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五五」规划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新华社昨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及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届四中全会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建议」有关港澳部分的表述,是在第十五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中的第五十八节「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议」号召,坚定不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效能,促进港澳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及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强港澳与内地经贸、科技、人文等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与生活政策措施。发挥港澳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不断彰显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其中最末一句的「支持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既是《决定》第四章「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有关「人才」内容在港澳章节中的具体论述,也是与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相呼应。

  在面对百年大变局下,「人才」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和动力。实际上,与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只提到一次「人才」相比,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就提到了四次「人才」。而在昨日公布的《决定》,就专门有一节(第十三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提及「人才」问题,并将之列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力。《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优化高校布局、分类推进改革、统筹学科设置,深入推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科技计划人才集聚培养功能,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加强人才协作,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活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

  习近平主席和中央要求澳门打造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这既有澳门自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更是配合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这除了是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客观需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身所需之外,也是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卡脖子」封锁,在国际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四年六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深刻指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想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识变应变求变,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而培养越来越多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跨越,这是时代所唤,也是必由之路。而从战略布局看,我国正在部署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并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为人才提供广阔而高端的创新平台。而从制度安排看,各地各部门在人才的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环节,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另外,国家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这些,都是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生动写照。

  澳门特区有着「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具有中西文化交流的便利条件,因而更应在人才建设上作出内地所缺的贡献,真正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尤其是在美国政府采取了系列试图阻断中美人才环流的措施,对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采取歧视性调查,限制美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与中国展开合作,限制攻读特定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获得美国签证,以及持续炒作所谓「中国学术间谍」问题,甚至公然迫害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原生美籍教授的背景下,就更显得这个要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部分回流内地但却未能称心如意的「海归」引进澳门及横琴深合区,就能够起到作为国家海归高科技人才「储水池」的作用,尤其是对在美国留学及进行科研工作的高科技人才而言。

  因此,澳门特区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优化人才引进政策,解决好「引得来、留得住、走得稳」的关键问题,按照澳门特区实际需要系统部署、锐意进取为澳门不断引入更多高质量的科创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澳门高等教育的资源,将本澳高等教育从「普及化」实现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质的飞跃。在远景上,尽快完成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的建设,实现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与国际接轨,并在办学宗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全方位服务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要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上发挥关键作用。并依据澳门的特殊环境及条件,向中央申请开设更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但可以善用海外高端人才的专业学识智慧,并让其成果为国家及澳门特区所用,而且也可以尽量避免这些人才再次「外流」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去。这也是「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一种表现形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