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康熙清朝野史证据链汇总,感觉已经实锤了。

网友一个月的八卦,现在各种证据感觉已经没什么漏洞,甚至和红楼梦以及金庸琼瑶的作品都对的严丝合缝。一切稀奇古怪的明清历史,在这个话题下居然全部得到了解释,很有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的快感,一下子无比清晰。

1,如果将康熙帝和洪承畴的画像并列对比,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两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也是野史的开头。

500

2,孝庄劝降洪承畴,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说本来就不是多大的事情,但是对洪承畴来说,这个孩子直接加入皇子原始股的诱惑,价码确实开的很大了,完全有投降的理由,解释了他为什么从坚决不投降突然投降。

3,皇太极(康熙的爷爷)有过把自己老婆送人的行为,送老婆对他没有心理负担,且他不喜欢大玉儿(孝庄,皇太极的小老婆)把她送出去可能性很大。而且是大玉儿去跟洪承畴(明朝重臣,后面变成了康熙的教父)谈判的,两人语言不通,那么一男一女能聊啥。当时大玉儿侍女苏麻喇古会汉语满语蒙语,完全可以翻译一起学外语。

4,朝鲜的《同文汇考》中明确描述,9岁的康熙“体格如同十二三岁的少年”。而在《北征录》中,更有“皇帝年少时容貌异于满人,皮肤白皙眼睛大。上下皆言似中原人,非本族相貌”的记载。(让子弹飞里面,这个TM是八岁?)

500

5,正史记载康熙13岁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这在现代医学角度几乎不可能,除非——他的实际年龄根本不是13岁!网友们提出大胆假设:康熙的真实出生年份可能被故意篡改了。

6,洪承畴投降之后,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人都死的莫名其妙,多尔衮就是坠马而死,多铎是天花。皇太极1643年,多尔衮1650年,多铎1649年,代善1648年,阿拜1648年,汤古代1640年,塔拜1639,阿巴泰1646年,巴布泰1655年,巴布海1643年,阿济格1651年,赖幕布1646年,祜塞1646年。几乎都在洪承畴投降之后莫名其妙的死了。大明皇帝莫名其妙落水的两个,吃仙丹死的也是好几个。

7,顺治和董鄂妃,顺治和董鄂妃的儿子,康熙的生母,都是20多岁就死了,也是非常奇怪。完全就是大明杀皇子的套路,二龙不相见,熟悉不?

8,康熙小时候出去躲天花在外面好几年,后面天花好了回来,实际上有充足的空间来狸猫换太子,脸上的麻子也是存疑的。(姜文让子弹飞里,你脸上怎么没有麻子呢)

8,顺治,莫名其妙把多尔衮的大体挖出来鞭S,是什么事情刺激了他这样做?推测是大玉儿把锅甩到了多尔衮头上,让福临认自己的这个弟弟当儿子。

9,福建有传说顺治在厦门被炮炸死,旁边也有一个五台山,据说顺治出家导师叫行森,郑成功叫做郑森,而顺治死了之后,邓芝龙就被处决了。

《清史稿》载,成功逆战于金门,舟师皆乘潮进,风利火烈,清军大败,有满洲兵二百降,达肃遁福州,惧罪自杀。《南明史》载,八旗精锐溺毙者数千余。《清耆献类征选编》载,满八旗正六品以上殁者六十人,正三品以上殁者二十八人。

10,董鄂妃生下的明明是第四子,为何顺治喜出望外,顺治皇帝圣旨兴冲冲地昭告天下并且称其为“第一子”?!!

11,洪承畴突然对清朝皇帝忠心耿耿,洪承畴开始投降清朝的时候是出工不出力,自顺治登基后才陆陆续续任内秘书院大学士等重要官职,开始发力,最后在康熙登基前夕致仕(退休),据说有一句话是父不跪子。

12,建夷宫词十首 其八——张煌言-----掖庭又说册阏氏,妙选孀闺足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13,孝庄太皇太后去世时,康熙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甚至坚持守孝三年,远超礼制要求。更耐人寻味的是,孝庄去世后,康熙37年未将其与皇太极合葬,任由棺椁停放在外。这是否暗示着他知道皇太极并非自己的亲祖父?孝庄的侍女苏麻喇古,也是嫔妃规格下葬

500

14,鳌拜的转变更是这段历史的一大疑点。这位曾经冒死保护顺治登基的铁杆忠臣,晚年却坚决反对康熙,甚至不惜谋反。为何一位对爱新觉罗家族忠心耿耿的老臣,会突然改变立场?除非——他得知了康熙身世的真相,认为这个流着汉人血液的皇帝不配统治大清!

