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左岸的文化盛宴:郎酒重阳下沙,让历史经典“活”在当下

500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10月29日,群山环抱的吴家沟天元广场旌旗飘扬、气韵庄重,“九九重阳 天地仁和——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此盛大启幕。这场跨越千年酿酒传统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文化盛典,不仅标志着郎酒新一年酿造周期的正式开启,更在“酿酒”被工信部首次纳入“历史经典产业”的政策东风下,以一场生动的活态实践,诠释了传统产业如何在坚守本源中焕发新生,为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路径写下了鲜明注脚。

作为赤水河左岸酱酒酿造的核心代表,郎酒的重阳下沙从来不止是一道生产工序,更是一场承载文化基因、致敬时间价值的精神仪式。从商周时期的酿酒雏形到如今的产业标杆,从口传心授的古法技艺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酒始终坚守着“重阳下沙、端午制曲”的千年法则。这一顺应天时的酿造智慧,既源于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重阳节后气温适宜、降水减少,利于红粱发酵与微生物菌群稳定,更蕴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今,每年如期举行的下沙大典,已从企业内部的生产仪式,演变为赤水河沿岸的文化盛事,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核最鲜活的直观呈现。

在这场盛典中,“长期主义”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脉络,更彰显了郎酒对历史经典产业品质内核的深刻理解。“白酒产业的本质,是时间的艺术,是耐心的修行。”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在现场的分享,道出了传统酿酒业的核心逻辑。从一粒粒饱满的红粱到滴滴醇香的原酒,需要一整年的生产周期完成63种风味的蜕变;从基酒贮存到成品上市,青花郎要历经七年时光的打磨,在陶坛中与岁月交融;而整整二十年的匠心积累,让郎酒如今坐拥30万吨优质酱酒贮存量,跻身行业前列,这份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郎酒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与对时间的敬畏之心。

500

这种长期主义的坚守,植根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之中。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在《郎酒的“活”非遗》主题分享中强调:“非遗的生命力不在于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在于生产中的动态传承。”郎酒庄园正是这一理念的绝佳实践——在这里,传统酿造技艺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正在进行时的生产实践。酿酒大师口传心授,年轻匠人潜心钻研,18道核心工序、36个工艺环节、165个质量控制点,每一个细节都延续着古法精髓,又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实现精准把控。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对此高度评价,认为郎酒的“重阳下沙”“端午制曲”已成为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节庆,其独创的六大IP构建起多元品牌文化生态,成功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播”,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如果说坚守古法是历史经典产业的“根”,那么创新表达便是其“魂”。作为历史经典产业的先行者,郎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用现代思维赋予传统产业新的时代内涵。大典现场发布的“郎酒庄园·建筑艺术系列酒”与“拼搏年代1990”限量款纪念酒,堪称经典与时尚融合的典范。前者将郎酒庄园的建筑美学、陶瓷艺术与白酒文化深度嫁接,瓶身设计萃取庄园地标建筑的艺术元素,让每一瓶酒都成为可收藏、可品味的文化载体;后者则以1990年代的时代记忆为灵感,将一代人的拼搏精神注入酒中,引发广泛情感共鸣。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通过新的表达形式,让历史经典走进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生活。

郎酒对经典的活化,更体现在与国民记忆的深度连接上。大典现场,春晚“老面孔”、著名影视演员朱时茂的登场带来了别样的温情与欢乐。他以“经典正当红”为题献上重阳脱口秀,回忆起1984年与郎酒的“共同走红”——当年,朱时茂凭借春晚小品《吃面条》家喻户晓,而郎酒也在同年荣获“中国名酒”称号,成为一代人的味觉记忆。这份跨越四十年的经典共鸣,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历史经典产业与大众生活的紧密关联。随后,朱时茂与南方都市报代表、郎酒代表及广东区域乡贤、长者代表共同点亮“红花郎·寿宴礼重阳”系列活动,将酱酒文化与敬老传统、家庭情感相结合。通过“寿宴”这一高频生活场景,郎酒让历史经典不再是遥远的文化符号,而是融入日常、承载情感的生活元素,既唤醒了社会对敬老文化的重视,也拓宽了历史经典产业的应用场景。

国民IP的赋能,更让郎酒的经典传播如虎添翼。大典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2023-2025春晚总导演于蕾通过视频送来祝福,她表示红花郎作为春晚的“老朋友”,此次携手《开门迎春晚》第二季、启动“2026红花郎春晚季”,是“经典与经典的双向奔赴”。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郎酒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代表完成启动仪式,标志着马年春晚季正式拉开帷幕。借助春晚这一国民级平台,郎酒将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魅力传递给亿万观众,让传统酱酒文化在新时代的聚光灯下持续绽放光彩,也为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播创新提供了成功案例。

从政策层面来看,工信部将“酿酒”列为历史经典产业,既是对传统酿酒业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认可,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要守护历史根脉,又要勇立时代潮头。郎酒的实践无疑给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以非遗技艺为核心,坚守长期主义的品质信仰;以创新思维为驱动,丰富产品表达与文化传播;以大众生活为落点,让历史经典贴近现实需求。这种“守正不守旧、创新不越界”的发展理念,正是历史经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九九重阳,酒韵悠长;天地仁和,经典永续。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虽已落下帷幕,但赤水河左岸的酿酒故事仍在继续。汩汩流淌的酒液中,承载着千年的酿造智慧、数十年的匠心坚守与新时代的创新活力。作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探索者与实践者,郎酒用一场盛典诠释了“活态传承”的深刻内涵,更用实际行动证明:历史经典不是静止的过去,而是流动的未来。在时光的沉淀中,在政策的加持下,郎酒必将继续书写历史经典产业的新篇章,让传统酱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也为中国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