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人才护城河”,商汤锁定AI下一个十年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星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AI人才的抢夺日趋白热化。
Meta、特斯拉等硅谷巨头为了抢夺AI专家,不惜开出顶级薪资待遇。在国内,AI人才的流动也显著加速。阿里、字节、腾讯、京东等大厂纷纷出手,开启抢人大战。
商汤集团也正以一套“组合拳”构建人才壁垒:推进“1+X”战略为年轻人搭建舞台,在上半年向员工发放3.11亿份股权激励的基础上,10月30日再次公告授出约1.12亿份股权激励,按照10月31日港股市值计算,价值约为10亿港元。
上述系列动作,既是商汤对核心团队稳定性的维系,更是对人才战略的长远布局,为公司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筑牢根基。同时,商汤多元化的人才激励举措,也为在巨头竞争压力之下的众多AI厂商,提供了一个人才保护和培养的范本。
1、最稀缺的AI战略资源
地球上最富有的几家公司之间的AI人才争夺战,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方式上演。今年年初以来,Meta、OpenAI、马斯克旗下xAI、微软、谷歌等巨头相互疯狂挖角。
其中尤以Meta最为激进。不久前,Meta以近1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ScaleAI 49%的股份,挖来其创始人Alexandr Wang;此外,Meta还从Anthropic、谷歌DeepMind和苹果等公司大举挖人,并从OpenAI 吸引了至少十几名员工。
据知情人士透露,扎克伯格向OpenAI的10多名研究员开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4年3亿美元的薪酬包,其中包括第一年1亿美元的薪酬。OpenAI CEO阿尔特曼为此跳脚直言,当前是他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竞争最激烈的人才市场。
为何这些巨头都不惜重金疯狂挖人?“全球真正具备经验、能够开发和部署基础模型的人大概只有一千人,最多两千。”国外某AI招聘总监如此表示。巨头们无疑已将顶级AI人才,视为与知识产权甚至整个业务同等重要的战略资产。
激烈的人才竞争也传导至国内。从去年底到今年8月份,多位知名AI人才在字节、阿里、腾讯、京东、快手等国内大厂之间流动。近期,大厂们又纷纷开启秋季招聘,高薪争抢、大规模扩招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大厂们资金雄厚,出手阔绰,但对其他AI厂商来说,则要面临巨大的保卫人才的压力。
10月30日,商汤发布公告称,向集团成员公司的雇员授出1.12亿份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的股份类型为B类股份。从关键条款来看,本次授出无购买价,授出当日B类股份收市价为每股2.39港元。
这是今年以来商汤第二次发放员工股权激励。今年3月,商汤已授出总数约为3.11亿份股份奖励。两次合计授出超过4.23亿股份奖励,10月31日14时,商汤港股市值916.57亿港元,按此计算,两次股权奖励的价值超过10亿港元。
公告显示,这两次授出均是根据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而目前该计划仍有约15.63亿股B类股份可供进一步授出,为后续人才激励预留充足空间。
2、“1+X”战略释放活力
“人才就是AI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足够多的人才,才能面对未来的竞争。”创始人汤晓鸥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商汤的底层共识。早在公司创立初期,即便融资前景不明朗,汤晓鸥仍坚持给数十位AI专业博士发offer。
这份对人才的重视,延续至今。
对商汤而言,人才战略从来不是“单点动作”,而是一套从激励到培养的完整体系。
除了股权激励,商汤还通过奖学金,以及与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等项目,从校园端发力,挖掘和培养潜在AI人才,构建起从校园到企业的人才培育与储备链条。
早些时期,商汤还进行了整个青年人才梯队的激励设计与规划。
“人工智能应该做更贴近行业应用的潮流的方向,而潮流本质上是年轻人的共识。因此,让年轻人的共识和认知成为公司的发展引擎,这是商汤当下很重要的命题。”商汤董事长兼CEO徐立多次强调,创新需要年轻人的不怕犯错,需要年轻人的拼搏精神。
为了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快速抓住细分行业的机遇,商汤去年底推出“1+X”战略。该战略是指在生成式AI与视觉AI双引擎之外,拆分出自动驾驶业务“绝影”、家庭AI下棋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善萃”、智慧零售“善惠”等X创新业务,并为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机制。
“1+X”组织焕新实际上是一次“二次联合创业”过程(Re-CoFound),底层逻辑就是让真正有未来认知的人来决定未来。
据悉,商汤已在内部大量起用年轻人,很多产品线的负责人都是90后、95后。比如,商汤旗下生产力工具产品“小浣熊”、年轻人喜爱的AI财务助手“咔皮记账”、多模态硬件交互团队、智能营销业务等,其负责人都是90后。
其中,“小浣熊”家族产品注册用户数突破300万,日调用超百万次,每日处理Token数超过100亿,服务终端用户数超1500万,其中“代码小浣熊”更被评为国内第一AI代码助手;“咔皮记账”用户数也已突破百万,还曾登上“国内最受欢迎AI产品100强”。

正如商汤首席科学家林达华所言,“年轻人扛起了产品线大旗,也使得内部的活力得到了激发。”
3、为下一个十年储备人才
自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孵化创立以来,商汤已走过了十多年,如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进入关键窗口期,“1+X”生态矩阵已经全面拉开,正需要更多的创新和人才。
10月27日,里昂证券(CLSA)发布研报,上调商汤集团目标价至3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里昂认为,受益于生成式AI收入增长及业务重组带来的运营成本下降,预测2025财年商汤经调整净亏损将收窄53%至-25亿元。报告指出,商汤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将有助于其透过国产芯片扩展人工智能算力。
中期业绩显示,商汤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4亿元,同比增长36%,超市场预期。这一增长主要由生成式AI业务驱动,该板块收入同比激增73%至18.16亿元,占总营收的77%,成为绝对核心增长引擎,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收窄50%至11.62亿元。
今年10月,商汤与寒武纪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软硬件联合优化与国产化AI生态构建。依托商汤大模型、AI基础设施与产业应用优势,结合寒武纪芯片技术积累,双方推进最新产品适配、打造行业一体机方案,并探索科技出海,以“算法+算力”融合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响应“人工智能+”战略。

据了解,作为AI基础设施的商汤“大装置”,其运营总算力规模已增长至约2.5万PetaFLOPS,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生成。IDC发布的《2025中国大模型推理算力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商汤“大装置”在中国大模型推理算力厂商中位居第三,仅次于阿里与百度,稳居第一梯队。
不久前更新的大模型日日新 V6.5,率先突破图文交错思维链技术,在大模型中引入形象思维,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图文交错思维的商业级大模型。

徐立认为,增长引擎是比盈利更重要的事情,而创新是科技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如果不坚持原创技术和人才投入,就不会有未来的机会。
正是源于这样的坚持,并通过前瞻性布局AI基础设施,推进“算力-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进行“1+X”业务升级,商汤才取得了上述超出预期的业绩增长,并实现了从视觉AI到生成式AI的关键跨越。
4、写在最后
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必将推动AI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为生成式AI带来历史性机遇窗口,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激增。
商汤通过覆盖核心管理层、业务骨干、年轻梯队的全链条激励与培养,不仅锁定了当下的关键人才,更为下一个十年储备了“创新火种”。
从AI 1.0时代穿越至AI 2.0时代,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商汤的十年之路证明:AI赛道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而这套人才战略“护城河”,或将成为其持续领跑的关键。



子弹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