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精分?自卫队低调访华,明衅暗和,高市早苗打的什么算盘?

500

周一:亚太观察 日本篇 

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入列当天,迁延已久的日本自卫队访华之行得以成行。

这次访问,高市早苗就算没有大力推动,必然也是默许的——刺探也好,摸底也罢,上台一个月的新首相,无论如何,总归要了解国际军事发展的最新动态。往好了想,中日之间的军事差距可以用来压制其国内主战派与军工产业的扩张热情;退一步讲,就算这种差距真的被拿来渲染威胁论,大规模提升军费还要大批量进口美国商品(其中必然有军品),只会进一步加重日本民生负担,激发民怨——超出国防需要与负担能力的军备,不能外出以战养战,只会拖垮自己——这是《论持久战》指出的军国主义软肋。

或许,德日、美国、苏联、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潭拖累乃至拖垮经济的教训,使新中国逐渐形成了“最大努力和平,最坏情景备战,最佳时机解决,最短时间结束”的涉外冲突应对模板,其核心,是“能战方能不战”,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冲突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这样一来,就让日本始终被架在火上烤——中国不时敲打,美国天天拿捏,靠的都是日本二战侵略战败国的历史黑点,因此两国都不会主动帮日本解套。美国“再武装”日本,玩的是驱虎吞狼,打赢了固然好(但可能性随时间推移越来越低),打输了也无非是战败国再战败一次,自己卷铺盖跑路,把日本丢出来清算就完了;中国对日政策,王道为主,霸道为辅,追求的更多是经济整合,除非撕破脸,军事打击、政治控制都不是必选项。不清算,取的是势,是能力越强,清算的势能越大,实际的威慑感越强。不够强,像大清一样派主力舰去“友好访问”,也只是被看清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实质;实力到了,你请他来他都不敢拒绝,还得老老实实写材料回国汇报。

更让日本拧巴的是“经中军美”的现实。一方面,进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对华投资存量占比高——光是恢复海产品进口,都能让日本政府长舒一口气。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依靠的国家,很难贸然脱钩,关系也不能太僵。另一方面,军事基地和东京地检特搜部等强力部门的存在,以及时代积累的社会矛盾,使日本政界高层往往高度“依赖”美国,胆大如安倍,也被“手搓土枪”当街处刑——表面上看是邪教问题外溢,但谁又能完全保证,事前行程变更,当天安保松懈,事后抢救“蹊跷”,没有 不希望安倍幕后操盘借国防自主暗度陈仓,从而实现政治自主 “幕后黑手” 的默许甚至支持?

高市早苗既然自诩安倍精神继承人,很难想象她不知道安倍第一任期“愣头青”地对华释放善意而“自愿”下台,第二次上台后踩“政冷经热”“渐进扩军”两条钢丝,才有惊无险地过了几年的故事。如今不单是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比10年代总体更为艰难,她自己胜选,都要靠给执政联盟大幅让利。换言之,除了要踩中美之间的钢丝,她还要踩内部各个山头的钢丝——因此高市早苗既要维持日美军事联系,对美让步,又不能把跟中国的路走死,话说死;一边要维持右翼身份对华强硬,频繁在东海、台湾问题上挑衅,一边又要保护经济利益,照顾对华贸易投资大户的情绪。表面上是精分,实际上是精算,不精算,差之毫厘,就是无底深渊——轻则终结政治生命,重则丢掉身家性命。

安倍老前辈,已然以身试法。高市后来人,又能否更胜一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