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德国国防工业陷入困境
@领事闲谈:
(德新社)稀土是极其珍贵的金属元素,不仅用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也用于武器制造。例如,它们被用于战斗机和潜艇的制造。此外,稀土还用于特种加固弹药和装甲车辆、推进系统和传感器技术。

仅一架F-35 隐形轰炸机就需要使用超过 400 公斤的稀土 。
德国加工的稀土绝大部分来自中国,而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与美国的关税争端,北京在10月初宣布将再次大幅收紧本已十分严格的出口管制规定。中国甚至威胁要停止出口军用稀土。
此外,现在向中国申请出口材料的公司必须提交详细信息,其中一些信息属于机密。对于军火制造商而言,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最终用途条款、繁琐的官僚程序以及对供应链计划的准入限制,本质上就是工业间谍活动,”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政治学家雅各布·库利克告诉德国之声。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也对此提出批评:“新规可被视为对西方重新武装的直接攻击,”该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近期,德国军工企业大幅提升产量,以装备德国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的现代化武器系统。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是此次军备竞赛的另一个原因,这很可能成为俄罗斯盟友中国的一根刺。
——德国公司采取预防措施
德国国防工业如何应对?德国安全与国防工业协会(BDSV)首席执行官汉斯·克里斯托夫·阿茨波迪恩告诉德国之声:“业内并未出现恐慌。”阿茨波迪恩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国防工业稀土的使用量“相对较少”。此外,各公司已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未来几个月无需限制生产。
然而,专家们仍然认为供应瓶颈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控制着全球约80%的稀土产量和超过90%的稀土提炼量。“关键问题在于,国防企业将从哪里获得替代品,而这方面的前景非常黯淡,”研究原材料对军事安全战略重要性的库利克强调说。
即使立即着手,建立替代中国的方案也需要多年时间。“我们认为,整个欧洲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阿茨波迪恩说道。欧洲必须建立自身的稀土加工能力。“这将需要简化相关的环境许可流程。”
稀土资源争夺战:中国究竟拥有多大的影响力?
——肮脏且无利可图的生意
开采稀土既困难又污染环境,而且成本高昂。这17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其实并不稀有,只是含量极低。为了提取它们,必须开采大量的岩石和矿石,而且通常还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离。
最大的矿藏位于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但美国也有矿藏。
然而,由于成本高昂,采矿对矿业公司来说并不盈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矿山不得不关闭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很早就认识到稀土的重要性,并扩大了矿山、精炼厂和加工厂的规模。
对德国政府乃至德国经济而言,依赖稀土进口一直是最便捷的方式。“过去,我们乐于将加工外包给中国,但现在已不再可行,”德国安全与国防工业协会指出。
2010年发生的事情表明,中国的准垄断地位赋予了它强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由于东海领土争端,中国一度停止向日本供应稀土。自此之后,日本大幅降低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这也是美国目前正在采取的策略。过去几个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一直在努力确保世界各地的稀土供应。但即便美国也离不开中国:在10月底于韩国举行的一次会晤中,中美达成一致,同意暂停对稀土的出口限制,至少是暂时的。
——德国的采矿业会复兴吗?
多年来,德国一直意识到,实现关键原材料供应多元化更为稳妥。然而,实际行动却寥寥无几。“政府和企业一直在互相推诿,”库利克指出,“经济部表示,如果企业不采取行动,我们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而企业则表示,如果情况并不危急,我们就无需囤积物资,也不需要政府干预。”
因此,问题依然存在:谁来负责从其他渠道获取供应?谁来承担风险并投资开发矿山?
德国也蕴藏着稀土矿藏,例如东部萨克森州的厄尔士山脉。但这些矿藏几乎未被勘探。“我们已经没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型德国矿业公司了。这意味着,即使联邦政府有意开发,即使理想情况下投资100亿欧元(115亿美元)甚至更多,我们仍然缺乏必要的合作伙伴,”库利克解释道。
尽管德国大型国防承包商声称其稀土供应目前有保障,但正如库利克所说,中国对稀土的近乎垄断地位赋予了它“完美的地理经济谈判筹码”。如果中国利用这一筹码,至少可以使德国军方获得现代化武器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或延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