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时刻,普京怎么“心软”了?

500

俄军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两大战略要地,成功合围超万名乌军,战局眼看要进入决胜阶段。可就在这胜券在握的时刻,俄总统普京却作出特殊指示:让俄军尽量控制自身伤亡,保护战区滞留平民,还设法劝降被困乌军,呼吁他们放下武器。这不禁让人疑惑:关键时刻,普京是动了恻隐之心,还是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考量?

500

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 10 月 26 日透露,普京是在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及多名军事指挥官会谈时,听完整体战线局势报告后,作出的上述指示。通报显示,乌军在库皮扬斯克前线约 5000 人被围,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约 5500 人被围,总共超万人陷入包围。

从俄方角度看,如今乌克兰东线战局已发生质变。自去年冬季乌军反攻失败后,他们就逐渐陷入兵员紧张、弹药短缺、士气下滑的困境。而俄军通过稳步推进、集中合围,完成了对多个关键节点的战术包抄,一步步把对手逼入绝境。这个时候喊话劝降,哪是什么心软,分明是算盘打得噼啪响。

首先,减少自身伤亡是关键。战争向来残酷,每一场战斗都会有人员伤亡。《孙子兵法》说“穷寇莫追,围师必阙”,普京要求俄军进行劝降,首要目的就是避免强攻时出现不必要的人员损失,用更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胜利。

500其次,劝降被困乌军的战略意义不小。从军事层面说,劝降能降低战斗激烈程度,加快战争进程。一旦上万名乌军投降,乌克兰军事力量必会遭受重创,其战争意志也可能就此崩溃。2022 年马里乌波尔战役就是例子,俄方完成包围后留出投降通道,最终数千乌军缴械,不仅节省了俄军人力和弹药成本,还打击了乌克兰国内的政治信心。而从政治层面看,劝降则能制造 “前线无人可守” 的假象,冲击乌克兰国内稳定。要知道,在乌克兰,投降的士兵常被自己人从背后开枪,或被无人机清除。俄方却给他们留出生路,对比之下更能凸显泽连斯基政府对士兵的冷漠,进一步削弱乌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保障平民安全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战区平民本是战争的受害者,无辜承受战争之苦。保护他们能减少人道主义灾难,这不仅能提升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声誉,还可能赢得乌克兰民众的好感。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中,赢得民心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再者,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的战略价值极其重要。波克罗夫斯克是顿涅茨克州西北最大交通枢纽,也是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仅剩的重要行政据点之一;库皮扬斯克是连接哈尔科夫与卢甘斯克的战略节点,还是乌军重要的后勤转运平台。俄军若能在这两个关键点 “不战而屈人之兵”,拿下决定性成果,就能迫使乌军战线崩溃,甚至彻底打垮其战争意志。

显然,普京在决胜时刻的决策,并非一时 “心软”,而是综合了战略、人道等多方面的考量。这一决策既能助力俄罗斯实现战略目标,也体现出一个资深战略家的老谋深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