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台湾岛内统一进程的主动措施

对台岛内统一进程的主动措施,动作可以再快一点,措施再可视化一点,力度再大一点。

一、不必忌惟“统战”的帽子,为统一进行“统战”理所当然!

对那些长期坚持自己是中国人、一直为统一奔走的;对公开表示反对台独的;对愿意增强两岸交流的,都需要对他们进行公开的、有力的支持,用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福利进行鼓励,以树立榜样、凝聚人心和力量,吸引更多人加入统一大业。

比如:

1、公开的荣誉表彰能让支持统一的行动获得更多的鼓励。可在国家“五章一簿”功勋荣誉体系框架下,设立“国家统一荣誉勋章”等专项表彰,由国家领导人颁发,作为对有功人员的最高荣誉认可。

2、对长期坚持自己是中国人、为统一事业不懈奋斗的政治人物、社会领袖、媒体人士等,通过国家级媒体广泛宣传其事迹,让他们的爱国情怀被两岸同胞熟知,作为敬仰的榜样。

如:

黄智贤:开播视频工作室,长期以犀利的风格抨击“台独”、宣传祖国的进步并出谋划策,就统一后的治理提出建议,强调要设立宣传部门,通过影视节目等形式传播统一后的好处,同时推动两岸贸易发展;

洪秀柱:奔走两岸促进交流,主张两岸都是中国人,始终力推“九二共识”,主张两岸和平发展,还就统一后台湾的管理提出务实建议,认为应设立类似香港特首的首席执行官,且管理团队需以有台湾根基的爱国者为主;

邱毅:立场鲜明的统派,常常提出务实的建言,针对两岸统一后的经济问题提出具体构想,建议成立经济整合委员会,推动两岸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合作;

王炳忠:作为台湾年轻一代统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发表反 “台独” 文章,后续一直深耕两岸青年交流领域。在统一后治理的相关讨论中,他建议管理团队纳入更多年轻面孔,设立青年社区办公室,调整教育新课纲以突出中华文化,还提议设立创业基金助力台湾年轻人发展,其聚焦青年群体的务实建议,为两岸年轻一代的统一共识凝聚起到推动作用,也让他成为 2025 年热门的统派青年代表。陈之汉的行动也产生了显著的带动效应,不少台湾民众受其影响想要来大陆看看。

赖岳谦:因在台湾公开主张两岸和平统一,遭到当地台独势力的打压,不仅丢了工作、被停发退休金,生活还屡遭骚扰。2025年10月,他带着妻子离开台北前往福建寻根问祖,祭拜先人、走访宗亲的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血脉相连的归属感。同年11月,他被福建农林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决定考虑长期留在大陆生活与工作。此前他还曾公开反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其坚定的统一立场和坎坷的经历,让他成为两岸热门的统派代表人物。

陈之汉:网红“馆长”,通过直播主动戳破民进党编织的谎言,积极宣传大陆的真实面貌与发展成果,坚定表达对中国身份的认同;顶住绿营打压,通过自身见闻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大陆发展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还计划组建青年参访团、成立新闻台制作交流节目,还打算走遍大陆各地,带台湾民众见识大陆的金融中心、科技产业等,助力更多台湾同胞打破信息壁垒,认同两岸同属一中,推动两岸和平交流,成为打破民进党信息篱笆的代表性人物。

 方芳:本名周正芳,195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谐星祖师奶奶”、“综艺一姐”,以坚定的言行践行对祖国的认同,全力推动两岸情感联结,是立场鲜明的爱国艺人。她直言,来大陆发展的艺人若想获得市场与观众喜爱,就必须真心认同国家,不能只把大陆当“捞金场”,在国家大义上含糊其辞。她还公开期盼“一定要看到台湾回归那天”,强调公众人物应在爱国立场上做好示范。2021年,她成功拿到中国公民身份证并定居大陆,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其他还有许多影视圈名人:朱孝天(始终以“Chinese”作为核心身份标识)、王耀庆(“霸总专业户”、“国民舅舅” )、焦恩俊、王心凌、张韶涵、侯佩岑、欧阳娜娜、文淇、陈志朋,还有陈乔恩、陈妍希、汪东城、辰亦儒、萧敬腾(强调“一个中国是存于血液中的事实”)、杨宗纬、吴克群、明道;赵又廷则以简洁坚定的表态(直言“只有一个中国”,妻子高圆圆同步支持),成为中生代艺人的立场标杆。