15,1662年的正蓝旗事件:2000多名八旗官兵竟然向永历帝下跪,意图反清复明。而被汉人吴三桂先斩后奏杀害后,清廷竟未予追究。这可是2000多名“满清股东”八旗兵啊!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得知皇宫中的皇帝早已非满人血脉,大清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15,顺治祭拜崇祯,哭着喊你我皆是有君无臣。

16,一具清代初年男性干尸出土,身穿金黄色四爪蟒袍(等同于龙袍),脚部形态异常,有六根趾骨——而史料恰巧记载洪承畴是“六指”。干尸的发髻按汉族传统方式挽成,与清初强制推行的剃发令相悖。墓主身份牌上的名字“黄拙吾”,被网友解读为“皇出吾”(皇帝出自于我)的谐音。

17,清初《顺斋杂记》记录过一个故事,说洪家在石景山有一个别院在一座寺庙的后边,大玉儿经常以拜佛为名去别院和洪幽会,而黄拙吾就在石景山被挖出来的。

18,大玉儿劝降洪承畴的沈阳三官庙,后来被乾隆改为皇家太庙,而太庙供的就是一张床

500

19,洪承畴的儿子,后来就是太庙负责祭祀的人了,一个汉人负责满洲太庙祭祀。

20,史学圈也解开了继后断发之谜。同时弄清了,为什么乾隆六下江南非要在年后的冬春季季节,避开好玩的夏秋季节,原来人家是祭祖。然后,海宁这个背夹旮旯的小地方为什么让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亲临。继后断发那天正好是洪承畴逝世一百年。对于满洲纯血的继后来说,突然知道皇帝是串种汉人,这个打击太大了,对于断发来说属于国丧级别,日期就是她留给后人的密码。

21,北京通州佑民观,康熙帝因顺治在此求子灵验,敕封妈祖为"‌金花圣母",并御题"‌保障漕河"匾额。从此,妈祖从福建地方信仰成为官方正神。对了,沈阳那个三官庙北面乾隆时盖了一个妈祖庙。一个不靠海的地方专门修了一个福建人的海神庙。

22,甚至,文字狱、剃发易服、闭关锁国、压制火器都通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怎么统治进程和统治方式完全异于其他少数民族。历来塞外政权入主中原都是狂野开放的,怎么到了清朝就极致压抑起来。为什么清朝可以度过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历史魔咒。

之前说文字狱是为了维护清庭统治,我们不是很理解。说文字狱是因为康雍乾三朝为了维护皇帝丑闻泄露,搞系统性删帖,一下就清晰了。

23,护驾康熙的福建藤牌兵。康熙用来保障自己安全的是福建汉人组成的藤牌兵。清朝藤牌兵的创立者是林兴珠,福建泉州永春县人(洪承畴的嫡系老乡,圈起来要考!)

24,康熙到乾隆的治国手段实在是太过于老辣了,完全是汉地的深度理解才行,不像是一个满族可以做到。

25,康熙雍正乾隆都是COSPLAY爱好者,一大堆他们穿汉服画像

500

26,北京流行喝茉莉花茶。这种茶叶宋代就有了,明代北京也有人喝,但是是非常小众的。清代的时候,宫里的人爱喝茉莉花茶。理由是北京的水太硬。喝茉莉花茶能去味。咸丰帝和慈禧太后都有爱喝茉莉花茶的段子。

