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三航母”时代!福建舰入列:电磁弹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全自研

2025年11月5日,随着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人民海军迎来了历史性时刻——中国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从2012年辽宁舰的横空出世,到2019年山东舰的自主突破,再到如今福建舰的技术跨越,短短十三年间,中国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改造到自建、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的“三级跳”,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体系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福建舰作为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其核心技术实现全面国产化。最引人瞩目的是全球领先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这一技术此前仅美国福特级航母具备实战部署能力。与传统的蒸汽弹射相比,电磁弹射器体积缩小50%,能量转化效率提升30%,可精确控制弹射力度,既能适配轻型的无人机,也能弹射40吨级重型舰载机。军事专家指出,该技术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全舰综合电力系统和中压直流供电技术的国家,为未来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高能装备上舰奠定基础。

500

随着福建舰加入战斗序列,我国形成以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为核心的航母战略布局。三艘航母分别部署于北海、东海和南海方向,构建起覆盖第一岛链的立体防御网。海军研究院分析显示,三航母编队可实现“一舰维护、一舰训练、一舰战备”的循环部署模式,年均海上存在时间提升至300天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舰搭载的歼-35隐身舰载机和空警-600预警机,配合电磁弹射的快速出动能力,单日最大舰载机起降架次可达180架次,较滑跃起飞航母提升2.4倍作战效能。

美国《海军新闻》评论称,中国电磁弹射器采用独特的储能-逆变一体化设计,故障间隔周期达1300次,显著优于传统系统。

福建舰的诞生背后是21个国家级实验室、300余家配套企业的协同攻关。其舰载综合射频系统集成S波段相控阵雷达与X波段火控雷达,探测精度达到0.1毫弧度;全舰采用智能损管系统,可在15秒内自动隔离受损舱室。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舰动力系统采用第三代集成化核动力技术(公开资料称常规动力),具备60节最大航速和8000海里续航力。国防科技大学专家表示,这些突破使我国舰艇技术从“跟跑”进入“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阶段。

随着福建舰服役,我国航母建设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据悉,配套的055D型驱逐舰、新型攻击核潜艇等护航舰艇同步升级,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军事观察家预测,到2030年前后,我国或将建成包含核动力航母在内的六航母编队,届时将具备同时维护印度洋航道安全与西太平洋战略平衡的双重能力。福建舰的入列不仅是装备升级,更是中国经略海洋战略决心的体现,标志着人民海军正式从“近海防御”迈向“远海护卫”的新纪元。

(注:文中部分技术参数引自国防部新闻发布会及《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25年第3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