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会“花钱”的城市,为什么是长沙?

开头先讲一个故事。
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师生一路南迁。1937年九、十月后,他们陆续到了长沙。
他们虽是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得上见识比较广的了。但到了长沙,大部分人感到十分新奇,甚至震撼。
清华经济系的蔡孝敏就回忆,长沙的店铺感觉是很宽很深,有一家名叫“九如”的吃食铺更是深不见底,“一望无际的架橱内摆满各式各类食品,十分壮观令人目迷五味,馋涎欲滴”。
将近百年之后,长沙商业繁荣给世人的震撼不减反增。
就像有网友分享第一次去长沙旅游。晚上吃完小龙虾已经两点,寻思着回酒店休息,但走到外面却发现街上全是人,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时间了。

位于长沙的湖南黄金楼 摄影/窦超
更有说服力的是数字:
今年国庆期间(从9月30日至10月7日),长沙市的商品和服务销售总额高达270亿元,也就是每天有超过30亿的现金在这座城市流动。
放眼全国,长沙新消费是独具一格的。
就在上周,长沙已经进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两个国家级消费试点公示。
长沙,为什么能?

长沙夜景 摄影/孙允广

长沙和夜,有着天注定般的浪漫渊源。
长沙有个别称叫“星城”。
因为,古人在夜晚星空中,发现长沙星(二十八星宿中轸宿的附属星)对应着地面上的这块区域。所谓,“天上长沙星,地上长沙城”。
而现在,夜间经济已经成为长沙最鲜明的标签。
大部分外地游客第一次到长沙会产生“时差错觉”。
凌晨四点的解放西,完全像是其他城市晚上八九点的街头,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商家宾客盈门……
还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到长沙游玩的经历:半夜三点在一家饮品店点了杯喝的,硬是等了10分钟,不是店员动作慢,而是前面有人在排队,甚至中间还来了三个骑手来取餐。
除了餐饮,长沙城里遍布24小时书店、“不打烊”健身房……
数字会说话: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额的60%,位居全国前列,带动就业超过100万人,并连续3年入选“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

每天傍晚6点到第二天凌晨2时左右,是长沙市民、游客消费的“黄金时段”
其实,不只是夜间经济。
消费已经成为长沙城市发展最核心动力之一。
据说,在长沙,游客每天差不多吃掉百万片臭豆腐,一年消耗的小龙虾相当于“一座岳麓山”;文和友日均翻台率高达8次……
根据携程数据,长沙上榜今年国内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榜单。
2024年,长沙接待游客2.15亿人次、游客总花费2423.41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高出全国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累计增速分别达8.8%、6.3%、6%、6%。

长沙天心阁

长沙,夜晚从不打烊。
不打烊背后,离不开有形之手的呵护。
15年前,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各地在大搞基建的时候,长沙官方明确宣布,要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消费,在长沙得到格外的重视。
现在,长沙在消费领域很多做法在全国都有引领性。
比如,推出“新消费+工业”8条工业旅游线路,融合科技智造、工业遗址等元素,游客既能涉猎知识,还能沉浸式体验现代科技。
“新消费+教育”,以岳麓书院研学为代表,联动市内博物馆、非遗工坊、科技体验馆等文旅场景,边玩边学边消费,深受学生和年轻人群喜爱。
长沙还在全国首创“1+3”新消费产业服务模式。也就是,搭建1个新消费产业服务平台,打造1个新消费产业研究院、设立1只新消费产业基金(规模8个亿)、成立1个新消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全周期陪跑消费领域的创业者。
更重要的,还在于长沙在新消费上的迭代升级能力。
像是在传统消费IP遇到瓶颈后,长沙很快推出新IP:“长沙十二时辰”,把橘子洲头的晨光、坡子街的夜宵、梅溪湖的夜演打包,鼓励茶颜悦色搞“IP联名盲盒”。
天心阁通过光影技术改造为夜间光影公园……
成功为城市消费添了一把又一把火。

首店、首发、首展、首秀已构建起“首发经济生态圈”
目前,长沙在全国都能排上号的新消费品牌达143个。
长沙有一批消费头部企业,更让兄弟城市羡慕不已:
上市公司有水羊股份、安克创新,独角兽企业有文和友、兴盛优选,未来独角兽企业有三顿半、茶颜悦色等,上市后备企业就超过20家。
以至于,在投资圈有个说法,要看到新消费项目,就不得不去长沙。

