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偷鸡不成蚀把米

全网讨伐高市早苗,我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分析角度——高市早苗为什么会这么做?

是高市早苗不知道发表这样的言论会引发中国的滔天怒火吗?

她肯定知道,如果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也混不到今天日本首相的位置。

是高市早苗不清楚中日军事力量巨大的差距吗?

她还是肯定知道!

这几年中国战机、军舰经常在日本周边常态化训练,一开始日本空军自卫队还派出战机监督一下,但是中方常态化出动各种大型无人机蜂群进行消耗战,已经拖垮了日本空军自卫队。

现在连中方军舰擦着日本领海边缘训练,日本自卫队都装聋作哑,这些情况高市早苗怎么可能不清楚?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高市早苗为什么会故意干出激怒一个远比自己强大的邻国的事情?

她意欲何为?

两个目的。

其1,测试或者说以“存亡危机”为借口进行动员民意,企图扩大右翼基本盘,获取更多的民意支持其未来的军事冒险;

其2,利用敏感的台海问题绑架美国下场,以达到火中取栗的目的。

那么,高市早苗着两个目的达到了吗?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1 偷鸡不成

首先是日本民意的反应。

高市发言后48小时内、电视反复播放其“保卫民主阵营”片段。

共同社迅速展开民意调查,其调查的提问方式是:

“首相表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展现守护盟友的决心,您赞成这种坚定姿态吗?”

措辞突出“坚定”“守护”,把受访者瞬间推向情感 patriotic模式,右翼网民也积极转发链接,形成“滚雪球”样本。

结果是82%赞成,但同一问卷里只有23%的人同意“自卫队实际出兵台海”,说明多数人把“支持”理解为“嘴硬可以,真打免谈”

这也是网络上所谓高市早苗获得82%支持的来源,但是这个82%是非常可疑的。

高市早苗发表言论三天后,中国官方反应激烈——

中国驻日本外交官发出“斩首”警告、经济界担忧报道铺天盖地。

朝日新闻再次发起民意调查,其提问方式为:

“如果台海爆发冲突,您是否同意自与美军共同参战?”

这一次调查是把成本、风险、战争场景直接摆在受访者面前。

调查结果出现180度的大逆转:62%明确反对,仅18%支持”。

后续民调更显示六成认为其发言“鲁莽且危险”。

共同社调查是82%日本民众支持高市早苗言论,三天后朝日新闻调查则是62%民众明确反对高市早苗的言论。

现在问题来了,哪一个民意调查更接近真相?

若问“日本社会有没有右翼民粹基本盘?”——共同社的数字是对的,约两成选民随时会为强硬口号点赞。

若问“一旦涉及流血、增税、经济断链,多数人是否还跟进?”——朝日的数字是对的,六成以上立即刹车。

在民主选举国家,“成本框架”永远比“口号框架”更接近投票行为。

历次海湾、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都显示:

当媒体把“预算、伤亡、难民”三个变量写进标题后,民意支持率会迅速掉回30%以下。

日本这次也不例外。

自民党内部随后放出的闭门民调显示“一旦附带“增税1日元”条件,高市发言支持率骤降至24%,与朝日结果基本吻合”。

因此,《朝日新闻》的“62%反对”更接近日本社会在充分信息下的真实分布;共同社的“82%支持”只是瞬时情绪峰值,不具备政策持续性。

也就是说,高市早苗测试与动员民意这个目的基本是失败了,大部分民众并不支持高市早苗战争冒险的言论。

那么绑架美国呢?

在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的第二天,福克斯新闻采访了特朗普。

500

面对福克斯新闻主播抛出“中国不是我们的朋友,日本在保卫民主,我们该站哪边?”的诱导式提问,特朗普始终没有接“台海”话茬,而是把话题转到贸易——

“我们的很多盟友也算不上朋友,他们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比中国还多。”

这句“有些同盟就不是同盟”被日媒普遍解读为“拒绝为高市站台”。

特朗普在同一档节目中主动补了一句:“我和中国的关系很好,我们得从实力出发跟中国打交道,但不必敌对。”

这既堵死了主持人期待的“抗中”合唱,也等于告诉东京:

美方不会为了日本的激进措辞去触碰中美关系的底线。

特朗普把采访时间用来夸耀自己任内对日加征关税、逼日本多买美国农产品的“战绩”,并称“美军很强大,但盟友得先买单”。

这番话被日本政界视为“赤裸裸的账单提醒”——若想美国帮忙,先交“保护费”,否则免谈。

综合以上表态,特朗普并未正面评价高市早苗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论,而是用“贸易吃亏论”和“盟友不等朋友论”把话题岔开,实质态度是——

不给日本的冒险言论任何安全承诺,不给国内反华媒体借题发挥的空间,把美日关系瞬间拉回“钱没谈拢,别谈血”的务实轨道。

因此,高市早苗原本想借机强化“日美抗中统一战线”的盘算,结果被特朗普当众打脸。

高市早苗两个目的都没达到,属于偷鸡不成的典范。

这还没完,高市早苗还蚀把米呢!

