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定期存款快没有了
文/挪威
又到周五了,很快一周过完了,最近关注到一个事儿,很多银行的5年定期大额存单产品基本快没了。
村镇级别的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直接下架了5年定期存款产品,然后几大商业银行5年定期产品的利率最高也就1.6,而且还有资金门槛,工商银行要10万才能拿到接近1.6,否则就只有1.3,中国银行也差不多。

我看了一下报道,基本上小银行(例如村镇银行)普遍都下架了5年定期产品,有些银行例如上图的中关村银行甚至直接下架了3年期的。
这件事情影响最大的就是此前网上盛行存100万接着三十多岁躺平的群体,鹤岗彼时火得一塌糊涂,也有很多人拿着存款去鹤岗躺平,靠利息生活,在那个时候可以,在今天就很难了,因为利率下滑的速度远远高于物价下滑的速度。
那时候离现在也不远,其实也就是两三年前,即使是在两三年前,市场都能见到接近3个点的存款利率产品,也是在这两年才以憋了一晚上然后腹泻似的速度跌下来的。
我去找了一篇2023年财政部天津监管局的文章,2年多前5年期的存款大概还有2.75%的利率,和今天的1.3%相比,降幅50%。这意味着2020年左右开始动念头躺平那波人的利息收入在持续降低,今天到手的钱可能也就是5年前的三分之一,一点不夸张。
我找了一张南京银行2019年的5年期存款产品利率,2020年差不多4左右,也很常见。

但既然都缅怀历史了,那就缅怀再久一点的历史,2014年,工商银行的5年存款产品利率,是4.75%。

把时间线串联起来,从2014年到2020年这几年,5年存款利率从4.75%跌到4%,而从2020年到2025年这几年,直接从4%干到了1.3%,甚至这1.3%的利率都是大银行才有,有些银行直接干到了0,产品都没了。时代的方向盘打得有多猛,在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得到。
这就没办法躺平和退休了,利息收入从之前每个月可能有3000直接降到现在就1000多,养活自己都够呛,你看现在互联网这块的声音基本上都没了。躺平不是长久之计,内卷才是核心技术,起来干活了。
这个降幅的核心原因当然是银行端资金放出去难度越来越大导致的,直接点说就是贷款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少了。存款对银行而言是债务,因为要付利息,还要负责保管,贷款是利润来源,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挣个利息差。
贷款在下滑,大家都往里面存钱,银行经营压力显然会更大,一方面跟各种网络公司合作搞网贷,另一方面拒绝大量的资金存进来,所以存款利率快速下滑的背后,是贷款的人同样在快速下滑。
有人说存款利率低可以促进消费,毕竟这么点利息不值得存,不如直接花出去了,其实有个现成的案例摆在我们面前就是日本。
当年日本可以是有负利率时代的,那个时代存款基本上没有钱,我查了下活期存款基本利率都是0,5年定期存款利率低至0.05%,属于基本没有利息,那么这促进了日本的消费吗?答案是没有。
日本大概是世纪之初宣布的零利率政策,之后进入负利率时代,属于存款没利息贷款也基本不要啥成本的情况,日本一直想把通胀拉到2%左右的水平,一直没有实现。
我在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看到,当年日本央行继续维持-0.1%的利率,而调查显示企业对消费物价指数(CPI)升幅预期进一步放缓至0.7%,也就是说对大家不把钱存银行拿出去花这件事更加不看好,因为大家如果都花钱物价涨幅肯定不至于这么低。
所以从目前的趋势看,正如5年前的3%你爱搭不理如今已经高攀不起一样,今天的1.3%可能也是很多年后你高攀不起的存在,谁知道呢。




挪威TALK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