长沙走出去的消费品牌在全国也极具号召力
图为源自长沙的原创茶饮品牌楂堆

有人说,在新消费上,长沙是天赋型选手。但这句话却只说对了一半。
长沙地处华中要冲,连接南北,被誉为京豫门户,黔越咽喉。
同时,又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明代,长沙“民物丰盈,百货鳞集,商贾并联”,是全国四大茶市之一。
清代前期,四方客商云集长沙、长沙又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南来北往,东去西来,长沙一直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汇集交融之地,城市包容、开放又具有创新精神。
同时,也造就了长沙人骨子里的使命感。
就像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三顿半咖啡创始人吴骏所说的,这种使命感就是要在全国范围里面领先做点什么新的东西。
新消费是文旅体及现代科技等行业、元素的复合,长沙人有玩转的天赋。
所以,这里诞生了《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等现象级娱乐节目也就不难理解。

橘子洲夜景
再讲一个小故事。
北大校长蒋梦麟就曾经说,长沙人力车夫不像北平同行那样快速奔跑,以“慢吞吞像散步”著称。
据说有次他急着去开会,要求车夫加快速度,却被回怼“你老下来拉吧——我倒要看看你老怎么个跑法”。
到现在,在长沙有句话,“天塌下来离我还有一尺高”。
这就是长沙人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潇洒,热爱生活,享受。
所以,长沙人爱玩,会玩,很会花钱,很会享受,把琐碎的生活调剂成一种情趣,一种时尚。
但长沙又远不是只靠天赋。

我们先看下面这幅图,这是深圳、北京和长沙三个城市2024年城镇居民消费分类(由于深圳只披露全体居民情况,考虑到深圳城市化率几乎就是100%,完全可以类比)。

相关城市居民消费分类
其中,长沙有明显的“一高一低”。
“高”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长沙占21.44%,远高于深圳9.75%,北京的9.32%。
这好像印证了上面所说的,长沙人爱玩爱花钱。
但“高”的背后是“低”。
“低”就是居住消费,长沙仅占16.83%,远低于深圳的27.45%,北京的39.19%。
这就是我在6年前一篇文章《长沙:一个让炒房客,有去无回的城市》谈到的,在大部分城市大卖土地,房价突飞猛进时,长沙却死死按住了房价,不搞土地财政。
长沙成了全国的房价“洼地”,看起来是吃了亏。
但一时吃亏的背后,却给长沙带来了延绵的回报。
正像有企业家所说的,在长沙“买得起房子、娶得到妻子、养得好孩子”。
有数据,从2017年以来,光是外地湖南籍企业家回到湖南,在长沙的投资就超过5000亿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像是蓝思科技、比亚迪、万兴科技、利亚德等。
人随产业走,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是人口增长。
如果说很多城市是“抢人”,对于长沙更确切地说是“引人”,因为近悦远来。
2024年,长沙新增人口10.39万,位居全国第3。
如果再朝前看,15年里,长沙常住人口从664万(2009年),一路攀升到1061.65万。

长沙坡子街火宫殿座无虚席
而且,长沙人口结构还十分年轻。
同样,有数据。目前,长沙常住人口中的老年人占比只有16.7%,比全国平均水平(22.0%)要低得多。
更为底层的逻辑是,长沙始终把制造业、实体经济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基石。
长沙现在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
任何一个都是世界级的,比如,中国有13家企业进入到世界工程机械50强,市场份额占比近20%,其中5家在长沙。
三一重卡、中伟新能源、希迪智驾、零食很忙位居2025年全球“独角兽”之列。
长沙还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长沙机械制造在全球都是一流水平
图为长沙当地生产的盾构机
回到文章的主题:新消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大部分人看到长沙消费之盛,却不知这只是果,而非因。
长沙新消费领域的成功密码印在长沙城市的千年历史中,融在长沙一以贯之的治理理念里,更藏在长沙这座城市的产业生态内。
湘江两岸人潮涌,长沙的传奇还将有新的篇章。



正解局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