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管理咨询和企业培训做法都是错的 | 为啥华为学不会
中国很多企业花了大把银子在购买管理咨询、企业培训上,希望“学华为”或者其他先进企业实践,然而绝大多数这些咨询和培训的投资都打水漂了,我认为原因是:无论是花钱的企业,还是急着挣钱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在基本的“第一性原则”上就错了。
就我自己过去几十年在国内企业服务行业的亲身经历,无论是做咨询还是做培训,经常有客户给我说,要多讲案例、讲其他企业是怎么做的,越生动有趣越好,我们跟着那些先进实践做就行了,不要讲枯燥的理论,理论太虚、太空。
我挺反感这些客户要求的。非常坦率地说,就算是最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说的那些案例研究基本都是道听途说来的,也就是客户老板画了一个靶子,合伙人们指挥咨询顾问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来的故事、编着往靶子上射,证明老板是对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钱嘛!
这就像学生给老师说,你不要教我1+1等于几,直接告诉我微积分题的答案,我们跟着抄就行了。
这种价值观冲突就是原教旨主义管理咨询说的“咨询是职业而不是生意”(consulting is a profession not a business) ,很可惜,当管理咨询公司做大,合伙人为了完成业绩才能生存时,生意肯定是高于职业了。
不过,这难道不是人类社会的真相吗? 学渣在人类中占大多数,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真相;如果没有严格的考试约束,大多数学渣就是只愿意花钱买答案,而不是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而真正的学霸是自己愿意学,自己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
所以,企业通过现在这种商业化的管理咨询和企业培训模式来学华为,学不会才是正常的,学会了才奇怪了。
关于这个话题我过去也写过:
企业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实践时,或者咨询顾问、培训师用商业化的方式来贩卖企业实践时,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只看到别人怎么做,即“实践(Practice)”,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即“原则(Principle)”,就产生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我认为管理知识应该拆成三层:第一层:Principles(原理)——这是真正应该学习的部分Principle 是企业管理知识的底层结构,包含两类:1.1 General Principles,即通用原理,它是跨行业、跨职能,不随组织、行业、规模变化的普适规律,是管理的“物理定律”。例如:
* 激励必须与目标一致* 决策应贴近信息源* 流程必须可测量、可重复、可持续改进* 标准化与灵活性之间是永恒的权衡关系* 信息透明度提升协作效率* 控制跨度(span of control) 与组织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这些原理无论是制造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成立。
真正该学华为什么,可能连华为自己从来都不公开宣传,我很早就写过 华为自己从来不说的领导力秘密1.2 Domain-specific Principles,职能领域的通用专业原理。每个职能领域(HR、财务、供应链、营销、销售等)都有其不依赖具体企业的“专业操作体系”,属于这个职能体系内的专业性普适原则。例如: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职位体系必须可分级、可比、可跨部门统一,即建立职位架构* 绩效管理必须区分评价与奖励* 能力 = 岗位要求 × 技能 × 动机* 培训效果取决于应用场景而非课程本身
财务管理领域* 财务记账必须真实、可审计、可追溯* 现金流比利润更真实* 收入确认必须匹配履约义务* 控制与执行必须分离,管理控制的基础是责任设计供应链管理领域:* 库存是对不确定性的缓冲* 预测永远不准,系统必须能吸收误差* 牛鞭效应来自信息延迟与批量机制* 流动性 vs 规模经济是基本权衡营销与销售领域* 品牌 = 认知 × 心智占有* 商机、客户和漏斗模型是销售的基本结构* 客户复杂度决定销售模式,例如交易型 vs 解决方案型第二层:Context(上下文),决定普适性原理如何被应用,是将原理本地化所依赖的条件环境。包括这些因素:* 企业规模(区域覆盖、人数)* 行业特性* 技术成熟度、数字化能力* 劳动力结构、文化*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高速增长、成熟、衰退)* 管理文化和组织成熟度* 监管、合规要求* 成本结构、毛利水平Context 决定了同一个原则在不同企业要不要做,做到什么程度,做法应偏硬性(工程化、流程化)还是偏软性(文化塑造)。第三层:Practice(实践),这就是那些看得见但不能、也无法直接照抄的表象,是 Principles × Context 的结果,是一家企业在自己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体做法。所以无论是丰田、IBM、谷歌、丹纳赫,还是华为、字节、海底捞,他们能在社会上被观察到的实践、或者媒体、书籍所宣讲的所谓先进经验,往往只是“局部最优解”,不具备普适性。最佳实践永远只是成功企业的结果,不是企业知识本身。
这就是我搞企业知识开源的初衷,我想用开源软件的机制,来促成企业管理知识的那些最精益的原则,以免费的方式被写作、共享、使用。我认为这是拯救中国的管理咨询、企业培训的唯一道路,否则这个行业就是一个永远走在提供“学华为”道路上,这样只为赚钱、不创造企业价值的生意,最后逐步被市场抛弃。




企业知识开源计划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