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拍也能当“天宫课堂”的平替道具? | 正经玩
给你一只网球拍——
能不能在地球上,
让它们像天宫课堂里的扳手一样,
“转着转着突然翻个跟头”?
实验器材
网球拍、彩色贴纸、手机(必须套上厚手机壳,强烈建议在床上操作)、乒乓球拍、(鼓掌拍)、所标杯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给网球拍“贴标签”。将网球拍平放在桌面上,选定拍面的一侧贴上较大、颜色鲜艳的贴纸,标记“这是正面”。

第二步:
单手握住拍柄,让拍面水平并且正面朝上。下图红色虚线大致标注出过球拍质心、与拍柄垂直且位于拍面内的轴线——网球拍的第二惯性主轴。

第三步:
抛起网球拍,使它大致绕该轴线旋转一周,拍柄重新落回手中。观察它在空中的翻身。拍子一开始看起来好像稳稳地围绕那根轴转着,过了一小段时间,却突然整把翻了个身,变成了反面朝上。

第四步:
换成手机,再抛一次。手机在空中转着转着,也突然来了个“掉头”。

第五步:
用乒乓球拍或鼓掌拍做同样尝试。也会出现“看着挺稳,忽然翻身”的行为。


原理解说
在分析网球拍、手机、乒乓球拍的“翻转”现象时,暂不考虑花纹、材质等细节,而是把它们视为刚体,只关心质量在空间中的分布。对任意刚体,都可以找到三条互相垂直的质心惯性主轴,对应三个转动惯量,分别表示刚体绕这三条轴转动时的惯性大小。可以参考网球拍示意图:在简化模型上标出沿拍柄方向的一条轴(蓝色)、垂直拍面的一条轴(绿色)和沿拍面短边方向的一条轴(红色),这三条轴互相垂直,对应三个不同的转动惯量。质量分布整体离轴线越远对应的转动惯量越大,因此三个主轴对应的转动惯量(I)大小排序为:I>I>I.

分析表明,当刚体主要绕转动惯量最大或最小的主轴旋转时,哪怕有微小扰动,角速度矢量仅会小幅振动,转动状态始终稳定,刚体始终围绕接近原始的主轴转动。相反,当刚体绕第二惯性主轴旋转时,极小扰动就会被角动量守恒规律放大,导致转动方向突然翻转,呈现出看似违反直觉的变向。

1985年,苏联航天员贾尼别科夫在空间站进行实验时,观察到一颗蝴蝶形螺母绕自身某一特定轴旋转时,会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180 度翻转,之后继续保持旋转,且这种翻转会周期性重复,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贾尼别科夫效应,也称网球拍定理或中间轴定理。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用扳手演示了类似现象:扳手在微重力环境下绕其中一条主轴旋转时非常稳定,绕另一条轴旋转时会出现掉头现象。在地面上,网球拍、手机和乒乓球拍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但在快速旋转的情况下,外力干扰相对较小,由于中间轴旋转的不稳定性,仍会出现自发翻转的现象——只不过地球环境中的空气阻力、重力矩会让翻转的周期性变弱、持续时间变很短,不如太空中那样清晰持久。

空间站中扳手做周期性的"掉头"
当我们刻意让它们主要绕第二惯性主轴(中间主轴)旋转时,就会观察到类似空间站和天宫课堂中的掉头现象:在慢动作回放中,贴纸或屏幕朝向先在某个方向附近变化较小,然后在某一时间段内迅速偏转到相反方向。



中科院物理所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