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克两任未婚夫,被太子随手一指选中,她凭啥成了汉朝最长寿皇后?

500

公元8年,那个一直以“假皇帝”自居的王莽,终于在一片庄重的礼乐声和百官的朝拜中,缓缓走上了他朝思暮想的皇帝宝座。当他捧起那枚因缺了一角而显得有些滑稽的传国玉玺时,回想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不知他是否会忆起那个曾经荣耀无比,此刻却孤寂落寞的女人。无论如何,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权势,的确是从六十三年前那个女子踏入皇宫的那一刻开始的。这个女人,正是他的亲姑姑,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

一、命运多舛的早年与奇特的婚嫁经历

谈到王莽取代汉朝这件事,很多人会说其中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一替代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似乎又充满了各种偶然。这种偶然性,在王政君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王政君的祖父王贺。

王贺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当时在朝中担任的职务叫绣衣御史。这个官职,大致就跟后世明朝的锦衣卫差不多,属于皇帝直接指挥的一支秘密警察部队,专门负责监察文武百官。汉武帝晚年,由于多年的穷兵黩武,西汉王朝一度濒临崩溃,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种背景下,王贺就和其他许多绣衣御史一起,被汉武帝派到地方,监督各地官员镇压起义的情况。

500

不过,王贺这个人心地比较善良,到了地方之后并没有主持严酷的镇压行动,对于那些镇压不力的官员也多有包庇。结果这件事就被人告发到了汉武帝那里,王贺自然就被削职为民,赶回了老家。在离开长安的时候,王贺说了一句仿佛预言般的话:“我听说能救活一千个人的性命,就是积了大功德,子孙后代就能被封侯。我这次保全了上万人的性命吧,我的后代子孙应该会兴旺发达的吧!”

王贺后来生了个儿子叫王禁,也就是王政君的父亲。王禁早年曾在长安学习法律,后来做了廷尉史,这个职位大概相当于今天最高检察院或者最高法院的中层干部。这个人喜欢喝酒和女色,娶了不少小老婆,总共生了八个儿子和四个女儿,王政君就是他的第二个女儿。

据说,王政君的母亲李氏在怀着她的时候,曾经梦见一轮明月投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从小也是性格温柔娴静,即便算不上大家闺秀,也颇有小家碧玉的风范。等她长到十四五岁,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时,怪事发生了!王禁先是为她定下了许家的一门亲事,结果还没等过门,未婚夫就病死了。之后,东平王又想纳她为妾,王禁觉得也不错,毕竟对方是诸侯王。没想到还没等过门,东平王也死了。

500

这事情就太邪乎了,于是王禁赶紧找来算命先生给女儿看看。结果那位先生留下了六个字就匆匆离去:“此女当大贵,不可言!”

这“大贵”能贵到哪里去呢?王禁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皇宫了。于是,他开始重点培养王政君,琴棋书画、女红女德,王政君学得都非常出色。到了十八岁那年,正好宫里招选家人子(也就是嫔妃的候补),王禁就把女儿送进了宫。这一等,就是一年多的时间。

二、充满戏剧性的上位之路

就在王政君入宫一年多后,命运之神仿佛再次向她伸出了援手。当时太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的爱妃司马良娣不幸去世了。不仅如此,这位司马良娣在临死前还拉着太子的手说:“都是你后宫那些姬妾嫉妒我,把我给咒死的啊!”这话可不得了,太子刘奭从此以后是茶不思饭不想,看见后宫里那些女人就觉得面目可憎。

这可急坏了当时在位的汉宣帝,毕竟太子年纪已经不小了,却连一个子嗣都没有!于是,汉宣帝就让皇后从宫女里面挑选了五个品貌端正的女子,送到太子宫里,让她们坐成一排,无论如何也要太子从中挑一个。王政君,就在这五个人当中。

看着眼前的这五个女子,太子的心里其实是一万个不愿意,但又不敢违背父皇母后的意思,就心不在焉地随便挥了一下手说:“就那个吧!”恰好这个时候,王政君坐的位置离太子最近,旁边侍奉的宦官一看,立刻心领神会:“就是她了!”就这样,王政君戏剧性地进入了太子宫。

