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宇宙行出手接盘,这家城商行“改姓工”
《星岛》记者 叶紫 上海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银行业传来震撼消息:中国银行业“老大哥”工商银行(601398.SH)正式收购锦州银行,这家曾经风光无限、后又深陷危机的城商行,终于迎来归宿。
工行全面接手
10月26日,锦州银行官网一纸公告,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经国家批准,工商银行将正式收购承接锦州银行的全部“家当”——资产、负债、业务、网点,乃至员工,统统由工商银行接盘。
双方已白纸黑字签署《收购承接协议》。这意味着从今往后,所有锦州银行的储户,将自动升级为“宇宙行”客户。存款、理财、贷款等都将由工商银行全权负责。

风光三年
回首往昔,锦州银行也曾是城商行中的“明星选手”。其成立于1997年,从辽宁锦州起步,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把分行开到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更是在2015年成立辽宁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风头一时。
据其官网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锦州银行资产总额为8265.52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为5747.87亿元,存款余额为4846.32亿元,拥有省内外分行15家,发起设立太和锦银等7家村镇银行,员工超6000名。
2015年-2017年,曾是锦州银行的一段辉煌时刻。2015年12月7日,其成功在港交所挂牌,成为东北地区第三家港股上市的城商行,也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416“正是锦州市的电话区号。2017年,锦州银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89.77亿元,拔得东北上市城商行的头筹。
登陆港股市场后,锦州银行也梦想过回“A”。
2016年4月,该行聘请东兴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拟发行不超过19.27亿股。但及至2018年12月12日,东兴证券终止对其A股辅导备案。或许当时就有了强烈的风险信号。
风险爆发
2019年算是锦州银行的重要转折点,且很快爆出已病入膏肓。
资本市场最先传递异常,当年年报季,锦州银行三次公告延迟发布2018年年报,中途会计师事务所闪辞,并称其对锦州银行的2018年年报审计期间,注意到有迹象显示该行向其机构客户发放的某些贷款,实际用途与信贷合同上的不符的情况。这些动态加深了市场疑虑,流动性风险显现。
直至2019年8月31日,这份2018年年报才姗姗而来,彼时,市场才明白锦州银行之前为何迟迟不肯”交卷”。
数据显示,2018年该行净亏损45.38亿元,而前一年的净利润还高达90.9亿元,同比降幅151.17%。巨亏主要来自高达236.8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且不良贷款率从上年度的1.04%猛增到4.99%,拨备覆盖率从上年度的268.64%降到123.75%。
及时出手
事实上,在锦州银行出现风险苗头后,央行和原银保监会便已火速上线。
2019年6月,监管部门联手地方政府,着手推动该行改革重组。当年8月,工商银行子公司工银投资、中国信达子公司信达投资、中国长城资产三家机构战略入股,随后新管理团队加入。
2020年9月30日,锦州银行的改革重组落地完成,风险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3年1月20日,锦州银行在港股市场开始停牌。一年后的2024年1月26日,其发布要约收购,同年4月15日,锦州银行从港交所退市,亦是中国内地首家从港股退市的银行。九年间,锦州银行从上市时首日开盘价4.67港元,到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1.38港元,走出了一个“几”字形。
2025年3月25日,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刊登的一则公告,披露了锦州银行原董事长张伟的犯罪和违法所得情况。而张伟已于2019年12月19日去世。
据锦州市人民检察院没收违法所得申请书载明:犯罪嫌疑人张伟在任国有参股的锦州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委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2.448亿元(包括用于购买锦州银行股份资金1.8亿元、购买价值6480万元房产一套)。其作为国有参股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0月28日,截至上午收盘,工商银行收报7.96元,涨0.63%,总市值28370亿元。公告显示,该行三季报将于10月31日披露。



星岛记事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