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世半导体事件”的解读和预判
国庆之后,荷兰政府主导的安世半导体事件成了国际经贸投资领域和半导体芯片产业链的最大热点。说说我对这个事儿的解读。

事件性质:定性很明确,这是荷兰政府无视商业和国际投资规则对中国企业资产的抢劫。更大背景而言,还是美国政府背后推动的对中国高科技行业围堵和打压的组合拳之一。要知道,安世半导体是中企通过收购迅速进入欧美半导体和芯片市场的典型案例,“兄弟们一块上啊,群殴东大”。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必须毫不妥协,强硬应对,否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群起效仿,有可能影响海外中资企业的整体商业环境。
中国政府当前的应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资产和业务独立运营(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和业务与其荷兰总部隔离),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和子组件出口。商务部对此事件表态:不豁免、不谈判。具体说就是,不接受对安世半导体出口禁令的豁免申请(是否恢复供货闻泰科技和安世中国说了都不算,得找中国政府),不就此与荷兰政府谈判。后面这个也很清楚,若与荷兰政府谈判则是对其无理举动的一种变相认可。可以这么说,荷兰人能将此事件引至与中国政府谈判的局面,它就成功了。
这些回应举措是深思熟虑的精心之举。从公司所有权关系看,闻泰是安世荷兰(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安世中国是安世荷兰的子公司。尽管法律上闻泰科技对安世中国有最终的实际控制权,但越过其母公司直接控制安世中国在公司治理上有法律障碍,所以安世中国是“独立运营”。
未尽之意则是,因为安世中国的母公司由于荷兰政府的介入变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安世中国不再接受其荷兰母公司(安世半导体)的指令。独立运营的举措是中方政府行为,避免了闻泰科技后续可能涉入的法律争议(即前面说的“爷爷越过父亲直接控制孙子”),这样闻泰科技在此事件中是完全的无辜受害者,也便于闻泰科技在公司层面通过司法途径反击。
闻泰科技在法律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在荷兰司法体系里直接起诉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措施违法,或者寻求国际投资争议仲裁(中国与荷兰签有相关协议,BIT)。不管闻泰科技还是中国政府,回应举措在法律层面无可指摘很重要,既让自己在法律和道义上占领制高点,也给以后可能出现的类似案例确立了主要的解决路径。

顺便说,很多没有法律常识的人乱出主意,不可取。抖音有关于闻泰科技重组安世中国及向上海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荷兰政府的传闻,一看便知是谣言。这两个做法在法律上都有问题。其一,安世半导体对其中国子公司和业务的所有权很明确,闻泰科技无权直接重组安世中国的资产和业务。但中国政府可以指令安世中国独立运营并禁止其产品出口;其二,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是基于国家主权的政府行为,“主权豁免”是国际公法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说人话则是一国政府基于国家主权的行为不受其他国家的司法管辖。不然,美国法院对中国政府的稀土出口管制有管辖权、美国法院于中国政府对高通做反垄断调查也有管辖权。显然后面两个很荒谬。还有人建议闻泰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这些人肯定对司法管辖的“属人”和“属地”两个基本原则一无所知。进一步解释,要么“是我的人”要么“在我地盘上”,二者须具其一才有管辖权。同是“长臂管辖”,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穿透不仅合理合法而且可行,不按我的规矩来今后就别想再拿到我的稀土供应。即便美国对中方的稀土管制规则也无话可说,只能要求中方或取消或推迟实施规则,而不能指责这个规矩“不合法”。
目前中国政府对此事件的回应暂时限于安世半导体范围内,但很快会见到效果。不管安世中国的独立运营还是禁止其产品出口,都针对安世中国的资产和业务。这一举动分寸拿捏精准。安世中国年产芯片超五千万片,在车规芯片领域向众多欧美车厂供货。出口禁令会直接影响到美欧日的诸多汽车大厂。已有消息,如断供持续超过两个月,仅德国汽车厂商会一天损失超一亿欧元。欧美日车厂若因荷兰政府此举遭受了损失,谁来承担?荷兰政府和安世荷兰总部首当其冲。
对面的巨无霸引而不发,小卡拉米会面临什么压力?
有人会说,安世荷兰可以迅速重组产业链,在中国之外恢复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撇开安世中国。好吧,这确实不能算是“痴心妄想”,但实实在在是“远水不解近渴”。一辆车上使用的车规芯片有数百片(比如德国汽车使用超过五百片,大部分由安世供货),要成为车厂供货商需要经过严苛的多轮测试及认证流程。时间上说一年起步,如果是新设公司则会长达三年。之所以测试和认证流程复杂,是因为车规芯片的要求严苛,既要在实验室测试明确技术指标和性能,也得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验证可行性,还要有起码的时间证明其可靠性——据说车规芯片的故障率不能高于百万分之一,远高于手机和消费电子类芯片。
如果安世荷兰总部决意另起炉灶,且不说不管晶圆还是封测只有中国有足够的现成产能,也不说安世荷兰投资扩产或者建新厂都需要时间,即便现成的技术也需要做大规模生产的测试,单单更换生产厂家就要重新测试认证,仅必须时间就足以让这一切化为泡影——欧美车厂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对等米下锅的欧美车厂来说,显然让安世中国供货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案。不然,繁复的测试认证流程绕不过去。要让安世中国供货,其荷兰总部什么态度不重要,中国政府现在不答应。
荷兰政府顽固下去,眼见的一个结果是,安世半导体就此永远失去中国市场,目前其中国区营收占其全部营收接近50%。即便是中国之外的市场,等安世荷兰准备停当可以供货的时候,蛋糕还剩下多少?竞争对手会眼睁睁看着没有动作吗?
相比欧美车规芯片供应链的风声鹤唳,中国国内的供应链一如既往,不受影响。
更妙的是,中方借此机会“因祸得福”。一个是堂而皇之将安世产品“国产化”,不管知识产权还是供应链都顺势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小瞧这一点,不然闻泰为啥花三百亿人民币去收购安世半导体?这么多钱买的其实就是个门票。而且,借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芯片领域延伸。在禁止出口的时候宣布“只接受人民币付款”啥意思?安世中国未来必定恢复全球供货。人民币国际化就此进入半导体和芯片领域。
所以,不必担心中方的回应力度不够。目前看中方的各方面措施不仅于法于理无可指摘,而且一脚将球踢回欧美阵营:荷兰政府不投降,将导致欧美汽车产业链陷入混乱。
有没必要后面采取进一步的反制措施?有没必要先放一边,要打什么牌肯定准备好了。你说啥?断供ASML的稀土?荷兰没那么大脸好吧,那是给老美打造的、美利坚独享的VIP待遇。
既然你不按规矩来,那就比比谁的拳头大。这个咱不怕。荷兰啥块头啥体量,连米粒大的荷兰都搞不定,咋对付米利坚?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