27,周武王分封陈国第一任皇帝叫妫满,洪承畴本姓陈,满族其实就是洪承畴发明的陈国宗族代称!洪下面添两个人,就是满。

28,康熙 “勤奋得不正常” 的执政状态,以及对汉文化的极致推崇,与其他满族帝王形成鲜明对比 —— 推行皇子论字排辈(汉文化传统)、让后代采用 “汉族名字 + 清朝姓” 的命名方式,甚至导致满清皇室后期多数人不懂满语却精通汉文化。这种反常的汉化倾向,源于其汉人生父洪承畴的基因与早期影响,也解释了其行事风格与朱棣、李世民等汉族帝王的相似性 —— 均通过非常规手段上位,需以极致的勤政与政绩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29,康乾一百多年,清朝就和准格尔死磕了一百多年。在这期间,清军主力是以八旗为主的部队,汉军旗作为辅助。八旗因为长期战争,好几次战役北京城内满八旗几乎“家家戴孝”。如果站在满人皇帝眼里,肯定不愿意让自己得基本盘消耗殆尽的。如果是短时间的烈度战争倒是好理解,八旗是自己人嘛,肯定不会倒戈什么的。但是一百多年的持续战争为什么也是八旗前赴后继填线?

30,康熙早期皇子为 “承” 字辈,而这些皇子纷纷早夭,正史未给出明确原因。结合洪承畴的名字,可推断 “早夭” 实为 “未避讳生父名字” 导致的舆论危机 ——“承” 字直接指向洪承畴,为掩盖真相,康熙不得不将皇子改名为 “胤” 字辈,并在圣旨中故意将 “承” 字少一横,在《康熙字典》中异化 “畴” 字,形成独特的避讳痕迹,成为身世间接佐证。

31,承德避暑山庄是康熙改,承德门改为天安门也是避讳承。

32,清朝国歌: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严复写的。严复。。。福建人!!!

巩金瓯,直接翻译就是坚固的瓶子,因为梁武帝的典故,金瓯也引申为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权稳固。到这里还没什么问题,但孝庄的名字是布木布泰,蒙古语里的意思也是瓶子,所以作为黄金家族的成员,孝庄的名字可以直接翻译为金瓶儿。

33,玄烨作为一个满人,莫名其妙狠狠学习汉文化,甚至满清皇室后期很多人连满语都不会说;玄烨开始突然给孩子们论字排辈了,这是汉文化。

34,玄烨年号是“康熙”,洪承畴的爸爸叫“洪启熙”;玄烨最开始的孩子都是“承”字辈,只是这些小孩早天,洪承畴,名字里就有“承”;玄烨给后来的孩子都改名为“胤”字辈,洪承畴的恩师+叔父叫“洪启胤”;《康熙字典》里,对“畴”这个字有一个注释:畴,雍也。然后玄烨的儿子上位,年号雍正;给自己的孙子辈取“弘”字辈,通洪,符合汉族文化的三代还宗。

35,康熙的奶妈,是曹雪芹的曾祖母。而曹雪芹写了一本书,叫《红楼梦》这本书就是在讲狸猫换太子。南方有个甄宝玉,北面是贾宝玉。

36,红楼梦第一篇就写了,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白玉就是汉白玉,白玉为皇,汉人为皇,金人做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朝廷里面没有皇帝继承人,南方抱了一个,这就是贾宝玉和甄宝玉)

37,顺治不管是被炮炸死还是天花而死,都可以对应金簪雪里埋,和崇祯林黛玉的玉带林中挂对上。

38,顺治的遗诏,写出来的御前侍卫就是贾卜嘉,这个贾卜嘉简直就是直接不演了就是告诉你作假了。

500

39,红楼梦把贾雨村带入到洪承畴,思路一下就打开了。贾雨村字时飞,发现时这个字是畴的一半。“日”多一竖就是“田”,“寸”加“丰”就是“寿”,日寸是时,田寿是畴。

剧情方面,贾雨村也是先和林黛玉(崇祯)产生关系。而薛家之所以能去贾府,也全靠贾雨村摆平官司,是出了力的。洪承畴投降的崇祯15年,恰恰就是红楼梦提到的“这十一月三十日是冬至”一语。十二回就是“贾文祥”了,也是和女色相关的章节。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一语双关啊,很多人看到时逢以为是特指时间恰逢,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如果把“时”字看做残缺的“畴”,那么“逢三五便团圆”的意思是“时”字如同十五月亮残缺的部分补上了变成满月那般,“时”字变成畴(承畴)了。这诗的主语就是洪承畴,也就是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人,他满把清光护玉(大玉儿)栏。为什么批注说是奸雄心思?因为写批注的人知道时暗指洪承畴的畴,那会的人熟知他经历知道这家伙就是个奸雄。。人间万姓仰头看就是皇帝了

