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吃瓜蒙主讲的一些历史,书上好多都没有的或不同,不知道对不对

日军侵华之前,文化上面做了三条最重要的纲领

日军侵华之前,在文化上面做了哪些铺垫?他一共立了三条最重要的纲领。这三样东西结合在一起,才成为了日本人能够入主中原的前提条件。三板斧下来日本侵华就拥有了正义的属性,这也是他建立大大东亚共荣圈的文化基础。

第一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中国是可以灭亡的。那么你灭亡了之后,我能不能来呢?如果中国必须是本族人民才能够建立的国家,那么我来就是不正确的。如是有了第二条。

第二条:是“夏入夷则夷,夷入夏则夏”。有了这条,那么我来了就是正确的。这是日本人积极主张的,也是今天很多爱国人士主张和推崇的。

第三条:就是日本是中华正统。我是中国人的学生,学生当然可以继承老师的衣钵了,是华夏道统的正宗继承人。所以我是中华正统。联军入侵的时候儿别人抢古董金银、日本人抢中国的古籍。

今天很多人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学了中国文明的,当然就是中国的正统了,所以谁来谁是中国人。甚至觉得这是中国人立身之本。团结之纲领,千秋伟业的基础。 在互联网和学界,甚至很多所谓的文化人的心里面,除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是假的之外,后面两条都是很正当的。所以基本上日本人想要侵华的文化基底已经完全达成了。也就是说。今天如果日本人在高举中华正统的旗帜,传承中华文明,再来到中国,他拥有了绝对的正义性,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已经认可了日本人的侵华主张。

       那么我们现在来解析一下它三板斧,

第一个,中国可以灭亡,“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话其实是在否定元和清的正统属性,而这话在过去是一个共识,并不是日本人带进来的,这句话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人的主张,虽然这不是原话,但是中国人是这样想的,因为所谓的中国,中国人或者华夏,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单纯的国土概念,今天的很多的中国人把中国的概念理解为某一片土地,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国它有土地的概念,但这个土地的概念并不绝对,因为这个土地可以扩张也可以缩小,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区的概念,它是杂糅了,民族,国土、文化三位一体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所以实际上它是中国人带着中国文化,运用中国制度所建立的国家叫做中国。至于这片国土失守了,它可以移到湖南,湖南失守了它可以移到湖北,这个国土是可以换的。但是人得是这儿的人,文化和制度得是这儿的文化和制度,这个东西就叫做中国,所以中国人过去确确实实的认为宋和明的灭亡是非常严重的灭亡。

在中国的古代的观念当中,亡国根本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中国人所谓的国是一个比较小的概念。你像周代的时候,最上面的统治者叫周天子,而下面叫做列国,所以任何一个有王侯的地方的驻地都可以称为国,它带有行政的属性,带有区域的属性,甚至说哪一个省拥有了某一定的自治权之后都可以成为国,所以国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的概念,它是一个低级概念。

国能不能亡,可以亡,例如秦亡了怎样?换成汉不就完事了吗?不断的亡国,不断的重造,司空见惯,中国人对亡国没有任何的意见,任何一个王朝的末年都是稀烂的。

宋代一团糟,一帮子怂货,但是宋代末年出现了大规模的殉国现象,明代也是这样,明末民不聊生,但是明亡的时候大规模殉国,其他朝代亡国,是换个皇帝,但这两个朝代不是单纯的亡国,而是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亡天下,中国人所谓的天下也是一个杂糅的概念,有的时指的是广阔的范围,但大部分的时候,他所指的其实是我们的文化系统,政治系统和一整套的规制,这个叫做天下,

到元时出现了一次亡天下,虽看上去是换了个国,实际上是国家的统治者和国家的人民,不是一伙人,不是一个族群,不是一个系统,大家的族群,血缘文化认同,祖先认同,都不一样。这种情况叫做亡天下。明末转清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为什么那么大规模的殉国,很多的士大夫特意的躲到山里面,躲着剃发易服,民族的认同、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尊严都磨灭了。这个东西才是后来他要搞剃发衣服,必须杀得人头滚滚,

所以所谓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它本身是以前中国人的固有信念,而至于说这是导致我们今天的国土没有合法性,国土的合法性只有一个来源,你打赢了并且占据了。我们自古以来的地方多着了,所谓的什么必须要从上一代继承下来,没有哪个国土是从一个亡国的地方继承下来的,满清亡国的时候,就剩一个紫禁城了,继承啥呢?他东西早就已经割出去了,全都是满清政府签的合法的合同,皇帝压了大印的, 咋能落到我们手上,解放军打下来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上至少有一半是我们自古以来的土地,我们可从来没有叫唤过,为啥?没打下来。为什么有的就认了?例如说我们跟俄罗俄罗斯之间的界限,打下来的,那就是我们自古以来,你合同不作数,没打下来的,咱们曾经有过合同,那是你的。现实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所谓我们必须要承认满清合法性,要不然中国也没有合法性,中国合法性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军队把土地占下来了,所以日本人的第一板斧无关紧要又挺紧要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被今天的中国人给否定掉了。

