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网都在怀念周王林陶,其实是在怀念那个“认真做音乐”的黄金时代
哎呀妞说:
肯定有人看到标题之后会觉得厌烦:怎么又是周王林陶?华语乐坛说来说去都是这4个人,不腻吗?
但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恰恰是,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在怀念周王林陶?当我们怀念当时的他们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想想看当年他们四人,可以7个月打磨一首歌。而如今的网络歌手已经做到1天出一张专辑了:0.5emo版,1.2律动版,0.85心碎版。
其实那时他们的身上,与当今乐坛最大的差别,也是我们从根本上最怀念的一点:作为输出者,对音乐的死磕度与专业度。

他们可以死磕到什么程度?
当年王力宏,这个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从小接受的就是纯正的西式教育,但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情感。
从《龙的传人》开始,王力宏就自创了“Chinked Out”的曲风,他说:“Chink本来是骂黄种人的一个美国俚语,就像是骂黑人是N字的黑鬼一样,有歧视意味,可是黑人嘻哈音乐抬头,让N字有了新的意义。”
所以王力宏希望能通过这一曲风的丰满,让国际流行乐坛重新定位华语音乐的同时,让Chink这个种族歧视的字眼也能如N字一样成为一个让外人懂得避讳的用语,也是一种词根的重新定义。
Chinked Out的第一张专辑就是《心中的日月》,为了制作出中西音乐最佳的融合状态,王力宏,带着小提琴和重达20公斤的录音器材,随身的背包有“永远不会离开我身边的”键盘和电脑就出发了,为了那次旅行的采样,还专门带了一个200GB的硬盘。



截图自王力宏《云藏采风 音乐实录》纪录片
他花了整整10天的时间,行遍千山万水,从云南到西藏采风,到西藏这一站时,王力宏还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在采样当地声源的时候,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就要去吸氧的状态坚持录制。

截图自王力宏《云藏采风 音乐实录》纪录片
相对于在还没去过北京,借用朋友故事在《漂洋过海来看你》中把北京写成“漫天风沙里”的李宗盛,的王力宏是真的“手中拿着格桑花”,美得让他忘了摘下。
抛开这些歌词上的小打小闹,《心中的日月》整张专辑仍是货真价实的hip hop/R&B音乐,但王力宏却巧妙的将中国风元素融入在西洋的grooving节奏里。这样的创作意念贯彻在整张专辑的每一首歌里。
主打歌《心中的日月》使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来作曲,在编曲使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扬琴等),旋律悠扬婉转;还有《竹林深处》里的西藏女声吟唱、中国鼓声、笛声与西方Hip Hop击掌声节奏相互呼应;《在那遥远的地方》不单采样了这首华人耳熟的民谣,当中反覆出现的陶笛声、扬琴与钢琴如风般的对话,甚至在一首流行歌曲中加入了呼麦……听起来就像这些乐器与元素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什么东、西之分。包括专辑名,也是来源于藏区的香格里拉。

截图自王力宏《云藏采风 音乐实录》纪录片
这是王力宏可以为了一张专辑去做的事情,无论从出发点还是呈现效果,都让人能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诚意,甚至是信仰的力量,那份与宗教与物质追求与名利无关,对音乐本身的信仰。(这时的王力宏早已拿下金曲歌王了。)
周王林陶4人中出专辑最慢的陶喆,2年半才磨出一张,可原因却是——如果没什么成长和进步,那我就不写。

截图自陶喆《11号产房》纪录片
但即便是可以在十天内写出50首歌的周杰伦,在有条件之后,为了精益求精的死磕程度也毫不逊色,那首《夜的第七章》到如今依然是大家最喜欢拿出来津津乐道的一个编曲案例。当年我们的MP3还听不出他的用心,但也会觉得那首歌所营造出来的氛围绝妙到仅此一家。
其实为了这首歌,周杰伦集结了当时他的两位御用编曲人——钟兴民、林迈可,三个人一起为这首歌磨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夜的第七章》从敲打打字机的声音,再到加入的女声,传说中耳朵忙到听不过来的“老千层饼”就是这么来的。

