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数学课堂!泰华数学中心教研室召开微课比赛暨学科论坛活动
聚焦高效课堂
融合AI智慧
数学中心教研室微课比赛暨学科论坛活动
春华秋实,岁月流金。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近日,衡水泰华中学数学中心教研室召开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教学研讨大会。本次大会以“提质增效,AI赋能”为核心,通过经验分享、技术展示与深度研讨,为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盛宴。
凝聚共识 砥砺前行
数学中心教研室孙永强主任提纲挈领地阐述了本次大会的流程与目标,强调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持续学习与自我革新的重要性。
经验分享 构建高效课堂
林娟老师的“高效课堂”学科论坛,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份详实的教学行动指南。她从如何洞察课堂低效环节谈起,强调要细致掌握每位学生的学情。她精讲了“2-38-5”课堂模式的规划,即两分钟课前诊断、三十八分钟分层提问与举一反三、五分钟课尾验收,环环相扣,旨在将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此外,“拒绝低错,全力拿分”的精准策略与“温情指导,延续课后”的育人理念,无不体现着一位教育者的匠心与仁心。
微课大赛 聚焦风采
本次大会最引人入胜的环节,莫过于精彩纷呈的微课大赛与评课活动。三位老师的展示,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魅力。
1
彭欣茹老师微课展示
彭欣茹老师的微课,板书画图标准规范,令人叹服,同时她分享的AI生成画图网站,为教学资源的创作打开了新思路。
2
于瑞迪老师微课展示
于瑞迪老师则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数学史的穿越,他巧妙运用AI动画,生动揭秘了“幂”的起源,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知可感。
3
刘欣越老师微课展示
刘欣越老师的课程结构严谨,讲解透彻,她利用AI进行手把手的描点画图教学,将知识的生成过程清晰地铺陈在学生面前。
在随后的评课中,陈蕾老师、孙亚茹老师等感同身受,纷纷点赞。她们不仅肯定了展示老师的扎实基本功与新颖设计,更从趣味性、知识性与技术融合度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曼老师带来的微课制作经验分享,从“微在哪里”的哲学思考,到“从0到1打造获奖微课”的五步实操法,为老师们拨开迷雾,指明了前行的路径。
科技赋能 探索AI教学
李英健老师的AI应用论坛,则将大家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未来。他系统分析了AI能为教学解决的痛点,对比评测了主流AI工具,并现场演示了如何用豆包、即梦等软件生成数字人、定制教学音乐。李老师特别指出,技术的运用贵在“二次优化与融合”,唯有将科技之能转化为课堂之实,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愿景。
立德树人 严守教育初心
数学中心教研室孙永强主任通过新旧课标的细致对比,深入剖析了课堂改革的方向与备考策略,为高三复习指明了总方向。他强调,全体教师要严守教学常规,站稳讲台,在反思与整改中不断精进。
级部联动 精准施策
在最后的研讨环节,刘艳霞、林娟、刘晶三位主任分别针对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情特点,进行了精准把脉。从“高一抓常规、夯基础”,到“高二提速度、透讲解”,再到“高三强信念、抢时间”,策略层层递进,要求明确具体。
此次大会,既是一次经验的交汇,也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灵魂的唤醒。它让我们看到,一群心怀热忱的教育人,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以严谨的态度钻研教学,以温暖的胸怀滋养学生。前路漫漫,唯有步履不停;征途浩浩,我们携手共进!数学学科组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来源:衡水泰华中学



新锐时讯网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