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效率而牺牲掉的数以万计的下岗工人身上。——就是这样的牺牲精神,托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学者沙烨早些年就提出过这些,他把这个因素称为“牺牲红利”,并且指出,中国今天所有的财富都离不开无法被定价的80年的牺牲红利。这话说的多好啊,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对于牺牲红利和精神,我们应该看到,应该知道,应该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