越来越多艺人加入支持统一的行列,形成了“爱国立场即主流立场”的舆论氛围,这提高了他们在两岸的政治地位、知名度,也因此大大利于其在本行业的发展;而那些立场模糊、回避表态的艺人则逐渐被市场与民众摒弃。这充分说明:民族大义面前,唯有坚守底线、顺应民心,才能赢得长久的认可与尊重、获得更多的利益。

3、邀请台湾优秀代表人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任政协委员、政府参事、顾问等职务,让他们在国家治理中拥有话语权,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这既是政治地位的明确保障,更是对其贡献的高度认可。通过常态化的表彰机制和政治参与渠道,向台湾同胞传递清晰信号:支持统一、反对分裂者,必将获得国家的坚定背书和社会的广泛尊崇。

如: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宜兰,是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家,更是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台湾优秀代表人物。长期以多种身份参与国家政治与决策工作。他历任第七至十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至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还担任过第十届及第十二至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22年更获评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2008 - 2012年,他出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成为世行史上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担任该重要职务的人。2005年他获选发展中世界科学院院士,2025年7月,因在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经济转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斩获“欧亚商业与经济学会会士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十年间首次授予中国学者。

他经常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等重要场合代表无党派人士界作大会发言,围绕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议题积极建言。此外,他还担任国务院参事,同时是“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持续为国家发展规划贡献智慧。

他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他还兼任多个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的顾问职务,比如福建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等,长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助力各地精准制定发展策略。

他的经历既涵盖了顶尖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机构任职经历,也以长期深耕国家治理和两岸相关议题的行动,彰显对祖国统一的坚定认同。

张克辉:台湾彰化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历任第五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担任过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同时,他曾兼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务,长期聚焦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民间交流,坚决反对 “台独” 分裂活动。

杨毅周:台湾台北人,目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是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以及台盟中央委员。他此前还担任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长期深耕两岸相关工作领域,借助政协委员等身份,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凝聚台胞共识等方面发挥作用。

张嘉极:祖籍台湾淡水,曾担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如今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此外,他还曾任广州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任职期间不仅关注台商台胞在大陆发展遇到的土地、用电等实际问题,积极协调解决,还围绕经济形势、乡村振兴、青少年网络保护等诸多国家发展相关议题建言献策。

王二虎:台湾桃园人,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参事,同时还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从陕西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的普通干部逐步成长,长期立足陕西,推动当地与台湾的相关交流合作,同时以政协委员身份为两岸同胞的沟通联络以及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4、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依据个人和团体对统一事业贡献的价值、影响范围及深远程度,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者予以重奖,让其的付出能获得对等的物质回报。

5、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对积极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参与大陆建设的台胞台企给予政策倾斜,如在税收减免、融资贴息、项目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好“31条措施”、“26 条措施”等惠台政策,让台胞台企享有同等待遇,在大陆发展的舞台上实现更大发展中国网。

6、针对愿意来大陆定居、就业、创业的支持统一人士,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先权等福利,解决其生活与发展的后顾之忧。

7、对于岛内支持统一但暂未前来大陆的同胞,可探索设立“两岸交流专项基金”,为其参与两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提供全额经费支持,包括差旅费、活动补贴等,鼓励更多台湾同胞走出信息茧房,亲身感受大陆的发展成就与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经济激励与发展支持的双重保障,让支持统一成为两岸同胞的“最优选择”。

8、民生福祉是最贴心的福利,让支持统一的同胞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无后顾之忧,才能增强其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教育领域,对支持统一人士的子女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其在大陆入学、升学与大陆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包括择校优先权、奖学金倾斜等;

在医疗领域,将符合条件的台胞纳入大陆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优质医疗资源预约等便利服务,让他们在大陆看病就医更省心舒心。

建立长效生活保障机制,对为统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统一后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等服务,确保其晚年生活无忧。

同时,强化合法权益保护,设立专门的维权服务机构,为台胞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依法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让支持统一的同胞在大陆生活有安全感、发展有稳定感。