2 虎躯一震

这把米是什么呢?——

11月13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放出了这样的言论:

日本如果胆敢以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言论是啥感觉,我的感觉是虎躯一震啊!

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这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这一步是什么?

让我虎躯一震是这个——“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

这是前所未有的表态,这是关键性的一步!

虽然这个“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还有一个前缀是“日方”。

但是大家想一想,假如未来中方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老美纠集一帮狗腿子武力介入的时候,中方难道只将日本定义为侵略行为,难道会对其他国家放过,不定义为侵略行为吗?

这无论如何也交代不过去的!

所以,这个表态按照我的理解——

其实就是相当于对全世界宣布,未来任何国家以武力介入台海局势,都将构成(对中方的)侵略行为!

无论这个国家是日本还是美国!

这才是最震撼的。

一旦定义为侵略行为,按照国际法规定,中方将拥有单独或者集体防卫权。

当然,怎么使用这个防卫权,现在外交部的表态是很模糊的——“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何为迎头痛击?

是消灭来犯军队?还是乘胜追击打击为来犯军队提供后勤补给的基地?甚至干脆彻底解除其武装?

中方没有说,这当然是有讲究的。

首先,我要给大家讲一下,中方是怎么迈出这关键一步的——也就是,中方是怎么宣布武力介入台海,就被定义为侵略的。

高市早苗挑衅只是导火索,最关键的是特朗普的退缩。

11月10日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明确拒绝支持高市早苗的表态,并且有意与她的立场划清界限。

这就让中方抓到了机会。

在拜登执政时期,这个老政客非常老辣。

一再强调要武力保卫台湾,相当于死死堵住中方向前推进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是根本无法迈出这一步,也就是表态——“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

这不是不敢与老美直接硬钢啥的。

因为,假如在拜登表态,要武力保卫台湾的情况下,如果中方表态“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

那中美双方都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只能针尖对麦芒硬拼了。

我曾经专门撰文讲过一个简单的道理——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

在中方还没采取行动之前,一旦表态直接与美方迎头撞上,就是是犯了事没有做绝,将话说绝的大忌。

所以哪怕是旧金山中美元首会晤,中方领导人最多也只能对拜登说,希望美方支持中方和平统一台湾。

但是当时拜登马上就回复,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

没有给我们留下丝毫的空间。

但是,现在感谢高市早苗冒险偷鸡整出这么大动静来,特朗普又退缩了,这就给了中方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所以特朗普表态仅仅3天之后,中方就采取行动,抢占了美方退缩留下的空间——

外交部表态给全世界划出红线:

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

500

这个红线一旦划下来,我相信,未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大概率是没有国家敢于动用武力来介入了。

因为一旦动用武力,就会被中方定义为“侵略”——侵略这个定义意味着双方就要不死不休了。

以中国目前强悍的工业能力以及全球第一的组织度,有哪个国家敢于与中国搞成不死不休的关系?

所以外交部这个表态之后,美方未来也只能退,美方是无法再次表态会用武力保卫台湾的。

美方如果再这样表态,同样也是犯了事没有做绝话说绝的大忌。

未来中美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逼着中方提前动手了。

当然,中方也是很讲策略的。

第一次划出红线,武力介入台湾局势就是对中国的侵略,具体中方怎么反击,外交部使用了一个情绪很强烈,但是含义却很模糊的表述:

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这是啥意思?

这是给自己未来的反击策略留下余地。

假如,我是说假如,未来我们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美方、日本或者还有一些仆从国纠集起来武力介入。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会怎么办?

谈谈我的想法。

我们对日本,可能是不仅要歼灭其来犯的军队,甚至大概率会将打击扩大到日本本土。

至少也要打击日本的军事基地,是否会扩大到全面解除日本的武装要看事态发展而定。

但是对于美国呢?