40,红楼梦记载: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大玉儿不光彩)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洪庄”。

怡红快绿。

千红(朱)一哭,万艳(完颜)同悲。

乱哄哄(洪),你方唱罢我登场,给他人做嫁衣裳(换种)。开篇鸿(洪)蒙,谁为清种。

只为清风明月怀金(满清)悼玉(大玉儿)的《红楼梦》。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王血是假。

500

41,红楼梦也写了大玉儿的故事:贾琏与多姑娘“遂成相契”,成为《红楼梦》中最大胆的情爱描写。曹雪芹唯一一次将男女的云雨情,写得赤裸裸又不堪入目。

不想荣国府内有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名叫多官,人见他懦弱无能,都唤他作“多浑虫“。因他自小父母替他在外娶了一个媳妇,今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他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如今贾琏在外熬煎,往日也曾见过这媳妇,失过魂魄,只是内惧娇妻,外惧娈宠,不曾下得手。

多官是谁,就是多尔衮,你读快点就知道了。

然后这个多姑娘又是谁呢?估计就是皇叔父摄政王之外,大家都以为的那个圣母皇太后大玉儿了。

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那媳妇故作浪语,在下说道:“你家女儿出花儿,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倒为我脏了身子。快离了我这里罢。”贾琏一面大动,一面喘吁吁答道:“你就是娘娘!我那里管什么娘娘!

你看这个写的太生动太形象了,你就是娘娘,说明了这个就是太后娘娘。还说你家女儿出花,就是说康熙出天花吧。这个简直就是瓜田里面的摄像头。大玉儿在当时估计名声已经天下皆知。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爺去。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們『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42,太虚幻境里面的警幻(警换)仙姑,门口两个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500

43,焦大,熬败,鳌拜也,估计是发现了大玉儿和洪承畴的奸情,然后脱口而出的大骂,然后被一帮小厮给抓起来了。

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也是鳌拜说的,石狮子,说的是十四子,只有多尔衮是干净的,其他的人都是乱的。多尔衮是长期打仗,估计是有点干净给太监一样了。

500

44,宝玉出走后,宝钗孤独中见到贾雨村心生爱慕,着薄纱荡秋千勾引了贾雨村,先做妾后扶正。这里面的也是暗示洪承畴和大玉儿的关系吧,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说的就是玉(大玉儿)和洪承畴的关系。

后面贾雨村和薛宝钗生了一个儿子叫贾桂,就可以合法的继承大观园了,不就是康熙来占位了吗?

当时清朝的人尤其满族的贵族会不喜欢看这样的八卦吗?我估计当年看红楼梦的人跟现在一样是天天吃瓜乐子人。

45,金庸本来姓查,查家是满清皇氏的包衣他特地写了一本书讲狸猫换太子的《鹿鼎记》。绿顶记,假太后,洪安通,伪小宝,暗示已经非常明显了。

46,成语庆衍箕畴,段延庆的延庆,洪承畴的畴全在这成语里。这还不是重点,这个箕字,它读即。延庆即畴,段延庆即洪承畴,金庸是看到这个成语才给四大恶人之首起名延庆啊,金庸就是拿洪承畴的经历创作,段延庆的经历就是洪承畴的经历,段延庆兵败等死相当于洪承畴俘虏绝食,天龙寺外等于三官庙内,段延庆和刀白凤生下段誉等于洪承畴和大玉儿生下康熙,段正明退位出家段誉当了皇帝等于顺治出家康熙当了皇帝。一模一样。

47,箕子的事迹也能和洪承畴对上,箕子本来是商朝重臣,商朝灭亡后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

48,成语恶紫夺朱,金庸写的阿紫和阿朱,阿紫的千蛛万毒手结果就是无法替代阿朱,乾隆最著名文字狱,就是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紫色就是红加青,等于洪加清,直接戳乾隆最忍不了的地方了。

