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医美,批量毁掉女孩的脸

作者 | 小在

来源 | 她刊

500

“医美翻车”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上热搜。

年初,女明星戚薇因为节目中的“吊梢眼”受到热议,随后自曝是肉毒素注射过量,“眉毛动不了了”。

这阵子,网红“千里寻椰”想用光子嫩肤改善肌肤状态,不料造成二度烧伤,痛了七个小时,手臂留下大面积伤疤……

明星、网红之外,还有许多普通人同样掉进医美的深坑之中。

据央视报道,今年因肉毒素中毒而进医院的人数大幅上升,其中还有人直接被送进ICU,甚至已经危及生命。

当年轻、貌美成为评判女性外表的金规铁律,越来越多的药水、焦虑和危险,被注入她们的身体。

500

被医美反噬

毒性比砒霜高1000万倍的物质,人们正抢着往脸上注射。

它就是肉毒素。作为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麻痹肌肉神经的肉毒素,原本被用来治疗斜视、面部痉挛等病症,后来扩展到医美行业,一跃成为“打哪瘦哪”、除皱抗衰和足以对抗地心引力的灵丹妙药。

500

电视剧《欲望都市》,萨曼莎认为肉毒素比婚姻更可靠,因为它“每次都有效”

然而,被视为“医美必做项目”的肉毒素,并不是万无一失。

今年3月,有网友发帖问,戚薇的眼睛怎么了?附图是一张综艺节目的截图,图片中的戚薇,眼尾高高吊起、无比紧绷,与原本灵动的她判若两人。

500

随后,戚薇在直播中坦白,自己肉毒素注射过量,“打僵了,整个眉毛动不了了”。她的眼尾尚能使劲,但眉心却动弹不得,这就导致眼睛“被吊了起来”。

花钱买罪受的人,不只是她。

百万粉博主“千里寻椰”,在给手臂做光子嫩肤时,被二度烧伤,看起来仿佛被人用火烧过。

她痛了七个小时,留下一大片触目惊心的疤痕。

500

图源:@千里寻椰

还有自称全脸“do了百分之四千”的网红韩安冉。当脸上已经没有可以再动的部分,她便把目光转移到脸之外的地方,打起给颅顶做医美的主意。

她往头顶注射了四五十支玻尿酸,结果没见着预想中的高颅顶,反而斑秃了一大块。

500

图源:@韩安冉Abby

从明星到网红,这些拥有足够的财力、把最好的东西用在脸上的人,尚且躲不过“医美翻车”的惨案,普通人更是在劫难逃。

就在上个月底,一位想要变美的女性,罔顾危险,往脸上注射被国家药监局明令禁止的生长因子,结果出现增生和变形,面部严重馒化,如同戴上一层厚厚的面具。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美整形外科的郝媛媛医生,盘点了今年四月至六月进入该医院治疗肉毒素中毒的患者,高达上百人,甚至有七人被送进了ICU,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500

图源:@郝媛媛

社交平台上,痛诉肉毒中毒、悔不当初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人医美变医丑、“差点死了”;有人变成“有意识的植物人”,生活无法自理,靠呼吸机来维持血气正常……

谁也没想到,一次简单的医美,在某些人身上,竟成了灾难的开端。毕竟,在随处可见的广告和安利软广里,它是“只比蚊子咬更疼一点点,痛感可忽略不计”的轻医美项目。

我国的医美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每年有数千万人进行医美,其中,非手术类、主打“风险低、恢复快”的轻医美,占据了过半的份额,成为人们的心头好。

与此同时,每年4万起的医疗美容事故,被批量制造出来。平均每天都有上百人,在变美的尝试中,变得苦不堪言。

500

电视剧《以美之名》

这些事故,多数是黑医美机构用料不佳、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在当事人自发、自愿的选择下,必然产生的“意外”——

反复医美从而馒化的“科技脸”,过度医美后的透支与反噬,同样构成了“医美翻车”的一部分。

从前我们以为的危险是隆胸、削脸,还有单看名字就很反人类的“骨水泥颅顶增高术”“小腿肌肉阻断术”……诸如此类,大刀阔斧地在身上进行改造的整形手术。

但如今,风险换了种面貌,变得稀松平常。


500

无法停下

医美,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在脸上动刀子的整形手术,很难一步到位。动了眼睛,就很可能觉得原生的鼻子也不够好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500

图源:@看客insight

无创或微创的轻医美,也无法使人高枕无忧。

“低风险、见效快”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项需要定期充值的消费。

不论是针剂还是光电项目,它们的时效都是有限的,长则一两年,短则一两个月。

如果不补打,皱纹、法令纹和松弛的下颌线,就会重新浮现。

这正是医美被称为“不归路”的原因。定期“返厂维修”,几乎是每个医美人的宿命。

虽说钱在自己的口袋里,在任何时候,人们都可以停下来。

可是,循环往复地奔跑在医美道路上的人,很难刹住脚步。

500

电视剧《新生》

一旦尝过变美的滋味,人们通常就不愿变回原样。

电影《某种物质》,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红极一时的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无法接受逐渐老去的容颜,于是开始注射一种名为“完美物质”的药物,从体内分离出一个更年轻、更美丽的自己。