500

这之后不久,王政君就怀孕了。这运气实在是好到爆棚,要知道之前侍候太子的那些女人,时间最长的有八九年了,从来没有人怀过孕。而且太子本人也并不喜欢王政君,估计也就临幸过那么一两次,这就中了!十月怀胎之后,生下的居然还是个男孩。这可把汉宣帝给高兴坏了,亲自给这个皇孙取名叫刘骜,天天把他带在身边。

三、险象环生的皇后生涯

王政君生下刘骜没过几年,汉宣帝就驾崩了。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代。王政君先是被封为婕妤,仅仅三天之后,又被册封为皇后,她的儿子刘骜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子。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也因此被封为阳平侯,王贺当年的预言,竟然真的应验了。

500

然而,王政君的皇后生涯过得并不顺心,可以说是整天提心吊胆。首先,当年汉元帝纯粹是应付差事才选了她,两人之间根本没什么夫妻感情。其次,王政君的娘家也没什么显赫的背景,王禁虽然被封了侯爵,但那只是个荣誉头衔,没什么实权。而且王禁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他的长子王凤继承爵位后,也不过是在朝中当个中层官员。

最要命的是,人们常说母以子贵,可王政君的儿子刘骜也非常不争气!刘骜长大以后,整天沉迷于酒色,不学无术,汉元帝非常不喜欢他,反而更宠爱傅昭仪生的儿子定陶王。这个汉元帝也不是什么勤政的皇帝,他经常把政务丢给大臣们去处理,自己则躲在后宫里击鼓作乐。正好定陶王也是多才多艺,于是这父子俩就经常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500

在这种情况下,汉元帝实际上已经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这可把王政君和太子刘骜给吓坏了,可是他们既没有过人的才华,又没有强大的外援,母子俩可以说是一筹莫展。

四、贵人相助与权倾朝野

就在这危急关头,王政君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位“贵人”——史丹。要说这个史丹,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才能,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曾经在太子身边当了十多年的侍从,很受汉元帝的信任。同时,史丹又非常支持太子。利用常年在汉元帝身边侍奉的机会,史丹曾经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太子说好话。

在汉元帝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定陶王和他的母亲傅昭仪整天在皇帝身边侍奉,皇后和太子都已经很难见到皇帝了。就在这个时候,史丹利用一次侍奉的机会,跑到汉元帝的床前痛哭流涕地说道:“皇太子以適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您看这话说得多有水平,既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又保住了太子,还顾全了皇帝的面子。要说这汉元帝本来也不是个有主见的人,临死前脑子又糊涂,看史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也就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还拉着史丹的手说:“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就这样一番托孤之后,汉元帝就咽了气。

汉元帝死后,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也就顺理成章地从皇后变成了皇太后。从这以后,王氏外戚集团开始了他们“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的滔天权势之路。而王政君本人,也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当了六十一年,成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之一。

500

文史君说

回顾西汉末年王氏外戚集团崛起的历史,王政君从入宫到成为太后,可以说是这一切变故的起点。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冥冥之中仿佛真的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频繁地帮助她。如果最开始许家的那个男子没有死,王政君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普通官宦人家的妻子,平淡地度过一生;如果东平王没有死,她或许就成了某个诸侯王的小妾;最神奇的是,如果当时在太子刘奭面前的那五个女人中,王政君不是恰好坐在离太子最近的地方,恐怕也就没有了入宫的机会;而如果入宫后她没有在有限的一两次机会中怀上孩子,并且还是个男孩,那恐怕也就会像后宫里其他无数的嫔妃一样,在寂寞中老去。

当上皇后之后,如果不是史丹在几次关键的时刻出手相助,或者如果汉元帝的性子再固执坚定一些,那王政君最好的结局,也就是随着被废掉的太子到某个封地上去当个诸侯王太后,了此残生了。然而,所有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王政君仿佛真的套上了主角的光环一般,一步一步就走到了历史为她规定好的那条道路上。这也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参考资料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版。

(作者:浩然文史·文史君)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