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扬言“要干票大的”,昨天说“是推迟不是取消”,德国这是怎么啦?

500

德国现在真的需要默克尔的平衡术

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定于10月26日访华,却在行程开始前24小时突然宣布无限期推迟。这明显的是外交无礼。

但央行行长纳格尔却帮腔说,欧洲最好能与中国达成协议,但如果最终不得不采取报复措施,就必须做出“大胆的决定”,“干票大的”。

且慢,就在第二天,当地时间27日,瓦德富尔在接受路透社、法新社采访时却说,他计划“尽快”与中方通话,并重新安排访华行程。谈及此前取消行程时,他辩称:“那只是推迟,不是取消。”

够及时的,26日说的话,27日收回,德国这是怎么啦?

德国的这种状态正是欧洲国家的现实写照,政治上习惯性地站队美国,但经济上又离不了中国,好难啊!

先问德国人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历史问题:“干票大的”?能有多大?难道还有你的前辈希特勒干的大吗?而最后结局是什么呢?

第二个问题应该属于现实问题:你们的前任总理默克尔,当政16年,历经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新冠疫情……欧洲差一点就四分五裂。过程中,德国不仅完好无损,而且成为欧洲经济的引擎。以至很多人说:“是默克尔救了欧洲。”是的,是她让德国立在中美俄三角之间,既不靠拢,也不脱钩,四两拨千斤地活下来。

难道你们现在对这位前任就没有一点点应该学学的地方?  

  历史教训总在轮回中显现新的警示。当年俾斯麦在构建欧洲均势体系时,核心智慧在于"永远给自己留出转圜余地"。而今德国政客效仿美国对华"脱钩"话术时,却忘了这个铁血宰相留下的外交遗产。德国工业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超过54%的会员企业将中国视为"不可替代的市场",这个数字比俄乌冲突前还高出7个百分点。当纳格尔叫喊着"干票大的"时,他可曾计算过巴伐利亚机床厂流水线上那30%直接供应中国客户的订单?是否想过德国的机床和汽车不可或缺的材料只能来自中国?

默克尔时代的务实主义外交并非偶然。这位来自东德的物理学家深谙:在中美俄博弈挤压中,德国应清醒地知道必须保持战略上的自主性。2019年她在哈佛演讲时强调"拆墙思维",2020年顶着美国压力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种平衡智慧如今的德国还有吗?

当下的德国联合政府好像随着北溪输气管道的破坏把历史智慧全丢了,绿党意识形态外交与经济部的现实需求正在上演激烈拉锯。

外交部长临时取消访问的无礼,财政部长关于报复的叫嚣。尽管我们理解你们这种政治与经济无奈的撕扯。但请你们记住,现在的中国连美国的脸色也不看,更何况德国。既是有求于人,就要懂礼数,讲规矩。不然,你们的前财长林德纳的警告"每项对华制裁都是对德国繁荣的自残"有可能变成现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