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纪录片《鼓岭家书》,这些美国人着急了

上周,笔者前往美国洛杉矶参与举办纪录片《鼓岭家书》两场活动。一场是纪录片全球启播仪式,一场是纪录片展映交流。近百名美国人参加这两场活动,还有些美国学者线上参加了讨论。

这些美国人来自洛杉矶各个阶层,有当地政要、资深导演、智库学者、媒体人,也有中学老师、大学生、公司白领。怎么评价这部纪录片?我在多个场合主动询问,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是“着急”。这是笔者没有想到的。

安德鲁·摩根:花多少钱都值得

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位于洛杉矶西海岸,占地150英亩,被誉为全美“十大美丽校园”之一。它的影视学院代表了美国顶尖水准,在《好莱坞报道者》评选的美国最佳电影学院中排名第五。纪录片《鼓岭家书》展映交流活动就在这儿举办。

四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安德鲁·摩根,被美国媒体称为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先生。他也是中美影视合拍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曾参与《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投名状》等中国主题影视制作。他和李小龙相交甚深。李小龙离世后,他亲自护送李小龙的妻子与两个孩子回到美国,并帮助筹备了在西雅图的葬礼。

“这是一部精彩的影片!”安德鲁·摩根开门见山,“中国制作过不少国际传播的内容,主要挑战有两个:一是如何让外国民众看得到, 二是如何让那些对中国历史还是当下都不了解的外国人看明白。”

安德鲁·摩根认为,《鼓岭家书》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解决两个问题的钥匙。“影片选择和历史频道合拍,又精心选取中美两国年轻人作为主人公,这很聪明,太平洋两岸的年轻人会从影片中发现很多共通之处。”

500

△纪录片《鼓岭家书》海报

“不过,我很着急!”安德鲁·摩根话锋一转:“1978年我就去过中国,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友谊延续至今。现在不少美国年轻人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只能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关于中国的零碎甚至虚假信息。”安德鲁·摩根认为,这不正常,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中美青年建立更直接的友谊与信任。

我向他介绍,现在大约有3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提出了五年邀请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倡议。安德鲁·摩根说:“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有多少呢?中美友谊的事情需要两国一起做,美国也应该支持更多年轻人到中国去学习,去交朋友,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鲍勃·安德伍德:我们要着急起来

鲍勃·安德伍德是美西编剧公会国际委员会负责人,长期在好莱坞从事制片、编剧及影视奖项评审工作。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鼓岭家书》是一部有助于提升美国民众对华认知的影片。”

这个评价是不是过高了?笔者期待听到他的更多观点。鲍勃·安德伍德反问:“很多中美友好的珍贵历史,美国年轻人已不再知晓,这样的影片还不值得我们珍视吗?”

500

△纪录片《鼓岭家书》全球启播仪式现场

“中国有着丰富和多元的文化。每到中国一个地方,我都会被全新的文化体验所吸引。很多美国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们认为中国人都是一样的,中国各个省份和城市也是一样的。这怎么能行?”鲍勃·安德伍德感慨:“我们要着急起来!这一代美国年轻人将来会成为律师、企业家、记者、议员、医生、科学家等等,他们对中国如此不了解,将来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

鲍勃·安德伍德的愿望是急切的:“就像《鼓岭家书》中霍莉·柏和周天懿一样,得让更多中美年轻人认识起来,交往起来,越年轻越好!哪怕中美小孩子在玩耍中建立友谊,也比不打交道要好!”

麦克·安东诺维奇:要合作,不要对立

花多少钱都值得,我们要着急起来,笔者在美国人那里反复听到这样的声音。

11月7日晚,纪录片《鼓岭家书》全球启播仪式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举办。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1988年正式开馆,距今近40年了。如今,洛杉矶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中国也成为洛杉矶港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40%的港口贸易来自中国。

500

△笔者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分享《鼓岭家书》创作过程

在总领馆,一位满头白发的美国老人全程参与活动,时间对他来说可能有点长了。领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位老人是洛杉矶郡前郡长麦克·安东诺维奇。作为美国洛杉矶郡前最高行政长官,他在郡长职位上干了近40年,这在全美地方官中都很少见。

麦克·安东诺维奇与中国渊源颇深。在任期间,他不仅多次接待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还经常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对推动洛杉矶郡与中国的地方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动开始前,我们开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小伙子,你来自中国哪里?”

“我来自山东,中国东部一个沿海省份。”

“噢,我知道这个地方,那是孔夫子的家乡。你姓孔吗?”

“不是,我姓陈,是这部影片的监制,参与了一些创作工作。”

活动结束后是“自助餐时间”,我和他进一步交流。

“你们做了一部很好的纪录片!未来基于历史,如果要开拓未来,就必须了解过去。相信美国观众会喜欢这部影片”,麦克·安东诺维奇语气恳切:“希望你回去告诉家人、朋友,洛杉矶欢迎中国人,我们也鼓励洛杉矶人多去中国,要合作,要共赢,不要对立。”

来自《洛杉矶邮报》的报道

美国年轻人又怎么看呢?事实上,他们同样期待和中国青年交流互动。

贾斯廷·鲍威尔是颇有才华的美国青年导演,他的一部影片刚刚在中美电影节获奖。他兴高采烈地说:“这部影片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美年轻人的共同之处,比任何人想象得都要多得多!在今天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沟通和友谊非常重要。”

维多利亚·波佩斯库是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大三学生,她认为纪录片展现了中美民间长久而深厚的情感纽带,影片催生了她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美交流历史的兴趣。她说:“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我们都能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

500

△《洛杉矶邮报》报道截图

五天的赴美交流活动很快结束了。活动整体气氛友好而热烈,我们也感觉收获颇丰,心情都不错。

在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不远处,一位魔术师正在街头卖力表演“扑克戏法”,四周围满了观众。笔者和同事驻足看了一会,魔术师好奇询问:“朋友,你来自哪里?”“我来自中国。”“是吗?我爱中国!”观众纷纷看向我们,善意鼓掌。

在洛杉矶机场过海关时,笔者收到同事转来《洛杉矶邮报》的一篇报道,文末是这样写的:“纪录片《鼓岭家书》在洛杉矶影评人中引发热烈反响!他们将影片描述为一部兼具情感深度和历史洞察力的纪录片杰作,富有诗意的叙事和世界级的制作捕捉了跨越国界和时代的持久力量,传递着信任、理解和对和平共处的永恒希望。”

登上回国飞机,我们又收到美国学者马克·力文用微信发来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我非常荣幸能够观看《鼓岭家书》。风景很美,音乐也很贴切,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故事本身提醒我们,中美两国人民有着历史悠久的爱与友谊,这必须珍惜并不断加强。”

飞机起飞了,13个小时航程,也没有那么遥远。

作者是解读中国工作室主任陈方,这是他出访美国的手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