截图自《钟兴民 声影中的故事》

他们可以专业到什么程度?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这张专辑,更恐怖的事情在于,整张专辑的混音和制作也几乎都出自他本人。


这里的编曲和现在的某些歌手出了个idea就敢把自己名字挂在编曲栏显然不是一个概念,看2015年叉烧网对王力宏的采访就知道,98年就开始用protools做编曲的王力宏,是玩真的,采访中聊到的音源,都是他平时熟悉和常用的。


截图自《知名歌手、制作人王力宏老师专访》(叉烧网)
还有一个编曲狂魔,陶喆。
在1997年,陶喆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整个华语乐坛都还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R&B的音乐输出,R&B作为一个发源于非裔美国人艺术家,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电子布鲁斯音乐为一体的音乐风格,本身就已经具备非常强烈的文化色彩,要在这一基础上去做中国风的融合,实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前文提到王力宏的那张《心中的日月》,收录在陶喆的第一张专辑《DAVID TAO》中的那首《望春风》都完美做到了所谓的“无缝衔接”。
而陶喆并不是音乐科班出身,却做得比科班出身的还要好,原因就在于他听大量的音乐。那份绝妙的审美和控制能力,都是他一点点积累下来的。那些“音源”即便只是在《11号产房》纪录片里短暂地露过一小面,但也看到了陶喆光是在那会儿(2002年)就已经屯了上万张的CD了,旁人还在问到底是什么CD这么贵嘛,他一边连忙关上抽屉一边说,“这些是我的家当,是我的音色的来源。”
试想一下,每张CD就按三首曲子,十分钟的时长来计算,一万张CD,就是300000分钟,5000个小时,所以说,光是听完这些不深究,就需要不休不眠的208.33天,所谓的别人的天分也好,专业度也好,没做到这份上的人,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截图自陶喆《11号产房》纪录片
这几年陶喆还在油管上时不时地上传一些编曲的小课堂,光是想要听明白他随口说出的那些乐器音色,和编曲的专业术语,其实对小白来说已经有点跟不上,而他几乎就是在闭着眼睛操作一样,话还没说完,手上的动作就已经一气呵成。
要达到这种熟练程度,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计数。

截图自【DT in The Studio】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对于音乐人来说,天分的占比真的很小,音乐的世界太广阔太抽象,就连陶喆这个在王治平第一次听完他的Demo后就觉得是个天才的人,能作出后来的作品,也是在听了万卷CD,编了不知道多少首曲子走过来的。

他们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
到现在2020年,“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似乎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为什么以前大家不会这样说话?可能是因为实力都写在了作品里,不需要别人去看到他的努力。
但周王林陶确实是一个比一个更努力。
陶喆的父亲陶大伟说:“小胖因为很喜欢音乐,我替他买了电吉他,他白天弹、晚上弹,很多时间都被音乐占掉了。”
就连王治平对陶喆的第一印象也是,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径直就玩起了他的吉他的“皮小孩”;高中时曾与好友自组乐团,当时担任主唱/吉他手的陶喆,每天下课便抱着吉他猛练,疯狂的程度甚至是会坐在马桶上,一边上厕所,一边弹吉他,包括在《11号产房》中,众人聊起对陶喆的第一印象都是有点中二,但只要聊起音乐就会喋喋不休的一个大男孩。

(在编曲的间隙睡觉的陶喆,截图自《11号产房》)
这么拼的陶喆,在刚过完34岁生日之际,坐在天台上望着不知名的方向,一直在说的却是,他害怕时间不够,他觉得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还感觉自己一直在输。
但即便这样,那张让他彻底封神的《黑色柳丁》,也是他耐下性子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

