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 规划:夯实基础,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五年规划的传承与发展
从 1953 年开始实施的 “一五” 计划,到即将收官的 “十四五” 规划,我国的五年规划(计划)已走过了 70 多年的历程。“一五” 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六五” 计划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推动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十一五” 将 “计划” 改成 “规划”,内容更加突出战略性、政策性和综合性 。这些五年规划(计划)一脉相承,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 “十五五” 规划的制定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十五五” 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五五” 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我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但同时,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现代化筑牢根基
在经济方面,“十五五” 规划将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合理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在科技领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在芯片制造、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在社会领域,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些目标和任务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规划落实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落实 “十五五” 规划的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致力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 “十五五” 规划有效实施,向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