一开始,她确实尝到了重获美丽的甜头。

只需注射一管针剂,她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坐拥事业、爱情和人们的欢呼。因为容颜不再而失去的一切,又重新向她涌来。

500

电影《某种物质》,伊丽莎白注射药物前后

但“完美物质”的副作用是,注射得越多,她的本体就越受消耗、变得更加衰老和丑陋。

也就是说,年轻版本的她,是依靠透支年老版本的自己而存在的。

当伊丽莎白意识到这一点时,她感到恐慌,打算停下。

她决定以真实面貌去见约会对象,化妆许久,却始终出不了门——

维持美丽的强烈欲望,早已使她积重难返。

于是,她愈发疯狂地注射“完美物质”,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美,哪怕副作用巨大、透支生命也在所不惜,却事与愿违地距离完美越来越远,直至自己被全部吞噬。

500

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错误都归咎于伊丽莎白。她的焦虑,不仅仅属于她个人。

流行于全世界的外貌至上主义,均匀地涂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回路中。

广告上精修到没有一个毛孔的脸蛋、社交媒体上永远滤镜加满的美图和满屏的“变美”教程,都在持续不断地告诉你:美是好的,你应当美。

潜台词是,如果不够美,就意味着哪里出了问题。

500

《国际美容外科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上那些光鲜靓丽的形象,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外貌的看法。

社会对于“美”的标准和期待,会对人们造成心理压力,让人不断挑剔自己与理想模板之间的差距。

这种标准,创造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外貌“问题”变得层出不穷,需要越来越多的美容产品、美容手段来解决。

500

如果只是单纯地鼓吹“美”,人们尚且还有得拒绝。但大多数倡导“美”的方式,是惩罚“不够美”的人。

《完美脸蛋》的作者伊莉斯·胡在书中写道,“刚踏入职场或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女性反复告诉我,出于经济和社会原因,她们根本无法承担不改善自己外貌的后果。”

一位肉毒中毒的女生,最初只是因为被公司嫌弃脸太大,才去做医美。

500

图源:@法治视野

在韩国,一些职场甚至会直接把戴眼镜的女生拒之门外。

不够好看,可能还会被人欺负、被区别对待。

花了400万整形、让“脸上动刀”成为家常便饭的00后女孩娜娜,在上学时被起难听的外号、被排挤,才由衷地相信“除了整容,我想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

无独有偶,韩国综艺中一位30多岁的女性,整容400多次、耗费三亿韩元“回炉重造”,只是为了抵消一段长达三年、不断受伤的恋情中,由外貌带来的无力感与悲观。

500

图源:@iamfinethankyouandu

当美丽的价值被无限捧高,甚至成为比健康更紧要的事时,过度医美,就成了一种必然。


500

为谁而美?

想留住一样注定会消逝的东西,是劳心劳力的。

地心引力永恒存在,皱纹一定会长出来,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而已。

想要追逐美,也是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主流审美的风向,总在变化。前几年流行做填充,如今又开始做“减法”。“幼态脸”的风潮还未消失,又冒出了“皮贴骨”的新项目。

标准总在被更新,那些被风裹挟着奔跑的人,也注定要步履不停。

500

电影《狼狈》

想要变美当然没有错,但当这件事耗尽了人的时间、金钱和情绪,“吃尽苦头”被包装成“自我取悦”,也许就该问上一句:我们究竟是在为谁而美?

《以美之名》中的女孩,因为男友喜欢尖脸的女生而想整容,以此留住他的爱。医生反问她,“那如果你的下一任喜欢圆脸呢?你还要继续整吗?”

如果美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那么它永远不可能让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500

电视剧《以美之名》

通过医美手段变得平整、光滑的面部,确实能让人短暂地获得昂首走路的自信。

而这份自信有多么易得,就有多么摇摇欲坠。

真正的自信,往往来自那些不会被轻易剥夺的事物,比如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信心、对自我价值的确定。

戚薇在“吊梢眼”事件后坦言,应该坦然地接受老去,而不是一味地想通过医美留住年轻,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她割过双眼皮,也曾医美过度,但她从不遮掩,而是大大方方地说出来。

这份真实,比美丽的容颜更加稳固、长久、动人。

面对皱纹的方式,不只有“消除它”,也可以只是“面对它”。

就像咏梅说的那样,“请不要修掉我的皱纹,那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我们不要再为他人的目光去折磨自己,不要再为变化的标准而焦虑。

我们本身,已经足够珍贵。

500

500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