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途转型“囧途”:业务拓展步履维艰,盈利曙光难觅

想不到,“双减”政策落地已四年之久,仍有头部机构公然挑战监管底线。

500

近日,北京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组织线下学科培训,被北京市海淀区“双减”工作专班查处,不仅被责令退还费用、拆除教学设施,案件更被移交市场监管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据了解,北京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高途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自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高途与其他教培机构一样,开启了在多赛道上的转型探索。然而,从此次事件看,其似乎仍未摆脱对传统学科培训模式的路径依赖,在转型受挫后“兜兜转转”,竟不惜铤而走险。

转型求生,步步维艰

2021年,“双减”政策的落地,曾经以K12在线教育为核心的高途集团,与众多同行一样,被推入了转型求生的洪流。四年过去,其多条业务线的探索虽初见轮廓,却仍难掩整体发展的滞重。

在线教育业务,延伸稳健但天花板渐显,难以独立支撑公司对未来的增长预期。

近几年,高途将原有的K12业务延伸至大学生与成人教育领域,这部分业务目前仍是公司稳定的核心收入来源。然而,这一赛道竞争激烈,市场容量与增长潜力相对有限,“天花板”效应日益凸显。

线下培训业务,布局加速却遭合规重击,不仅打乱其线下扩张节奏,也为整体业务的合规性蒙上阴影。

自2024年起,高途开始布局线下培训网络,在全国上海、北京、广州、长沙等多个重点城市成立全资子公司,意图开辟新的战场。然而,近期其北京公司因涉嫌违规开展线下学科培训被海淀区“双减”专班查处,被责令退费、拆除设施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直播电商业务,高途推出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直播带货平台“高途佳品”,通过直播推广图书、课程等产品,试图打造新增长点。尽管定位清晰,却在激烈的流量争夺中难以突围,业务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成效不及预期。

高途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精准地反映了其转型的“阵痛”与“胶着”。

高途集团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3.8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098亿元增长37.6%,显示业务基本盘仍具韧性。运营亏损为2.4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48亿元大幅收窄;净亏损为2.160亿元,同比减少50%,揭示出公司整体未能走出盈利困境。

从线上延展至线下,从教育跨界至直播,高途的转型路径清晰,却步步维艰。

押注AI,难敌对手

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迫切需求下,高途将AI视为指引方向的“北极星”,高调提出“All with AI,Always AI”的战略口号,试图在教育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为推进AI战略,高途对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将原有的“双师”体系革新为“名师主讲 + 辅导老师 + AI伴学”的“三师模式”,意在通过AI助手扮演“伴学”角色,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的个性化程度。

此外,高途选择与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发“个性化教育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并计划率先应用于“高中一对一”等高价值场景,显示出其借助学术资源实现技术突破的意图。

然而,当高途仍在布局阶段,新东方、好未来等对手已在AI教育领域建立起显著优势,其AI布局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好未来的AI技术已全面嵌入从内容生产、教学辅助到设备交互的各个环节,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相比之下,高途的“AI伴学”目前仍处于局部嵌入阶段,其战略的深度和颠覆性有待考验。

比如:好未来运用AI学习教练(AI Agent)承担了跟踪学情、制定计划、答疑管理等任务,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直接提升了人效;AI数字人技术革新了传统内容制作模式,大幅降低了视频课程的生产成本;AI题目生成系统则提升了教研效率。

另一方面,新东方精准地切入To C市场,推出了极具颠覆性的“新东方AI 1对1”产品,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已经将AI从“辅助手段”升级为可以独立交付的“核心产品”。而高途的“三师模式”和校企合作仍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尚未展现出同等级别的市场影响力。

据了解,新东方AI 1对1并非简单的工具辅助,而是通过AI技术还原和超越真人1对1的高频互动体验。其AI老师能化身“中外教”鼓励学生开口,并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再辅以超高频的激励体系,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高途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呈现下降趋势。2025年第二季度,高途研发费用为1.4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21亿元略有下降。而新东方与好未来虽未公开具体AI研发投入,但其财报已反映出转型成效。

新东方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新东方净营收15.23亿美元,同比上升6.1%;股东应占净利润2.41亿美元,同比下降1.9%;好未来2026财年第二季度显示,实现净收入8.6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2%。经营利润达9609.7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01.8%。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AI教育赛道,“All with AI,Always AI”的口号需配以强执行力、持续投入与清晰的产品路径。面对已实现技术融合与商业闭环的对手,高途能否将蓝图转化为真正的增长引擎,是其转型故事能否迎来高潮的关键一役。

短期狂欢与长期困局

近几年,明星跨界之风,从餐饮、服饰吹至教育领域。

名人纷纷涌入教育赛道,多数仍围绕自身专业领域展开。比如:王力宏开设过线上唱歌课程,旨在教授唱歌技巧;乒乓球奥运冠军张继科兜售自己的乒乓球线上教学训练直播课;钢琴家郎朗也开直播卖个人领衔、名师团队讲授的钢琴课……

无独有偶,2025年2月,高途联手演员吴彦祖推出线上英语口语课程《吴彦祖带你学口语》,试图以“明星IP+AI伴学”模式打开市场。课程由吴彦祖出镜,搭配高途师资与名为“智能阿祖”的AI学习伙伴,一度引发广泛关注。

这种明星效应与AI技术结合的创新模式,为高途的课程产品带来了新的流量关注度和市场话题。根据媒体报道,“吴彦祖带你学口语”上线48小时销售额突破200万元,5天内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然而,依赖明星光环的繁荣难以持续。用户很快发现吴彦祖的实际课程出场时间与“主讲”宣传严重不符,试听课中其亮相仅16秒,与预期形成巨大落差,引发消费者“割韭菜”质疑。

明星争议虽围绕单一课程,但其负面影响会侵蚀高途整体的品牌信誉。在教育这个极度依赖信任的行业,一旦被贴上“营销大于内容”的标签,将极大地增加其后续获取用户、推广新产品的成本。

在重重挑战下,高途的未来发展引人深思。

高途近年的一系列转型尝试,体现出其强烈的求生欲望与应变意识,但未来的出路,或许不在于制造下一个“爆款”或追逐又一个风口。关键在于,能否从短期的流量思维,彻底转向长期的价值思维,将资源聚焦于打磨真正能提升学习效果、满足用户深层需求的产品上,而非依赖明星或概念包装。

综上所述,明星吴彦祖带来的流量,终会随时间流逝;AI技术的口号,也需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产品价值。对于高途而言,真正的转型成功,不是赢得一两场营销战役,而是找到那条能够穿越周期、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主航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