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做了一场社会实验|B面全运

「B面全运」是懒熊体育推出的关于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会)的栏目,讲述与其相关的有趣好玩的商业现象和场外故事。

11月15日一大早,60多名运动员先后沿着深圳南山区的沙河西路冲上河西立交桥,这是深圳湾体育中心旁的一个上坡路段,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起点处和终点处均难以进入观赛,许多市民和跑友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的步梯台阶上高高眺望选手们出发后,便匆匆转移到沙河西路两侧等候他们的到达。一位运动员从出现在视野到消失,时长大概不超过30秒,但这些观众有的已经守候两个多小时,只为看一眼国内现役顶尖跑者的优越跑姿。
显然,本场比赛和通常城市马拉松的安保规格相比截然不同。个中原因除了全运会级别更高,还因为这是一场跨越了深港两地的全运会历史首个跨境马拉松。

▲十五运马拉松比赛路线图
此次赛道起点与终点都设在深圳南山区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其中深圳段约20.35 公里,比赛开始五分半钟后,运动员逐渐通过深圳湾口岸,经由深圳湾大桥进入香港元朗区,在香港区域跑过大约21.84 公里的路段折返回深圳。参赛的69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最终,代表宁夏出战的何杰以2:12:07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云南队的张德顺以2:30:20的成绩卫冕女子组冠军。
实际早在11月8日,作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比赛,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就已经成功完赛。该场比赛全程231.8公里,选手们经过港珠澳大桥,跨越粤港澳三地,全程需要六次进出关。

▲十五运自行车(公路)赛个人赛路线图
提及跨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通关问题——也就是日常出入境时的身份核验、证件检查和海关程序。只是这一次,运动员需要在高速奔跑的比赛状态完成这些环节,而且不能减损速度。这对任何组织者来说都会是一个重大难题。
经过多方调研测试,十五运赛委会研究出一种“无感智慧通关”的方式。11月12日,南山区赛委会和香港统筹办在两地同时举行发布会,介绍了具体执行细节。筹备阶段,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需要提前上交相关证件,并于赛前进入临时查验区完成核对。比赛过程中,所有人员通过佩戴装有GPS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芯片的手环,辅以关口处安置的面部识别系统,可以自动完成身份核验,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通关服务。
这种通关模式也被总结为:查验前置+生物识别+芯片定位+闭环管理。此前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也采取类似方式通关。因此,比赛开始前两个小时左右,运动员们就在天还没有亮时便来到比赛现场,除了常规热身,他们需要额外完成人脸识别、手环佩戴等环节。
当然,除了通关之外,前期为了筹备赛事,深港双方在竞赛、安保、医疗、交通等各个环节,已经做了长久的沟通和协同,并在今年2月举行了测试赛,在那之后又进行了多轮优化。

据新华社报道,“无感智慧通关”的灵感来源于2023年开始实行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政策。为了更顺利通关,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的港澳两地车辆,会提前完成车检并粘贴RFID卡,确保通行资质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2023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五运会竞赛规程,并提到要“创新竞赛组织方式,合理设计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项目的比赛路线,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可见在港澳私家车北上政策实施的当年,全运会举办跨境比赛的初步构思,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而回到当下,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实行两年之后,备受关注的“粤车南下”政策也正式落地实施。就在全运会马拉松比赛同一天的凌晨,一辆粤C牌照的汽车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开上出境车道,朝着香港方向驶去——这是第一辆受“粤车南下”政策惠及而通往香港的内地私家车辆。
从全运会赛事中粤港澳协同办赛,到跨境交通政策迎来突破,几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在同时期甚至同一天实现,似乎很难被视作巧合。就大湾区的融合治理而言,这是零敲碎打的政策尝试,还是让跨境流动变得更加平常的关键节点,无疑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引起各界更多关注。

其实,本届全运会的马拉松赛和公路自行车赛倒并非大湾区历史上第一次举办跨境赛事。1992年,在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这一时期,首届港深马拉松开跑。当时,600多名来自10个国家的选手从香港出发,经皇岗口岸过关,最终在深圳市体育馆撞线。据无线新闻的报道称,比赛办了两届之后因为经费问题停办。
直到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由渣打银行赞助重启港深马拉松赛事。该项赛事在第二年为庆祝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落成,将比赛换到香港境内举办,从此没有再设置过跨境路线。比赛则演变成现今渣打香港马拉松。
从过往跨境马拉松的举办经历便不难发现,跨境比赛向来就极具历史意义。区别在于,当年不具备如此先进的过关技术。据香港田径总会主席关祺对无线新闻回忆,上个世纪的解决办法十分原始且依赖人工。首届港深马拉松比赛中,工作人员用一批红蓝两种颜色的塑料袋,将所有参赛选手的身份证、回乡证和其它通关证件打包从香港运到深圳,在终点处摊开供完赛选手取走。而每个选手赛前会领到一份号码胶布,过关时把胶布扔进一个木箱,就算过了关。
技术在进步,社会在改变,但体育赛事的社会价值始终不可忽视。当一场比赛跨越地理和制度的界限,体育的意义不再仅是奖牌和成绩:它让新的跨境协作与通行机制得到检验,为制度变革提供了具体场景,也让公众见证着更为生动的区域连接。
反之,是否可以期待更多跨境赛事的诞生?也得先打个问号。这种需求并非不存在,譬如CBA就被部分球迷期待扩充一支来自香港的球队。全运试水之后,类似的马拉松、自行车乃至铁三赛事自然也会开始考虑引入跨境设置和元素。只是相较之下,全运会的重要性及其能够调动的资源确实非同寻常,但常规赛事的投入、公众关注和政策支持都存在边界。如何将全运会的尝试逐步转化为更广泛可及的日常体验,或许还需要更多制度和实践上的支撑。



懒熊体育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