打击来犯军队是一定的,打击面扩大到第一岛链的美军基地也是大概率事件,是否会扩大到美国本土这就要看事态发展。

如果美国将军事打击扩大到我们本土,那么我们也会以牙还牙;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大概率不会扩大到美国本土的。

这就是与日本的区别对待。

这就是中方使用了一个情绪很强烈,但是含义却很模糊的表述——中方必将迎头痛击的原因。

在我们没有动手之前,绝不会将话说绝。

特别是第一次划红线的时候,更不能将我们的底牌全亮出来。

总体而言,中方对台湾就是一种日拱一卒切香肠的策略,一步一步压缩台湾的空间。

外交部13号这个表态基本封杀了台独势力未来获得直接军事援助的可能性。

这就为我们未来举重若轻,用较小的代价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更大的概率。

以上就是高市早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逻辑。

3 大变局

现在高市早苗酿成的事态越来越激烈,中方对日本施加了巨大压力。

要求高市早苗必须收回其错误言论,否则将承担严重的后果。

高市早苗政府呢?

还硬着头皮死不改悔,反而要求中方对我们驻日外交官做出处理。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民意不支持,特朗普退缩的两重压力下,为什么高市早苗政府依然还保持强硬,无视中方的怒火呢?

这里是有深刻原因的。

其实在争夺自民党总裁的竞选时候,高市早苗在自民党党内的支持率还要比小泉进次郎更低一些。

原因无它,高市早苗政治主张相对小泉进次郎更激进也更右翼。

比如在对外政策上,高市早苗就非常激进。

她主张对韩国强硬,对中国强硬,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这个女人,同时甚至还主张对美强硬。

本来正常情况下,对外政策如此激进的高市早苗是不可能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

但是偏偏就是她成为自民党历史上第一个女总裁,并且最终成为日本女首相。

为什么?

大势所趋!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见的大变局。

过去是老美独霸天下,但是现在瞎子都能看出,老美在走下坡路。

老美未来很难继续维持长期全球霸权,老美未来必然会走向一条战略收缩的道路。

按照老美自己的智库评估,未来十年老美军事力量会缩小40%左右,老美大致会从海外40%以上的军事基地撤军。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十年老美会给这个世界留下大片的力量真空地带。

500

所以,这几年有点实力的国家都有点蠢蠢欲动,都想扩大自身影响力,去填补未来老美留下的地缘政治版图的真空。

第一个迫不及待跳出来的是俄罗斯,代表作是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

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有复杂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趁着老美力量衰退,将乌克兰乃至整个东欧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外部安全缓冲区。

但是俄罗斯这场战争发动得太早,一下子踢到了铁板,让老美团结整个西方国家对此做出强烈的反击,至今还深陷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

第二个就是以色列,借着2023年哈马斯袭击的事件,全面扩大战争,甚至将战火烧到卡塔尔。

以色列扩大战争的动机从内部当然我们可以说出一二三多种理由,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就是——

以色列就是要在老美从中东撤离之前,最大程度打击削弱直接与间接的对手,塑造自己中东小霸王的形象。

然后就是印度,本来也蠢蠢欲动,但是5.7一场空战相当于一记耳光将印度打回原形。

最后就是欧洲。

虽然欧洲是一盘散沙,但是老美的战略收缩也让一些欧洲大国很有想法。

今年6月25日北约通过了一项决议,32个成员国承诺在2035年之前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

这个5%将使北约成员国年度军费总开支达到1.7万亿美元。

这个数量级的军费将装备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现在就是日本了。

老美的战略收缩让日本看到重新崛起的希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的对外政策一定是走向强硬。

日本的野心就是要填补未来老美从东亚撤离的力量真空地带,从而一跃成为亚洲的政治大国。

这就是百年未见之大变局。

因为老美的战略收缩趋势,目前世界上有点实力的国家都开始蠢蠢欲动,都希望自身能尽量填补老美收缩留下的真空地带。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对外强硬的领导人越容易当选。

高市早苗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对于日本这种蠢蠢欲动的野心,我们当然也是要保持警惕的。

但是也不必要太过于担心,原因很简单,目前中国军事力量完全能压制日本的野心。

只要未来再搞一次类似5.7空战的事件,就足以击碎日本所有的幻想。

而且我个人反而非常欢迎高市早苗这样的日本首相,未来她在地缘政治问题上越是强硬,反而越是会给我们创造一些千载难逢的机会——

比如这一次在涉台问题上的强硬言论,反而给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创造了一次日拱一卒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机遇。

毕竟,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实力说话的。

虽然中国现在拥有独步天下的工业实力,但是以中国谦逊内敛的风格,日本、台独如果安静如鸡我们还真不好动手。

如果日本、台独这些势力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折腾,机会就来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