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天体的观点和认识

【本文由“荒漠白杨”推荐,来自《你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吗?大明的人知道这件事吗?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有什么意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很明显就没有看过中国的历史书,根本就不了解中国古代对天体的观点。

麻烦看一看唐代房玄龄的《晋书》第十一章《志一》对各种天体的说明。

麻烦看一看唐代魏征的《隋书》的《志第一》至《志第八》八篇中对各种天体运行规律的观测与回归测算,历法制定的解说。

根本不明白夏历的气节自制定之初,就是根据太阳的在黄道的运行角度来设定,并精确到分钟,根本就不知道隋朝的刘焯就提出太阳在黄道的运行速度不是恒定的,制定了二十四气节的定气法,纠正过去只有两至两分按定气法,其他节气按均气法,以后的历法都按定气法进行观测与制定历法。

中国古代为了测定太阳月亮的运行关系,制作了各种各样仪器进行观测,中国的古人,早就知道,太阳在宇宙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从《尚书》第一篇《尧典》的记录中,就记录太阳在两至两分时点,分别与天空中的二十八宿的相对位置,从而形成测量记录规范,所有的历法测量书,都记录二十四气节时的昝影,日夜长短,太阳在二十八宿的相对位置(浑天仪角度)。

后人根据天文观测记录,发现每年的冬至日,太阳相对二十八宿的位置不相同,确定了岁差。

晋代的虞喜测定岁差,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24天,而地球相对于二十八宿天体运行一周为365.26天。刘宋的何承天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245天,相对二十八宿天体为365.255天。晋代刘焯测定岁差为75年相差一天,唐朝的一行测定岁差为83年差一天,后面的赵宋的历法,测定岁差为75年差一天。

赵宋统天历测定地球运行一周平均值为365.2575天,绕太阳运行一周平均值为365.2425天。

这些全都记录在各本史书中的律历志、天文志篇章中,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说到古代天文,元之前的西方历法,一没有可信的测量仪器,二没能可信的测量记录,只有结果,就像小学生抄作业只抄答案一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