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美科技股半年最惨烈一周 市场忧心AI概念热潮或进入调整期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过去一年“七巨头”股价涨幅巨大,估值更处历史高位,由于市场对科技巨头未来增长有充足预期,甚至是过度定价,因而任何逊于预期的消息都可能触发抛售。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对AI短期内带来的盈利提升持谨慎态度,市场忧心AI概念热潮或进入调整期。此外,美国政府持续“停摆”,使多个重要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在无数据参照背景下,美联储主席的“鹰派”言论,加剧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

500

三大隐忧──估值过高、AI推动盈利能力不足、流动性收紧预期

上周美股科技股投资情绪显著降温。隔夜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标指、道指分别收涨0.13%和0.16%,惟纳指收跌0.21%。全周看,标指、纳指、道指分别累跌1.63%、3.04%和1.21%;其中,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录4月6日以来单周最差表现。华尔街交易员指,科技股抛售潮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科技巨头高估值的普遍忧虑,前期以「逢低买入」著称的散户正选择离场观望。分析称,投资者对科技股高估值的忧虑、对AI短期推动盈利提升的怀疑,以及对未来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升温,引发美股调整。市场情绪调整背景下,美股本周或迎「震荡市」,指数层面可能进入磨底阶段。

●香港文汇报记者 倪巍晨 上海报道

上周美国科技「七巨头(Magnificent 7)」指数和费城半导体指数单周分别累跌3.21%和3.89%。伴随着市场的震荡,隔夜恐慌指数VIX收跌2.05%,全周累涨9.52%。个股层面,英伟达、特斯拉、Meta、微软、谷歌A、苹果等公司股价,单周跌幅分别为7.08%、5.92%、4.11%、4.05%、0.84%和0.7%,仅亚马逊股价微升0.08%。同期,AMD、台积电股价周跌8.82%和4.64%。有媒体统计,上周美股8家与AI关联度最高的头部公司,市值合计蒸发约8,000亿美元(约6.24万亿港元)。

市场忧AI概念股调整期将至

500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内地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过去一年「七巨头」股价涨幅巨大,估值更处历史高位,由于市场对科技巨头未来增长有充足预期,甚至是过度定价,因而任何逊于预期的消息都可能触发抛售。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对AI短期内带来的盈利提升持谨慎态度,市场忧心AI概念热潮或进入调整期。此外,美国政府持续「停摆」,使多个重要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在无数据参照背景下,美联储主席的「鹰派」言论,加剧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

知名科技投资人Brad Gerstner日前在播客上质疑OpenAI营收和巨额支出,引发市场恐慌及AI股大跌。随后OpenAI首席财务官提及的「政府支持」,又被投资者误读为「寻求救助」,并触发舆论风暴。上述事件反映出市场对AI泡沫、资金压力和信心危机的紧张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公司财报电话会上预计,到2027年数据中心AI业务年收入将达「数百亿美元」。不过,参会分析师和投资者似乎更关心「AI芯片的增长,何时才能在业绩端兑现」。

斥巨资投入研发 恐回本期过长

在宋清辉看来,科技巨头的高估值,及高额资本支出,或催谷新的风险。事实上,高估值意味着市场对未来增长已充分定价,高额资本支出短期若不能转化为可观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投资者就可能迅速「修正」估值,届时将再次触发科技股的大跌。鉴于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主要投向数据中心、AI芯片采购、研发等领域,若上述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回报率不及预期,或技术方向出现偏差,无疑将对自由现金和资产负债表构成压力。

展望后市,美银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的研报称,美股近期频繁出现VIX期货与标指同时上涨的情况,这种「股价上涨、波动率上升」的组合,素来是资产泡沫的标志性特征。鉴于美联储「鹰派」迹象,及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美股回调风险依然存在,建议投资者不要「完全离场」,而是通过期权等非对称性工具参与后续行情。高盛交易员Lee Coppersmith评论,AI投资热潮进入淘汰赛阶段,「买入一切」策略已经失效,资金变得挑剔,这更像是「一场零和博弈」。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投资者虽未丧失对核心资产的信心,但其对冲需求开始猛增。

「美股本月或现『震荡市』,但未来半年仍建议『标配』。」招银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刘东亮提醒,美股估值已处历史极端水平,被极度压缩的风险溢价,及宏观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限制估值的继续扩张。他预期,美股将告别估值驱动的快速上涨阶段,转而进入由企业盈利增长驱动,且市场波动加剧的「脆弱平衡」阶段。此外,尽管AI泡沫尚未到即将破裂的阶段,但市场已进入脆弱平衡态,对利淡因素的抵抗力正在减弱。

美股或持续震荡市 勿高追科技股

宋清辉预计,美股本周或续「震荡市」,并进入磨底期。策略方面,建议关注必须消费品、医疗保健等业绩和派息相对稳定,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的防御性资产。至于科技股,在波动加剧、估值高企背景下,宜避免追高、逢低关注,重点聚焦AI投资已产生实际营收和利润、估值相对合理的二线科技公司或基础设施服务商。原标题:美科技股半年最惨烈一周 「AI八巨头」市值蒸发逾6.2万亿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