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日本“痛苦挣扎”之根源,在于即将秋后算账

 2025年11月24日 17:50 广

500

周一 一周观察 格局篇

高市早苗这次去南非G20峰会,上三常的领导一个也没见着。

美国没去,中俄不见。

追溯过去,美国不屑,中俄不满,源于两场“战争”——二战和冷战。

当代日本痛苦挣扎之根,正是二战与冷战“双重战败”,还没完全清算。

美国对日本不屑,是因为日本20世纪两起两落,背后推手都是美国——没有美国资源支持,日本既不可能发动侵华战争,打开太平洋战场,更不可能在二战后取得“经济奇迹”。而一旦日本构成威胁,美国也有足够的力量击溃日本的挑衅——无论是二战后期的军事毁灭还是冷战后期的经济毁灭。

俄罗斯的不满,主要来自冷战。如果说苏联是冷战政治经济双重战败的战败国,俄罗斯就是继承了苏联战败国身份的“战剩国”。相比之下,日本虽然也是冷战战败,但主要是经济战败,政治上最多是野心受挫,相对于俄罗斯,甚至能算战胜国。这也是冷战结束后,俄乌开战前日俄长期“政冷经热”的重要原因——“政治战败”的俄罗斯不可能大方承认,但经济战败的两国“同病相怜”,生意还是要继续做。当然,俄乌开战后,不仅日俄之间生意因为制裁不好做了,日本甚至还大张旗鼓的支持乌克兰,俄罗斯对日本的不满,自然也就通过强调二战战胜等方式流露出来。

新中国的不满,主要来自二战。在国民政府的操作下,战后中国对日清算过程中成了打折的“战胜国”:

政治上,放弃战争追责,大量战犯被减罪甚至无罪释放,部分战犯(如岗村宁次)甚至留用为国军的军事顾问,惩戒少数而留用大量伪政府编制下的卖国官员,在战后百废待兴时“优待俘虏”,保证饮食医疗,送走时还允许随身携带大量财物;

军事上,日伪军警被要求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缴械,而是就地“维持治安”,还要以抵抗、反攻、暴动(如通化)为国军部队接收拖延时间,或者在解放区制造麻烦。部分武装甚至被收编,并在解放战争中直接投入一线(阎锡山就保留了数千名日军编制);

经济上,在得到少量实物赔偿后,放弃战争赔款,也不追讨经济损失,在日本经营较久的地区,甚至一度有条件保留了一部分日资日产;

思想文化上,倡导“以德报怨”,国民党高级官员,特别是留日派为首的何应钦,做出了一系列堪称离谱的“媚日”举动。

如果不是朝鲜战争新中国逼平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未胜而胜”(即看似没有胜利但实际胜利)打出国威,二战中国“胜而不胜”(虽然实际胜利,许多事情上的表现反而不像战胜国)的贫弱帽子不知道还要扣多久。

实际上,在公羊传大复仇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可以是这个世界上最记仇的国家。蒋介石“宅心仁厚”,完全是“害了日本”——中日之间的历史旧账,自唐代白江口之战,元代两次征日失败,明代东南沿海抗倭、万历朝鲜战争,清代日本吞并琉球、牡丹社事件、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国日本侵占山东、《二十一条》、关东大地震后残害中国援日志愿队、五卅事件、济南惨案、十四年抗战里的各种事件与战争罪行:九一八、伪满洲国、“华北自治”、伪蒙、七七、汪伪、重庆大轰炸,以及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屠杀、遍布全国的生化部队与生化战、强征民工(至日本)等等,本可以在二战结束后进行一轮系统清算——但是并没有。没有清算的仇恨只能搁置,不能放下,更不会被忘记,反而会随时间流逝逐渐发酵。

纵然新中国在冷战后期乃至结束后经济层面成为事实上的战胜国,政治层面战后却最多只能算“战剩国”——苏联解体之后中美的共同对手与两国之间的准同盟关系一同不复存在,美国开始重拾美-日-台省三角围堵中国,而日本经济战败急需对外转移矛盾与中国努力入关/入贸,开始蚕食日本中低端制造业份额相向,中日关系像日俄关系一样走出了“政冷经热”的路径。

毕竟,在世纪之初,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没有清算日本的实力——打狗首先要打的过狗,其次要打的过狗主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韬光养晦”。2011年,中国GDP超过日本,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亚太再平衡”落地;2015年中国GDP达到美国60%,随后便是2016的南海对峙,以及特朗普和他的贸易战(和生物战);2021年中国GDP达到美国76%(考虑到中美GDP计算方法差异,这个比例已经相当吓人),随后便是拜登暴力加息的金融战。

当然,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算,早在2014年,中国GDP就已超过美国,这也是近年军费占比不高但新式装备能“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因为购买力平价表面上是衡量货币兑换实物的数量,背后隐藏的核心要素,却是从生产到消费/消耗生产要素的全流程流通效率——简言之,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

这一点,中美知道,日本肯定也知道。

和平年代,这种能力提高的是经济竞争力,战争年代……

自然就是暴兵的效率。

日本右翼真的不慌吗?不慌就见鬼了,做贼最怕的就是明明已经蒙眼架上断头台,旁边监斩官却在把玩令牌,刀斧手在脖子边上磨一会儿刀,就时不时削他几根汗毛。

农村应该知道,杀年猪的时候,如果没抓住猪,它一慌乱,多半会四肢蹬踹、身体扭动、发出嚎叫,甚至到处乱跑——所以,要想省力,就得先请君入瓮,把它捆牢,防止“猪突”的惨剧发生。

而这个翁是什么,如今已经再明显不过了——“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多请两个精壮汉子,一起抓猪来杀,来就有肉吃的那种。

如果日本不介意做改天换地、祭祖会盟的太牢三牲(之一)的话,主祭也不会在意。

毕竟,敌国条款都搬出来了,挟天子令诸侯已经是明牌中的明牌。

从目前局势来看,日本已经完全“上钩”了——就在昨天,11月23日,日本防长在与那国岛表示,中程导弹将会如期进驻该岛。

再结合前期断航、断贸(农/水产品)、旅行警告,中日关系无疑已进入从“最大努力和平”快速滑向“最坏情景备战”和“最佳时机解决”的下行螺旋,而且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日本民众选择高市早苗的代价,就是一早搞事,绝断中日,就算未来发生战争,苦果也只能由日本人自己吞下。而按首恶必究的铁律,就算是九一八、二二六式的昭和独走,战后首相也必然难辞其咎。对于这个已经“半截入土”的期货甲级战犯,劝告、警告都毫无意义,只能送它两句话:

王道已矣,霸道将至。

高市早苗,好自为之。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