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隔离的不仅仅是饮食,还有住房!
以下是和回族姑娘茉莉微信交流时,茉莉姑娘分享的真实经历,为了方便各位读者朋友阅读,下面就以第一人称来讲述:
在新疆某地,我家经历过两次分房,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爸单位按工龄分房的事情。
九十年代单位分房,住宅楼特别设置了少数民族单元。我印象里,我家所在的单元里面就没有汉族住户。整栋楼有三至四个单元,把本单位所有符合分房条件的少数民族全部集中在了这栋楼里。
当年设置少数民族单元的理由: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如果跟汉族住对门,会闻到做饭时猪肉的味道不能接受,避免出现一些矛盾。

其实当时在分楼房的时候,这种做法并未造成实质性的问题和不便,那个时代大家普遍的认知都不够,以尊重为名,人为的隔离了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交流交往。很多决策者无形中在帮助宣传和落实了少数民族的特权。
等到2000年左右的时间,又赶上一次工龄分房,是30多层的塔式结构,俗称塔楼的带电梯的高层住宅。这次的单位安排是将其中的三层设置为少数民族楼层。
一经提出这个说法,就遭到了包括我爸在内的一部分人的反对,理由是这种分房方式明显是不合理的。因为当时整个高层住宅楼有很多种户型。如果一个人是工龄相对较长,职称相对较高,那在整栋高层的范围内,按理是可以分到一个面积较大和户型较好的房子的。
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当事人是少数民族,只能把他要分的房子限定在这三层,那这三层每一户型的房子数量是固定有限的,比如说有4套90平三室两厅的房子,但符合条件的有六个人,这就会出现不够分配的现象。
因为少数民族的族别,单位又不允许去其他楼层,哪怕自愿写个书面申请签字去也不行。
因为这一情况,好多人最后实际到手的房子户型是比实际工龄加职称要低一档的。一些少数民族同事,就是因为这个分房矛盾导致之后直接翻脸不说话了。为什么呢?因为同样是少数民族,同样工龄同样职称的,凭什么你住大房子我就要被降级呢?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样是少数民族工龄职称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没被降级分房呢?有的是需要被单位优先考虑的人,这也没话说,有的是私下找人运作了,这能不成为同事之间翻脸的矛盾吗?这个矛盾它本来可以不存在的呀,这不是人为在制造矛盾吗?
单位有一个老叔,工龄加职称加职位都非常高,精通双语书写和口语,本职工作不是翻译岗,但可以直接翻译那种。在少数民族楼层里,根本就没有符合他分房条件的那种大户型,他应该是唯一一个没有住在少数民族楼层的少数民族。
而且少数民族楼层刚好位于30多层的高层建筑的中段,住高层建筑的人有些喜欢楼层低,有些喜欢楼层高,不是所有的人都热衷住在中段楼层,这又从另一个角度丧失了自由选择权。
其实搞少数民族楼层这个事儿,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同志是不赞同的,但是有一定数量的人又是非常推崇的,理由就是猪肉味儿难闻恶心,(和汉族)分开住可以避免。但高层住宅是整条的通风管道,没有味儿,给他们怎么说也说不通道理。
等装修完住进去一段时间,反应过来后一些少数民族同志又后悔了,觉得自己虽然是普通职工,哪怕是同一户型,如果不住在少数民族楼层,最起码可以自由挑选楼层啊。
这个分房的故事,茉莉姑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在看这个事情,我们是可以汲取到很多教训的,那个时候好像各地各单位普遍都是这样的惯性思维来分房。有时候表面看似在照顾、在尊重一个群体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剥夺个体的自由选择权。
不仅仅是在分房,细想想,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这个固化的思维套路。为什么同一件事遇见不同民族就一定得弄个区别出来呢?各民族一律平等对待是不是会更让大家都满意呢?
表面看起来,仅仅是因为一个猪肉,就可以让一些不同民族的人不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不能在一个餐厅吃饭,不能住一个楼层,不能……不能……不能……生不能通婚,死不能同穴,永远保持距离,永远保持一个清晰的你们的、我们的分离状态,那还能团结在一起吗?靠什么凝心聚力呢?
其实,深思一下这些问题,不是出在猪肉上,而是出在“人”的思想上。而这个“人”,不是单指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体民族的思想共识。

想象中喜欢骑行的茉莉姑娘(非本人,网络图片)
敬请期待下篇文章:回族姑娘茉莉对同吃一桌饭的几点看法。
作者:吴迪,普通基层干部。



西域都护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