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下一个回复被贴出来了,干脆把上个回复也贴出来。
谢谢回复。我没有认为你肯定或者否定作者的观点,纯粹是好奇,想了解一下实际上接触更多人的看法。
个人从网上文章和自己无实际依据推断的看法,对日本推动改变雇佣终身制和年功序列制的效果我表示怀疑,跟世界上不少国家一样,固定工的改变经常是增加了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中介公司可能发了财,但是员工本身不一定拿到相应的好处,甚至是承受了坏处。以我比较了解的米国为例,如果海外外包会更加不堪,波音变成大量使用印度程序员,段子里面的外包150刀一小时刀实际干活儿的人拿到15刀一小时,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我上个固定工作的老板曾对我说找的印度劳动力便宜的可以10刀一天,但是写程序的10刀一小时大概是有的。另外有许多要求员工培训外包人员或者海外外包人员取代自己工作的例子。现在AI取代编程里简单工作又是一个冲击,我以前的一位孟加拉同事抱怨说米国本土外包工资最少降了百分之二十五,他前一段培训完印度外包人员还差点丢了工作。看到日本也增加了大量的派遣工,很多低收入阶层就是这些派遣工。比起米国国内的合同工收入要比固定工高百分之二三十(补偿没有福利),日本派遣工收入福利都堪忧,稳定性更是无从谈起(这个倒是哪里都一样)。只能说哪里的老板都知道怎么榨油吧。而且日本的环境下,估计派遣工想转正式工应该很困难。雇佣终身制这种事,如果是大萧条年代,员工应该会非常喜欢,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就更多是桎梏了。个人认为既不利于个人发展实际也不利于公司发展。
一户建这个东西我是不太看得上的,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的地皮都很小,超小,然后就奇形怪状地向空中发展(估计有规定不能超过三层,因为地震多防震需要?)。甚至一些小公寓楼也是如此,紧紧贴着旁边的楼留个一米宽的过道让人进出,往上五六层,窄窄的过道加上窄窄的街道,我看了是相当压抑的,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出点心理疾病我不会觉得意外。
日本的等级观念基本上还是封建社会那一套。其实国内也有那种我是上等人心态的例子,但是认为更多是个例而非社会观念。网上看到日韩公司霸凌的极端例子,比如日本不止一起涉事公司社长为”活跃气氛“”恶作剧“把员工的脸按入火锅的例子。在场其他人狂笑,员工既没有当场和老板拼命也未离职,2015年那个好像最后还未受刑事处罚。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长大被压制创造力和产生心理问题都会挺正常的。上面的极端例子里面就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微信里经常看到中介各种小作文拉人移民日本,我是很不屑的。这不是三四十年前了。日本固然相对国内还好的地方,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如果不是国内活不下去了,我不建议去日本工作。回过头来,在国内活不下去了,去日本也不太可能能混好。可能如果在国内做底层工作,到日本底层工作收入会多不少,但同时支出也会多不少,如果狠下心来极力压缩支出,应该能剩下点钱来,是不是能有很大意义就不好说了。另外所谓中年为了躲开35岁危机去日本,做IT的我不了解不好说,日本IT好像比较落后,也许能够找到相对合适的工作,但是学习语言适应环境特别日本社会还比较排外,这些是无法避免的代价。
长期而言,我认为日本实际上是在走向慢性死亡,以前的优势产业在不断被韩国特别是中国蚕食,以汽车产业为例,虽然丰田还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但转型缓慢,技术上受中国新能源车威胁,市场上被中企蚕食,北美市场还受关税影响严重。本田日产就不说了。我其实认为,新能源车里面的快速迭代日本根本就玩不转。如果过几年汽车产业再垮了那中日的人均GDP都得快速接近,实际平均生活水平可靠也快差不多了(我不怀疑北上广深江浙珠三角什么的实际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日本大城市的生活水平)。而且除非日本能拉上米国再次赌国运成功,彻底压制中国,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能想办法延缓就很了不起了,目前看不到什么成功的可能性。
顺便加几句:
八十年代日本志得意满,那时候流行的是“亚洲雁行理论”,“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米国”,“日本可以说不”。看电影机械战警三里面日本买下了制造机械战警的米国公司,开发了更高级的机器人,米国CEO只能对日本投资者俯首帖耳,米国工人躲在地道里当反抗力量。没看过的脑补一下终结者里面,把天网换成日本人。现在日本人均GDP已经低于韩国和台湾地区,是G7里面最低的。亚洲雁行理论可能还有效,不过头雁换人了。落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日本有什么解决办法或者增长点。整个社会死气沉沉,好像行将就木,实际上可能也是行将就木。一衰退就是三十五年,而且可见的将来还会继续衰退下去。有人九十年代去日本,毕业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三十年后工资没涨多少,考虑汇率变化还不如三十年前。有人喜欢说日本海外投资多少多少,再造一个日本等等,可是海外收入利润只跟老板和股东有关,跟日本国内的个人有多少关系,那些利润并不能在日本国内有效再循环促进经济发展。有人在吹日本之所以放弃终端产品是战略考虑,日本在上游产品比如光刻胶什么的有多少市场占有率,有多大优势。当年日本的白色家电的利润率低吗?我要是日本的上游厂商恐怕得求他们别说了,不知道被中国盯上的皇冠们很快就会变成白菜吧?光刻胶这类东西难取代更多的是下游厂商配合,取代要冒风险,以前大家都吹全球化的时候没什么大必要花钱花时间去换,可现在呢,中国如果不弄出全产业链替代才怪,特别是产品还在日本这种不可靠国家手里。
日本现在国内一有点什么事就推到外国人身上,特别是中国人身上,米价涨了是游客吃多了,犯罪增加了是外国人多了。个人认为一来中国以前穷,日本人自觉可以俯视,现在日本人也开始穷了,中国人均GDP虽然与日本差距还不少,但是中产的生活水平可能不低于日本人,赴日本旅游的消费能力更是完爆日本人,所以心理不平衡了。二来日本人知道他们做过什么,生怕将来受到清算,中国周边最希望中国失败的恐怕非他们莫属了吧。以后的环境会越来越差,日本穷人生活窘迫会增加犯罪率,凡事归咎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我觉得想去日本生活的多想想,不高的收入,高物价,逐渐恶化的环境,死气沉沉的社会,没有希望的将来,是不是你们所希望的。已经在日本的多注意安全,有机会回国或者换地方的不妨仔细权衡一下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