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最担心的事,怕是要发生了
刘强东有句名言,大致意思是千万不要跟雷军比营销,他不是一般人。
东哥看人还是准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是2013年。
不过,擅长营销的雷军,最近却因为营销逐渐“翻车”了。
不只是小米的口碑,小米的股价也在持续下滑。

由汽车事故引发舆论反转,进而口碑下滑和股价下跌,若持续下去,未来可能进一步危及小米的生态,而这是小米引以为傲的“立身之本”。
雷军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01
高盛:小米被看空
据《彭博》报道,高盛表示,对冲基金已对小米股票转为看空,并可能将空头仓位维持至财报季。
该报告称,养老金和对冲基金的抛售在过去两周加剧,反馈表明小米“由于缺乏催化剂,至少在短期内是共识做空/卖出”。
高盛表示,从对冲基金的反馈来看,小米被看空的具体原因,包括缺乏催化因素、安全性疑虑、工厂建设延误,以及电动车业务虽经近期推广仍难提振销售。
高盛的分析师也将小米目标价下调了10%以上,理由是存储芯片成本上涨带来利润率压力。
高盛在金融市场具有“风向标”一般的作用。
对小米的看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最近的几起事故,到舆论口碑的翻转,再到股价的下滑,小米的境遇与去年同期,有了天壤之别。
这种变化直接反映在股价上。
虽然今年上半年小米股价一路高涨,但从6月底开始,小米股价就由涨转跌。9月底至今,小米的累计跌幅已接近25%。
若按照高盛将小米目标价下调10%计算,小米或将抹去今年全部涨幅。买小米的投资者们,要亏麻了。
股价的下跌只是表面。更大的危机是两起事故带来的消费者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疑虑。要知道,这两起惨烈事故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结论。
另外,小米的生产能力迟迟跟不上,交付周期过长已经对小米的体验和口碑产生了影响。
买辆车变成了“期货”,这其实非常容易引发用户的反感。在手机时代,小米的“饥饿营销”标签就花了很长时间才撕下来。
小米的产能再不提升,这块标签又要粘回去了。
02
小米口碑大反转,从“米粉”狂欢到全网追问
股价之外,最近雷军的微博下面,画风也大变样。
雷军之前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憨厚老实。
即便一度成为中国首富,但发布会上他依然躬身致谢,会为买小米汽车的车主开门,亲自当司机。
再加上雷军的“霸总”人生:武汉大学毕业的天才少年,几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一米八的大高个,50多岁还保持着健身的习惯。
所以之前雷军的形象和口碑一直很好。只要雷军振臂一呼,“米粉”们就会用真金白银支持小米的产品。
但两起事故后,雷军的口碑大反转。
之前,雷军的微博评论区满是粉丝留下的足迹,“雷总YYDS”“米粉必买”是最常见的留言。而两起事故发生后,用户的吐槽、投诉、嘲讽、怒怼变得很常见。
雷军的抖音账号也在疯狂掉粉中,最近一个月掉粉超过百万。
尽管雷军至今依然积极活跃在微博上,他会祝网友生日快乐,也依然保留着健身的习惯。但网友们对这一套已经不买账了。
03
网友质疑,雷军不够真诚
雷军过去以擅长制造流量著称,而最近雷军明显遭遇了流量反噬。
这些变化虽然是从小米汽车的两起事故后开始发酵的,但种子其实早就埋下了。
在手机时代,小米的产品有创新,敢做友商做不到的,敢给友商给不了的。一个关键词“性价比”,靠真诚俘获了许多年轻用户。
但到了汽车产品上,小米丢掉了真诚。
比如与某品牌过于相似的外观设计。虽然在小米看来这可能是在借鉴、学习、致敬,但在外界看来,这更像是投机。
在这个重视原创、重视研发的时代,“走捷径”已不是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应该做的事。
再比如过于漫长的交付周期,提一辆车需要等待几个月甚至大半年,这都打破了过去大家对于汽车产品的认知。
9月份,因辅助驾驶方面的问题,小米汽车在接受调查后,才被动召回11.7万辆汽车,而且只是一次OTA升级,而非物理返厂。

小米的营销方式,更是被质疑充满了套路。
之前小米的营销,被认为是业内天花板。雷军亲自上场的发布会,热闹程度堪比春晚。但现在,网友们扒出了小米的很多“骚操作”。
大字写着“逆光之王”,小字却备注这只是公司的目标。
号称全系标配“小米超强钢”,“小米超强钢”却只是项目名称。
还有笔记本电脑“比一分钱硬币”还薄,实际上是立起来的硬币。
“大字抓眼球,小字打补丁”,“大字宣传,小字免责”的宣传方式,换谁都反感。


互联网上最近甚至掀起一股以小米营销方式来造梗的热潮,逼得最近小米相关人士下场辟谣。

04
结语
小米目前的销量依然不错。
小米汽车最近发布的数据提到,最近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了4万辆。今年前10个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了29万辆,比2024年全年的13.5万辆翻了一倍还多。
只是车卖得越多,安全可靠越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