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美国汽车制造开启“闭关锁国”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打不过就加入,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然而,大名鼎鼎的美国通用汽车现在却玩起了“闭关锁国”。

据报道,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已命令数千家供应商从其供应链中剔除中国零部件,一些供应商已将2027年设定为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最后期限。

500

他们的口号叫做“去风险、保安全、回归本土!”

一听,这哪是车企,简直是地缘政治的先锋战士,扛着星条旗冲在反华第一线。

问题来了,通用汽车拿的是枪,还是自残用的电锯?

这出戏的导演是谁呢?

表面上看,是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在电话会上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要提升供应链韧性。”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企业自主选择,而是被特朗普政府逼的。

500

特朗普2025年重返白宫后,第一件事即对《通胀削减法案》(IRA)加码,规定新能源车要想拿补贴,电池材料必须来自“友岸”国家。啥叫“友岸”?

翻译成人话就是:不是中国就行。

于是,通用汽车一看,不“去中”根本就拿不到补贴,车卖一台亏一台。

所以,这就是一场配合政治表演。

这样一来就很明显了,特朗普政府的算盘是通过行政手段逼车企“去中国化”,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遏制中国制造业崛起,还能给国内创造就业,拉一波选票。

听起来很完美对不对?

然而,他砍的并非中国的手,而是自己的腿。

先看一组数据。

掌握着全球约88%的稀土提炼与加工能力,70%以上的电池级石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SiC功率半导体、BMS控制芯片……这些电动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哪?

都是在中国呀!

通用不用中国稀土?

电机直接停摆。

通用不用中国石墨?

电池能量密度直接腰斩。

通用不用中国模具?

生产线连个螺丝都拧不紧。

500

这哪是“去中国化”,分明是“闭关锁国”,等于“去现代化”。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替代产能的产业并没有搞起来。

寄托于墨西哥、越南、印度?

要么速度比乌龟还慢,要么“三缺一”,没材料没零部件。

所以,他们想出了一招:所谓的“去中国化”,就变成了把中国零件运到越南,贴个不是“Made in China”标签,然后再运回美国,大肆对外宣称:越南制造、印度制造!

这也被很多美国人造成一种迷之自信,认为供应链很简单,不就是一堆零件拼起来的。

可实际上,中国供应链是一个高度协同、深度整合的生态系统。

500

对此,美国还是有些明白人。

路透社在报道中就指出,将供应链转移到中国以外成本高昂且复杂。供应商抱怨说,中国在汽车照明、电子产品、工具和模具等领域的绝对优势尤为显著,这使得寻找替代方案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汽车设备制造商协会主席表示,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根深蒂固,很难找到替代来源。他说:“有些供应链已经建立了二三十年,而我们却试图在几年内扭转这种局面。这不可能那么快实现。”

所以,所谓的“去中国化”,就像有的人嚣张气焰的说:“我要戒掉空气,谁也别拦我”!

理论上可能是可以的,实际上没几分钟那人就去见华盛顿了。

更严重的是,通用这一刀砍下去,不单害了它自己,还有全球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整个汽车产业。

先说成本。

麻省理工学院2025年的供应链研究显示,近岸外包虽能减少约10%的物流排放,但初期投资与运营成本将显著增加,中小型供应商可能难以承受这一转型压力。

结果就是质量失控、交付延迟、利润暴跌。

500

最难的还是中小供应商。

没资金、没技术、没资源,根本“要不起”。

然后导致美国与跟风的那些国家企业,倒闭一批,被收购一批,产业集中度飙升。

最后,市场只剩下几家巨头,价格垄断,消费者更惨。

这哪是“去风险”?

这是制造更大的风险。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波“去中”操作,不仅没打压到中国,反而倒逼中国加速创新和国产化。

宁德时代已经在印尼建厂,生产“非中标”正极材料,专供欧美车企。

比亚迪在墨西哥建电池工厂,关键设备和配方全来自中国,只是挂个“本地生产”的牌子。

均胜电子、德赛西威……一批头部供应商纷纷出海,在泰国、越南、匈牙利设厂,用“中国技术+本地生产”的模式,绕开政治壁垒。

500

之前有理哥介绍过,今年6月特朗普集团高调进军手机市场,推出一款售价499美元(将近3600元人民币)的智能手机,宣称这款手机由“美国制造”。特朗普的二儿子埃里克还对外宣称,这款手机和移动服务旨在呼应特朗普“振兴美国制造”“提高美国就业”的政策方向。

不过,手机在6月中旬一经发布,美国媒体纷纷质疑。美国唯一本土手机制造商Purism的CEO托德·韦弗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特朗普集团的所谓“美国制造”的谎言,称该手机是由一家中国公司生产。

500

因此,通用是在配合特朗普“壮士断腕”“自断双臂”。

而特朗普呢?

他一直想要靠一张行政令就能重塑全球供应链,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结果发现市场不听政治,把自己整得一个头两个大。

事实上,全球产业链是几十年演化出来的结果,不是靠口号就能改写的。

你越强行干预,系统越不稳定,最终反噬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和消费者。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大势不可抗拒,一个汽车巨头配合政客,试图用政治对抗市场,结果只会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500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