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读懂孟子这句话,我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任正非

孟子有句话意味深长。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从古至今,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如此。

对此,我们就以任正非为例说明,首先从“饿其体肤”说起,任正非青少年时期是很艰苦的,他出生于贵州偏远山区,全家九口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之难可想而知。

“我青少年时期并无远大的理想,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

在高三复习功课备考的时候,任正非经常饿得头晕眼花,是母亲每天给他一个小玉米饼,才支撑他考上了大学。

所以任正非真正理解饿肚子的滋味,明白“活下去”的真谛。

500

至于“劳其筋骨”,任正非也没有少受苦,他大学毕业后曾参与辽阳化纤总厂的建设,那种大苦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想象的。

“……进入施工现场时,数十平方公里的现场,没有一间房屋,部队全部都睡在草地上,当时是七、八月份。后来工厂拨款建了大批的土坯房,漏风、漏水。那段时间我的体会:一是,接触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二是,吃着世界上最大的苦。”

吃大苦,出大力,吃不好睡不好,几乎顿顿是难以下咽的高粱米和酸菜酸萝卜,没有任何新鲜蔬菜。想一想,换成我们谁能受得了这种苦。

后来任正非在深圳创业,万事开头难,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刚开始公司就一、两个人,货物要运回来,不可能租车,只有自己扛着一包包的货物往公共汽车上搬。货物装卸时,我搬20公尺放下来,再去搬另外一包,20公尺、20公尺……搬到马路边,再扛到公共汽车上。”

众所周知,深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经常是炎热的,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扛货运货,这种劳累可想而知。

但相比另外的苦,身体层面的苦也还算“轻微”。

500

“空乏其身”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穷困潦倒,一无所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寸步难行。人生在世,你身上要是没有钱,自然是窘迫困顿。

贫穷的滋味不好受,要是物质和精神就空虚那就更难受了。所以世俗中人们每天为了碎银几两奔波忙碌也可以理解,毕竟身体要吃饭,要穿衣,要睡觉,一切生存都离不开钱。

任正非人到中年是想要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的,他在单位上班不顺利,只能是出来创业,“生活所迫,人生路窄”,可谓真实的写照。

当时注册公司需要资本实缴,他没有那么多钱,于是找了几个人一起凑了两万左右的现金成立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

钱啊,这个东西是最能折磨人也是最能迷惑人的东西。当然,它也是最能刺激人奋发和觉悟的东西。

500

没有“行拂乱其所为”经历和感受的人,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

资源受限,做什么事都是受阻不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人在低谷或倒霉的时候,真的是喝凉水都塞牙。

“拂”即“违背、不如意”的意思。《一江春水向东流》中说“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环境和经历可以改变人,越是跟世俗格格不入的人,受到的阻力越大。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国有企业,都是身份地位很高,受老百姓尊重,而一旦是失去了这种身份呢?

“那时曾经是我在中国是顶级红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都占,不进第三梯队才怪,突然变成个体户,社会上讥讽很多。”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都是人生的深刻体验。没有这种经历和体悟,就很难看破这个红尘。

50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是内心强大的必经步骤。

人这辈子要是没有经受过打击,没有迷茫、焦虑、心急如焚、万念俱灰、一筹莫展、行为颠倒错乱的时候,就难免一直心态幼稚、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

要知道人的强大,人的能力和本事,都是在苦中来的。否则就白吃苦了,辜负了自己所受的苦难、磨难。

心是根本和根源,“动心忍性”就是说内心受到震动,认识自己的本性,乃至明心见性,激发潜能,使自己的意志坚韧,专心致志。这就像是炼丹,我们的心必须经受一番磨砺之后才能强大起来。不然的话,所谓的内心修养和心理素质都是假的,风一吹就散了。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内外矛盾的交集,难免犯错,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能够自我反省,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改正错误是长本事、能力提升的前提。

“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敢于自我批判,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就是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

总而言之,心不苦则智不开,“苦”就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人的一生太顺利也许是灾难,你没有注意看,你注意看后你就会认为你受挫折是福而不是灾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