悲乔峰,生于汉地却是契丹人,身份非常的撕裂,难慕容,汉人的王位传承就是很难拉起来。书剑恩仇录直接就摆明了说乾隆是汉人。

49,金庸有一个表妹,叫陈喆,陈喆的笔名是琼瑶,祖籍就是这个浙江陈家。她不仅写了两本讲狸猫换太子《还珠格格》和《梅花烙》。梅花烙里面就是换孩子,还朱格格,明朱格格,陈知画,大明湖的夏紫薇,柳青柳红,洪陈作伴,已经暗示非常明显了

500

50,清朝宫廷内部有一个祭祀活动是拜王爹爹王妈妈。据说是因为是王爹爹和王妈妈救了努尔哈赤,而且据说王爹爹和王妈妈一家是卖豆腐的。洪承畴祖上就是卖豆腐的,这个人偶是一红一绿,实际上暗示很明显。红(洪)衣绿(大玉儿)女。

51,谶纬圈也解开了推背图第三十三象,什么叫“黄河水清,顺气而治”,什么叫“主客不分,地支无子”,全通了。亡清必洪也通了。

52,康雍乾三朝酷爱的正大光明,出自《周易》,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好了,一边顶着大明二字,一边文字狱,就为了告诉别人你“无愧疚”,好纠结啊!好为难啊!原来都逃不过,挂自己最缺的那种匾额。

53,大清吸取大明的教训,搞禁海,所有的进出口贸易由广州十三行统一打理。 广州十三行有一半是福建人,其中最大的四个福建人,每年收入相当于清王朝财政收入,溥仪的宰相郑孝胥,也是福建人,几百年和西方的贸易,各种财富,贸易渠道,后面怎么被帝国主义吞了还是资产转移,什么秘密至今不明。

54,洪承畴祖上姓陈,为清源军节度使,可以解释为什么后金改国号为清,明朝是火德,火克金,而改为清,就是水克火

55,1650年洪承畴火神庙”案件。有人揭露洪承畴与陈名夏、陈之遴等“于四月十一日,曾在火神庙屏去左右密议”及“竟不奏闻,将母私送回家。洪承畴与陈名夏、陈之遴等“于四月十一日,曾在火神庙屏去左右密议”,在这期间,可能是洪玄烨真正的生日。而密会的议题,根本不是什么讨论御史事宜,而是讨论在哪里抚养孩子!四月十一日正好是三月十五,就是红楼梦葫芦庙起火那个时候,正是霍起丢了甄应连的的日子。影射已经很明显了。

56,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南巡来到拙政园。史载康熙看了感慨不已,沉思良久,临了对陪同的江苏巡抚汤斌说:"拙政园是个好地方,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损志!”他还说“廿年来数易主,虽增葺壮丽,无复昔时山林雅致矣。”那么请问:你第一次来拙政园,怎么就生发出“无复昔时山林雅致”的感慨了?除非,你来过。

500

石景山挖出的干尸“黄拙吾”和“拙政园”,连起来看,则分别是:黄子出吾 和 子出政园!

证据已经是数不胜数,非常难以相信不是真的历史,一个BUG被改了一下,几乎全部的BUG程序都跑通了,这只能说就是正解,证据链太完备了。不是那种错漏百出的历史发明,很可能是真相。即使康熙不是洪承畴的儿子的话,他认为是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说明,整个中国尤其是宋朝开始,东南资本贸易,就形成了一个DEEPSTATE深层政府,宋朝的靖康之耻,南宋灭亡,元朝的起义,明朝的倭寇东林党,明亡那个清兴,清朝的贸易,后面的赔款,这个深层政府的影响力始终一以贯之,只是他隐藏在某些历史大事件的后面,洪承畴只是东南资本集团的一个小的浪花而已,清朝也只是他们借壳上市的一个牌子而已了,各种清朝的压迫手段都是这个集团设计。

这揭示了一条未被重视的政治暗线——汉人以胡之名灭汉,内外勾结出卖利益,其背后真相真让人不寒而栗。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