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如何穿越周期,稳坐乳业头把交椅?

500

这几年的生育率数据很多人都知道,在当前消费市场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乳业龙头伊利股份的前三季度财报,依然给市场提了一大口气。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伊利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05.64亿元,同比增长1.71%;扣非归母净利润首超百亿,达到101.03亿元,同比增长18.73%。

营收跑赢行业,利润实现双位数突破。

500

伊利,是怎么打赢这场逆风局的?

500

乳企如何穿越周期、破局增长?伊利的答案是进一步提升业务均衡优势,以三大梯队业务矩阵,构筑穿越周期的确定性力量。

其一,是液体乳业务。

作为基本盘,前三季度伊利液体乳业务实现营收549.39亿元,稳居行业第一,规模优势持续扩大。

其中,“安慕希”零售额连续多年稳居常温酸奶第一位,金典4.0鲜牛奶也以“顶配鲜活营养”品质持续赢得市场,带动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及市场份额双增长。

500

伊利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液奶业务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液奶整体经营情况更加健康,市场份额已率先企稳,双节消费旺季的动销也符合公司预期,并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其二,是奶粉及奶制品业务。

前三季度,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242.6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13.74%,奶粉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行业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500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的婴幼儿奶粉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实现了对婴幼儿奶粉行业重要竞争对手的超越。

其三,就是冷饮业务。

伴随着冷饮产品的不断创新,伊利的冷饮市占率持续攀升,该业务实现营收94.28亿元,同比增长13%,连续三十年稳居行业第一。

由这三块明星业务的成长,不难看出,伊利的强者愈强,源于极具韧性的“均衡系统”。不同于依赖单一品类的传统乳企,伊利的全品类均衡布局不断进阶,其“均衡系统”和“第二曲线”是关键所在,并构筑了坚实的抗风险屏障。

这种全品类均衡发展的模式,能使伊利通过其他品类缓冲压力、拓展新增长空间,从而保持整体业绩的稳定性。

正如尼尔森IQ报告所指出的,在当前乳品行业整体承压的环境下,高端化和细分赛道成为主要驱动力,而伊利正是凭借其全面的产品矩阵,在这些领域占据了先机。

500

在产品创新方面,伊利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面对“快变、多元、细分”的消费需求,伊利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频的创新节奏与前瞻的产业布局,不断推出爆款新品,重新定义品类新方向和行业新高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乳企都是聚焦自己的主营产品,很少会有品类的突破,而伊利的多元化产品路线,总是能让市场眼前一亮。

今年3月,伊利与同仁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将药食同源理念与乳业结合,首创药食同源养生乳品新赛道。

500

以“药食同源”理念为基石,伊利与同仁堂联合研发推出多款产品,通过精准营养和功能性,持续提升消费者对“中式食养新方案”的认知和认可。

其中,主打控糖的欣活纾糖膳底配方奶粉、提升骨骼健康的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等5款功能性药食同源产品,上市后在电商渠道销售增长超70%。

这种跨界合作,还是乳制品市场的第一次。 在这场跨界合作中,“品质”也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伊利即品质”是伊利集团的企业信条,也恰恰与同仁堂对品质的坚守不谋而合。

此外,伊利三季度创新推出的金典鲜活纯牛奶以“不冰也好喝 常温也新鲜”的品质升级及便捷性,重新定义了常温奶的新鲜边界。

同时,首创“轻乳果汁饮品”全新子品类,推出优酸乳“嚼柠檬”,以立体“爆汁”口感与咀嚼乐趣迅速“出圈”,刷新消费者味觉体验。

500

而与山姆共创的“生牛乳绿豆雪糕”,则以深厚技术积累和研发功底,成功解决高豆高乳的生产工艺难题,一举斩获山姆冰品品类冠军,赢得“豆王”美誉。

近期,伊利斩获两项被誉为全球乳业“奥斯卡”的IDF乳品创新奖,成为全球获奖最多的乳企以及唯一获奖的中国乳企。

500

作为行业龙头,伊利正以创新不断重塑增长曲线,它既是行业领跑者,更是行业边界的重新定义者。

500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伊利还在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

从金领冠、Cremo登陆中国香港与沙特市场,到金典品牌入驻新加坡,伊利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

比如前两年,伊利印尼子公司冰淇淋品牌Joyday就率先在印尼市场布局,月销量很快就从4万根突破到50万根。

今年6月,伊利旗下的Cremo冰淇淋品牌登陆沙特,在利雅得、吉达、达曼、麦加、麦地那等核心城市布局,迅速撕开了市场。

500

更重要的是,伊利的国际化并非简单的商品出口,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构建了一个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强大体系——通过培养本地人才、融入当地乳业生态、共建上下游供应链,并借助公益与可持续发展举措建立长期信任。

目前,伊利的全球合作伙伴总计2000多家,遍及6大洲,分布在39个国家。此外,还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81个生产基地。

500

这种嵌入式本地化,让伊利既提升了海外市场的品牌韧性,也在全球供应链波动中形成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伊利还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几年分红率将不低于70%,并有望继续提升分红额度。

这不仅是对股东长期支持的回报,也体现了公司对自身盈利能力的信心。

事实上,伊利已累计实施25次分红,总额高达585.66亿元,连续六年分红率超过70%,稳居中国乳企之首。

而这种让人安心的分红政策也吸引了众多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增持,如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

三季度,保险资金就大手笔增持伊利股份2811.79万股,这无疑是对伊利长期投资价值的最好认可。

对于关注中国消费市场、寻求长期投资价值的投资者来说,伊利股份无疑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优质企业。

其稳定的分红政策、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全面的产品矩阵以及广阔的全球布局,都为其长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穿越周期,变革求新,好的企业总是能凭借技术积累和战略创新来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向世界诠释中国乳业的韧性与底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