9、在文化交流方面,对组织两岸传统节庆活动、文化展演、学术研讨的团体和个人给予资金支持与宣传推广,如对举办“和统杯”体育赛事、“两岸一家亲”文化活动的组织给予补贴,让更多台湾同胞在交流中增进文化认同。

在青年交流领域,设立两岸青年交流专项奖学金,为台湾青年参与大陆的研学旅行、实习就业、志愿服务等活动提供资助,让青年一代在互动中建立深厚友谊,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针对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项目,给予科研经费支持、成果转化补贴等,鼓励两岸同胞在专业领域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民族复兴。

二、对台独势力、尤其是死硬分子,增强惩罚力度。

对在位时期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因为它们掌握反抗的实权与资源,有可能激起它狗急跳墙而不利和平统一政策,一时不好惩处,但下台后,可以进行惩处、追责,比如李登辉(即使死了,也要盖棺定论遗臭万年)、陈水扁、蔡英文,这些台独创始的、扩大的罪首;还有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萧美琴、林飞帆、王定宇、沈伯洋、曹兴诚等骨干、活跃分子,直接、即刻进行通缉、缉拿,查封、没收其在两岸甚至世界范围的财产,让他们立即品尝分裂祖国的后果,震慑还在继续奔跑在台独路上的那些人。

三、同时,分化台独基础:

对转化台独立场的,给予豁免、鼓励的政策。

1、刑事责任分级豁免:依据“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对主动放弃“台独”分裂立场、不再实施分裂活动,且采取措施减轻、消除危害后果或防止危害扩大的人员,符合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可依法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对涉嫌数罪中的一项或多项不起诉。对于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危害的,可免予刑事处罚;情节较重但有重大悔过表现的,可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明确 “悔过越早、代价越小”的导向。

2、涉案财产处置:对因参与“台独”活动被冻结、查封的个人或关联企业财产,若当事人彻底转变立场并积极配合整改,可依法解除强制措施;对于用于“台独”活动的非法所得,若主动上缴并弥补相关损失,可酌情减少财产罚没范围,避免牵连其合法经营的产业和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3、终身追责的例外情形:针对“台独”顽固分子的终身追责制度,明确“主动弃独 + 重大贡献”的豁免例外——对曾参与分裂活动但后来公开反“独”、揭露“台独”组织内幕、阻止重大分裂事件发生的人员,经核实后可终止追诉程序,不再追究其既往分裂行为的刑事责任,甚至实行“戴罪立功— 给予奖励”的政策。

4、程序保障与权利救济:为转变立场者提供规范的法律程序保障,明确其依法享有辩护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可通过专门渠道提交悔过声明、整改材料,由司法机关依法审查认定,确保豁免程序公开透明、公正合法。

5、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弃“独”向统后积极参与反“独”促统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励资金,并通过国台办官网、两岸主流媒体等渠道公开表彰,肯定其转变与贡献。

6、提供发声与澄清平台:为曾参与“台独”活动但真诚悔过的人员提供公开发声渠道,允许其通过访谈、演讲等方式,揭露“台独”危害、讲述自身转变历程,消除既往错误言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引导更多台湾同胞认清“台独”本质。

7、包容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引导大陆民众以包容心态对待转变立场的台胞,不歧视、不排挤,为其融入大陆社会创造良好环境。在台湾地区加强宣传,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弃“独”向统的政策红利,打破“台独”势力的谎言误导。

8、另外:

(1)对青少年群体:重点以教育引导、发展机遇为主,对曾受“台独”思想误导参与相关活动的台湾青年,不予追究既往轻微行为,支持其来大陆求学、就业、创业,通过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2)对基层参与者:以民生保障、就业支持为主,帮助其脱离“台独”组织影响,通过稳定的生活与发展消除对“台独”的依赖,同时鼓励其带动身边人认清“台独”危害。

(3)对曾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注重其示范效应,除给予法律豁免、发展机遇外,鼓励其利用自身影响力开展反“独”促统工作,对推动两岸交流、揭露“台独”阴谋等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更高规格的表彰与支持。

通过一系列以“法律豁免减负担、民生保障稳生活、发展机遇促融入、舆论认可强信心”的多重支撑,让更多受“台独”误导的台湾同胞认识到,“台独”是绝路,统一是正道,弃“独”向统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向所有“台独”参与者释放明确信号:只要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大陆始终敞开怀抱,为其提供重新融入民族大家庭的机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