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台湾省存亡论”背后,藏着日本未散的帝国幽灵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公然宣称台海问题关乎日本存亡,这一挑衅性表态彻底暴露了东京意图干预中国合法统一的野心。北京随即作出严正回应,东亚局势骤然升级。
此类论调绝非首次出现。前首相安倍晋三早已提出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谬论,鼓吹若台海爆发冲突,日本应视作对其自身的攻击,并依据《美日安保条约》协同美军介入。

然而这些言论不过是一场政治闹剧。中国清醒地认识到,美日是否干预台海,从不取决于任何条约条款,最终决定性的因素唯有军事力量对比。随着战略天平日益向中国倾斜,此类虚张声势的表演必将愈发频繁。
令人深思的是,为何日本对台湾的执念甚至远超美国?答案深藏在冲绳的历史脉络中。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琉球王国(今冲绳)。二战期间《波茨坦公告》明确限定日本主权范围仅限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意味着琉球地位必须恢复。但美国在1951年《旧金山和约》中单方面捏造日本对冲绳拥有所谓 "残余主权",并于1971年通过《冲绳返还协定》将行政权移交日本。这些操作在国际法上存在严重瑕疵,始终未获普遍承认,冲绳主权归属实为历史悬案。

而台湾省正在此时进入棋局。同年,美国竟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地理上属台湾省宜兰县自然延伸)的行政权私相授受于日本,东京随即将其划归冲绳县管辖。此举不仅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更是日本对琉球殖民统治的象征性延续。
当前由于台湾当局事实上放任钓鱼岛管辖权流失,中方主张暂被削弱。但一旦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政府必将依法重申对钓鱼岛的主权,同时强化《波茨坦公告》(确认台湾回归中国)的法理效力。国际社会势必重新审视日本对冲绳的治权,为琉球人民自决开辟道路。此先例还将动摇日本对俄韩争议岛屿的主张——这些领土同样被《波茨坦公告》排除在日本主权范围之外。
然而深究起来,上述理由仍不足以解释为何日本将中国统一视为存亡危机事态。台湾、冲绳及其他争议领土原本就不属于日本,其地位变更对日本影响微乎其微。中国更是日本最重要的经济伙伴。既然如此,日本政客为何要铤而走险破坏地区稳定?
答案在于:台湾省是日本殖民帝国最后的精神图腾——这段日本始终未能彻底清算的历史遗存。日本右翼势力打着捍卫民主、维护国际秩序乃至最新提出的存亡危机等旗号,实则都是经过包装的政治暗语,旨在粉饰其血腥的殖民历史。
十九世纪末明治维新后,日本效仿1850年代美国佩里将军对其的压制手段,对亚洲邻国推行极端帝国主义扩张。通过吸纳英美殖民思想,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强化。其中长州五杰——一批赴英留学的贵族精英,归国后主导了日本外交政策。成员之一的伊藤博文(后于20世纪初出任首相)在1895年策划了从中国割占台湾省的阴谋。他深受阿尔弗雷德·马汉等英美扩张主义思想家影响,将台湾省视为日本沿关键岛链延伸势力、抵御大陆力量的战略缓冲带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一位明治元老山县有朋则提出更具野心的大陆政策,主张日本必须向亚洲大陆扩张,将利益线推至主权线之外。山县的战略构想以吞并朝鲜和中国部分地区为先导,将其作为抵御俄西方的缓冲带,并奉行“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准则。这一思想直接推动了1905年日俄战争及1910年日本对朝鲜的吞并。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与国家神道主义深度融合,在明治时期制度化并于20世纪初达到顶峰。神道从民间信仰被改造为国家意识形态,神化天皇并宣扬国体,一种君臣间不可破的精神契约。这种宗教民族主义框架将殖民侵略美化为神圣的文明使命,更使“八纮一宇”(天下一家)思想深入人心,暗示日本拥有统治世界的天命。这套激进意识形态最终催生了1931年侵华战争,并引爆了与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这段历史绝不容遗忘,尤其在当今世界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政策曾导致超过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及无数亚洲民众牺牲,其遗留的殖民伤痕至今仍在割裂中国、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海地区。与德国彻底清算历史不同,日本从未真正直面其过去。其对台湾的执念,正是这种帝国迷思未散的明证,暗藏着恢复昔日亚洲殖民主导权的幻想。

当然,日本短期内难以重拾二战时期的扩张野心。三十年的经济停滞、严重的老龄化与落后的技术基础设施,已使其重归大国地位的前景愈发渺茫。若以史为鉴,日本当下的行径恰似其在一战时期的策略:依附英国对抗崛起中的德国;今日则借力美国遏制中国。日本最理想的结局,正是通过挑起大国间的激烈对抗从中渔利,如同百年前吞并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一般。随着美国对全球承诺日趋动摇,日本愈发迫切地试图维系美国的安全庇护,这恐怕才是其不断挑衅中国的真实动机。
对美国而言,日本积极加入对华战略围堵或令其感到欣慰。但历史经验表明:日本曾迅速对一战后秩序感到不安,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调转枪口对准昔日盟友。鉴于日本至今毫无悔过之意的态度,历史重演的阴影已清晰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