日本人的第二板斧叫“夏入夷则夷,夷入夏则夏”,很多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孔子最在乎华夷之辩,所以孔子120%没说过这句话,最开始的一个源头是韩愈,为啥说他委屈?因为这话不是他本意,韩愈《原道》原话:孔子之作 《春秋 》也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原话,适用对象是华夏血统的诸侯,诸侯用夷礼则视为蛮夷,诸侯用中国礼就视作中国,此处没有说“夷狄”入中国。这话被很多人篡改过,比如雍正篡改韩愈说的 ,加入了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就是为了论证满清对汉人统治的合法性,为了更好的奴役汉人,让汉人不要反抗,接受他的统治。所以我说韩愈非常委屈,因为人家本来说的是诸侯。但是当它被篡改了之后,就变成了中国人用外国的礼仪,就算外国人,外国人用中国的礼仪,就算中国人,中国人自古都没这么干过,大唐万邦来朝,包容外国人,可以当高官,有一个典范人物叫做高仙芝,高句丽贵族,唐玄宗时期将领,文化水平很高,打仗水平很高,彻底的汉化,他对大唐天子之忠诚。不好意思,他也是归在胡将那一派里面的。

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谁来谁是中国人这个情况,只有当你真的完全融入到已经找不见自己额外的祖先和血缘的时候,你才算是中国人,这是一个很严格的界限。

最开始改变这句话是谁呢? 这人叫许衡,他出生在金国,他是个汉人儒生,但是他出生在金国一出生的时候,他就不在汉家王朝管理之下,他在金国科举读书。成了一个大儒,他想要保护在这个地方当了贱民的汉人,于是他想要推行儒学,去改造胡人的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儒学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修正和修订。当它蒙古崛起,它又成了蒙古人治下的一个儒生,他成为了忽必烈的重臣,然后他觉得他要保护蒙古之下当了贱民的汉人,于是他提出来的主张就叫做行中国之礼,则为中国之主,这句话就是你只要按照中国的规矩来办事儿,哪怕你是个外国人,也认你当中国的主子,这种理由本身和汪精卫是一毛一样的。到了清的时候,康熙又推广了一次,之后日本人在东北推广了一次。反正每一次都是入侵者,殖民者的统治者非常喜欢推崇这句话,而今天的中国的爱国人士坚定的认为谁来谁是中国人,这是中国5000年未有之怪现状。

第三个就是日本人是华夏正统,这涉及到正统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个是西方的汉学家主张的,西方人也是列强,也是侵略殖民我们的人,他们的学者主张中国人是文化来的,跟其他东西没有关系,只要文化认同,文化继承就可以继承这片土地。日本人也是这样想的,日本人觉得我是正经中国人的学生,虽然是有点编外,但他是中国的学生,那么对于他来说,他只要说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那么我既然是传承了你的衣钵,那么我就是天然的文化继承人,我就是华夏正统,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主张,例如说当年的契丹,他也主张自己是华夏正统,因为他曾经臣服于唐,接受唐的统治和唐的官爵赠予。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我本来就是唐的一部分,那么唐灭亡了之后,我当然是华夏正统,大家都喜欢用这种方式,越南也是在中国走向衰亡的时期,跳出来说我们这里继承了华夏正统,我们是小中华,你看我们写的字,你看我们穿的衣服是吧?总比你什么金钱鼠尾辫像中国是吧。我们华夏正统,清代的时候,朝鲜也好,日本也好,越南也好,纷纷都举起旗子,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统,而且说老实话他们看起来确实更像一点,因为穿的也真的是好看很多倍。

总之最喜欢主张中国是文化继承者的,其实就是这些想要找个理由来占领中国土地的人,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也非常支持这一点,文化决定论多么高级,只要学了文化的就是中国人,文化学的好的,就可以当中国的统治者。

总之日本人的三板斧,在他狼子野心不死的情况下,他会一直不断的持续地向中国输出,而他持续的输出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斧头已经打得非常的结实,然后已经达成了所谓的社会共识,已经成为了很刻板的概念。如果下一个阶段,日本人又一次侵华的话,它的理论基础比过去要扎实的多,因为谁来谁是中国人,日本人要乐死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