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一封信被全网吐槽,他得罪了什么人?

一封信被全网热议,他得罪了什么人?

新东方创立32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考察期间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有人说这信是女秘书写的,甚至猜测“AI指令不明确”,这种说法不可信。

俞敏洪应该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这样的事他还不至于让别人给自己代表。

从他的书来看,对于文字和写作俞敏洪是有自信心的。

而从信的内容来说,也确实后“俞老师”的那股子特有的“真情实感”味道,他是真的这样想,也是真的这样说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500

不合时宜。

其实很多老板都想抓好“笔杆子”,国内有几个知名的企业家都喜欢写文章,毕竟老板就是企业的“文化教员”,企业文化是大事,不是小事。

俞敏洪写了好几本书,也经常写他的人生感悟和旅途游记,分享他的思想和见闻,但他自己可能没有感觉到,他的文章往往过于“意识流”,没有什么中心思想。

比如这封内部信,要是换个企业家写,应该是直面现在的困难,分析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思路,指明方向,描绘战略蓝图,目的是提振士气,鼓舞团队勇于挑战,向往胜利。

而俞敏洪的信呢,主要是“鸡汤味”太浓了,过去大家可能吃这一套,但现在不是以往,形势变了,年轻人更看重实际。

你在南极看企鹅,我在工位做续课方案,这就像两个世界,很难共情。

500

当然俞敏洪也没有大错,他本来就有些文青气质。

“如果让我再选择的话,除了做企业以外,我还是希望自己去当一个旅行者,行走大地,哪怕当个流浪汉、没钱做旅行者,我觉得比当一个有钱的企业家,可能更加符合我的个性。如果下辈子还是这个个性的话。”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俞敏洪是这样的个性,所以他就是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言行。

相比很多不着调的老板,俞敏洪实际上已经非常好了。这年头,还能给你员工发相对高薪、交社保的老板真的很难得。

而且老板和员工自然有差距,俞敏洪有钱云游四方,饱览世界风光,也是因为他有这个资格,他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有钱不是错,享受生活也不是错。

如果说有错,也是因为俞敏洪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员工的心理感受和诉求是什么。

500

但员工不是客户,老板也不能以员工的需求为中心,而应该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曾有公司搞出来一个“员工满意度”的指标,就被老板批评了,因为增加了成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要知道“满意”是主观性的东西,经常会变,以员工满意为KPI就必然是高成本,不能多产粮食。

员工和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商业规律是等价交换,员工多劳多得,公司最主要的就是给员工机会,对其劳动进行客观评价,让员工拿到应得的钱,这才是最大的“满意度”。

把钱给员工,让他自己去构建自己的快乐生活,这才是正理。

现在网上很多人吐槽俞敏洪,其实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是没道理。“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俞敏洪吃苦受罪时候,谁能共情他呢?

换个角度想想,要是公司失败了,老板欠了一屁股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发不出工资员工就是树倒猢狲散。

500

员工抱怨是觉得自己辛苦,老板凭什么去享受人生。

如果自己心理不调整,就觉得不公平,从另一面去理解现实,那可能就走错了路,不利于自己的前途和发展。

看到老板在南极看风光,有的员工想“彼可取而代之”,有的员工想“大丈夫当如是”,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但现实中很多人是想“打土豪”的心思,这样的心态就行不通。难不成你打了几天工就想跟老板平分天下?

一边骂俞敏洪,一边想成为俞敏洪——真想就不需要骂,而是自己想办法多赚钱,有了钱就不是幼稚的想法了。

扪心自问,谁不是渴望发财呢?穷人和富人的立场不一样,角度不一样,穷人在成为富人后,立场就变了,这就像员工当了老板后不会再觉得老板可憎,而是觉得员工不好管,甚至比原来的老板还严厉。老板也曾是牛马,老板说公司是大家的,但“大家”是流动的,公司从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合适就留下,不合适就走人,事情本来很简单。

老板可以感恩员工,老板不能指望员工感恩公司感恩自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