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抱团写和平剧本,这戏能演下去?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1月23日,在“最后通牒”只剩4天的节骨眼上,美乌在日内瓦甩出“更新版和平框架”,宣称会谈“成效显著”,给胶着的俄乌冲突吹了阵“塑料暖风”。

这波从“公开施压”到“携手落笔”的急转弯,活脱脱像剧本杀里突然抱团的玩家,看着热闹,实则满是没填的坑,连关键角色都没凑齐。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出28点和平计划后,给乌克兰划了个明确的接受期限,逼得泽连斯基直言“面临非常艰难的选择”。

毕竟乌克兰的军援、情报全靠美国“输血”,之前援助已经缩减30%,再不听话可能直接“断粮”。
就在大家以为要上演“极限施压”大戏时,美乌突然“握手言和”。

美方代表鲁比奥直接用两个“最”吹爆会谈,说这是“最富有成效、最有意义”的会晤,还搞出了一份“基础性文件”。
乌方也赶紧接戏,泽连斯基说方案“包含对乌利益至关重要的要素”,乌方代表团成员叶尔马克更是喊着“朝公正持久和平迈进”。

俩人手拉手对外释放积极信号,活脱脱像吵架的情侣突然官宣复合,只不过背后全是“你给我续命、我给你政绩”的利益默契。
这场“和平大戏”的开局,就是美乌的“利益互换小剧场”。
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刚稳固执政基础,急需一份“务实外交政绩”巩固支持率,国内喊着“聚焦本土”的声音此起彼伏,再往俄乌冲突里砸钱实在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亚太才是美国的“终极目标”,得赶紧把援乌的钱和武器抽走,好去那边布局。
所以这份声明哪里是“促和平”,分明是美国给冲突“踩刹车”,给自己的战略转向腾路。
乌克兰的妥协则是“被逼无奈”。
泽连斯基政府清楚,美国的军援和经济支持就是它的“生命线”。
声明里反复强调“维护乌克兰主权”,看着硬气,实则是泽连斯基政府争取到的“遮羞布”,无非是想告诉国内民众“我没卖国家”,避免自己成为大国交易的牺牲品。
可这出戏刚开场,欧洲就成了最尴尬的“背景板”。
美乌声明里嘴上喊着“与欧洲伙伴紧密联系”,实际操作却是“我俩先聊,你们后面凑数”。
更让欧洲不满的是“被排除在核心谈判外”。
日内瓦会谈美乌先闭门磋商,欧洲代表只能参加“后续交流”,框架文本更是由美乌主导起草的。
核心矛盾是“俄资产分配”:美国想把欧盟冻结的1000亿俄资产拿去搞乌重建,自己分50%收益;欧盟却想用来给乌放贷买武器,好掌控资金主导权。
就在会谈前3天,德国总理默茨直接炮轰计划“不可接受”,毕竟乌克兰是欧洲“家门口的安全屏障”,结果自己连话语权都没有,只能看着美乌“定调子”,自己掏钱买单。
气不过的欧洲直接甩出“修改版剧本”:乌军规模要从60万提到80万,不能预先承认俄控领土,还得要北约式安全保障。
这操作,像极了被排除在剧组外的编剧,连夜改出自己的版本叫板主角。
难怪有欧盟外交官放话,要搞欧洲自己的“和平方案”,这是被晾得实在忍不住要“另起炉灶”了。
比欧洲被边缘化更离谱的,是这份框架里的“模糊账”。
声明把“维护乌克兰主权”喊得震天响,可最核心的领土问题却一字不提,堪称“选择性失明”。
美国最初的28点计划里,还暗示要“预设俄实际控制领土”,被乌方强烈反对后,更新版只是删掉了直白表述,却没明确克里米亚和东部四州到底归谁。
要知道,俄军早就实际控制这些地方,还搞了“公投”走了法律流程,根本不可能放弃;而乌克兰一直把“收复全部领土”当和平前提,这俩诉求根本对着干。
中国人民大学刁大明教授说得明白,这方案就是把领土这个“硬骨头”往后推,先搞个表面共识糊弄人。各方诉求差太多,这计划落地的不确定性堪比抽奖。
可回避问题又不是解决问题,这模糊的表述,让框架成了空中楼阁,风一吹就倒。
最致命的问题是,这出“和平大戏”居然少了最关键的角色——俄罗斯。
要知道,俄乌冲突的走向,俄罗斯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普京21日就说了,28点计划“可作和平基础”,但得谈细节,结果美方压根没跟俄方沟通过框架内容。

美乌这操作,就像俩人事先写好合同,逼着第三方签字,完全不讲谈判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会谈当天俄军就在扎波罗热前线发起新攻势,之前还拿下了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
普京早就放话了,要是乌方拒谈,俄军会在前线“重复库皮扬斯克的一幕”。
一边是军事施压,一边是被排除在谈判外,俄罗斯怎么可能认可这份“美乌私定”的框架?
说到底,美乌这波联合声明,就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秀”。
美国拿到了“推动和平”的政绩,乌克兰保住了“主权”的体面表述,双方都有台阶下。
可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两个国家关起门来就能定的,更不是靠“模糊表述”和“排挤他人”就能实现的。
这框架要想落地,得先跨过三道坎:
让欧洲真正参与核心决策,而不是当个“配合执行”的工具人;
把领土、主权这些关键问题说清楚,找到美乌俄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最重要的是把俄罗斯拉回谈判桌,用平等磋商代替“单方面施压”。
不然的话,这份纸面上的和平框架,终究只是一场没人买单的“剧本杀”,热闹过后,该打的仗还得打,该闹的矛盾还得闹。
距离最后期限只剩几天,这场“和平剧本杀”到底是能全员杀青,还是会因为分歧太大当场散伙?
只能说,国际舞台的反转,永远比想象中更刺激。
图片源自网络



有理儿有面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