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非常好可能破坏其中文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说争议就会少很多

【本文来自《感情上接受不了说英文破坏逻辑可以抽自己一耳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对于一个母语为中文的人而言,英文非常好有可能破坏其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说法难以服众。但如果我们说,“英文非常好可能破坏其中文逻辑思维能力”,或者“中文非常好可能破坏其英文逻辑思维能力”,相信争议就要少很多。

这是因为英文属于“印欧语系”,中文属于“汉藏语系”,两者所需要的大脑思维模式本来就有很大不同。把两者拉倒一起,置于一个大脑之中,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相互竞争与抑制”的现象,对个人原本母语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不良影响。

但这一点不能“绝对化”,武断地说:中文绝对更适合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或英文绝对更适合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的看法是,中文与英文作为两种“符号体系、语法规则”差异很大的文字系统,在人类文明史的早期阶段,信息内涵比较简单、信息容量相对较小的时候,相对简单的英文(符号)更适合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人类文明已经越来越发达的当今阶段,信息内涵已经越来越复杂、信息容量空前爆炸增长,则相对复杂的中文(符号)就更适合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近在书摊上翻了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惊讶于书中“严谨严密的逻辑认证体系”竟然是诞生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而想想看,同一时期华夏大地正处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战国时期,虽然也诞生了所谓的“诸子百家”,但却并没有诞生能与“几何原本”同等水平、同等质量的逻辑科学体系。

现代科学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凭借非凡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出了几何学、数学和天文学,而这些领域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古希腊语与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在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字母(拼音)文字”的确要比“方块(象形会意)文字”更适合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否则,也不会有所谓“李约瑟之问”。

但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阶段,人类所要处理的信息复杂度与容量,已经远非两千年前或两百年前所可以比拟,英语“字母(拼音)文字”体系的信息承载密度低,需要不断“造新字”表达新意,字典越来越厚、令人不堪重负的弊端,相比于汉语“方块(象形会意)文字”体系的高信息承载密度,无需“造新字”,只需“用字组词”表达新意,字典厚度增加有限,几乎不会增加负担的优点,显然汉语(中文)要更适合人类逻辑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