我们现在说的是专辑,不是EP也不是影视推广曲,那个时候的他们,可以为了一张专辑废寝忘食也不会随便发一首先在市场上去露个面。
说好的是一辈子的信仰,就会用一辈子去追寻,无论是34岁的陶喆,还是今年已经44岁的王力宏。
就前段时间还因为“每秒8个字”的语速上热搜的王力宏,其实在疫情期间也一直都在家里学习:连续60天,王力宏都通过线上的方式,在上唱歌的课程。

我相信这段时间大家没有舞台表演机会,很多歌手的技巧都会退步。希望疫情过了之后,可以开演唱会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我的唱歌水平甚至比以前更进步。
学音乐是一辈子的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已。
——王力宏
诧异吗?一个已经站在如此高位的歌手,不仅私底下还在如此刻苦的训练唱功,而且还能如此直接地分享出来。
而同样做过这件事的,还有2005年的林俊杰。
2005年的林俊杰,已经发行了《乐行者》和同样结合了西方R&B现代曲风以及中国风的专辑《第二天堂》,是一个拿过了金曲奖、开过了巡演的歌手。
但还是在那一年林俊杰去美国录制第三张专辑的时候,专门去找了曾经教过Michael Jackson、Madonna的声乐老师Seth Riggs学习声乐技巧。

其他空档林俊杰就一个人背着装满了各式录音器材、电脑的随身大背包,甚至扛着一台键盘到处跑,只为了能随时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
当时他初到美国饭店入住时提过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拒绝和音乐总监许环良老师同一间房,原因是2个对音乐挑剔的工作狂,如果住同一间房一定没得睡;说不定还会争论到天亮。结果就是整个录制开始到完成,两人鲜少回过酒店,总是各自倒在录音室的一角呼呼大睡。
得,又是一个直接把录音室当家的人。

他们曾经苦到什么程度?
从四岁就开始学琴的周杰伦,当年也不是自愿去学钢琴的,甚至在钢琴旁边的窗户传来其他小朋友嬉笑打闹的声音,对于被逼着练琴的小杰伦都是一件心理上的折磨,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问着:“为什么我要在这里学钢琴?为什么别人可以出去玩?”。
周妈妈为了能让周杰伦坚持下来,基本上每次练琴的时候,都会拿着藤条在旁边站着。
“哪个孩子的琴键上没有眼泪“,这句话真的不是随口一说的。

包括也是从四岁开始学琴的林俊杰,一天平均8个小时都在练琴,曾经因长期弹不好的琴,弹到流血也都是常事。
在之前《艺术人生》的现场,节目组还专门复刻了JJ小时候练琴的角落,主持人拿着藤条说着很可惜林俊杰的妈妈今天不能来到现场,话音刚落,林俊杰就在一旁笑着接了句:但是她藤条来了。
有次他偷懒没练琴,又把妈妈常用来打他的藤条藏了起来,林妈妈气到不行,直接抓了灯笼的握柄就打,没想到握柄太尖锐,导致林俊杰现在的手指上至今还有一个疤痕。
到林俊杰14岁的时候,他已经考到了钢琴七级,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流行乐,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说起小时候练琴的经历,他觉得那是对他之后音乐之路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因为即便现在创作的都是流行音乐,但很多作曲的灵感和方法都是从最开始接触的古典乐提取出来的。
在去年的一期《锋味》节目里,小时候也曾被家长询问过要不要学钢琴的谢霆锋,看完周杰伦用水果弹钢琴的表演后在一旁忍不住感叹:
“每次看见你弹的时候,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很后悔,很心痛,我就后悔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像杰伦一样听妈妈的话?”
这时候,就让我想起肖邦曾经说过的那句:“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而王力宏小时候更狠,都不需要人监督,自己就乖乖地小提琴3小时、钢琴3小时地练,真真把自己练成了“华语乐坛顶配一体机”、功成名就之后,一直都还坚持学习和练习!

还有上厕所都在练琴的陶喆,还在感叹时间不够用;从小被严厉的父母逼着学琴、练琴的林俊杰,拿到金曲奖了还要去学声乐……
许多人说周王林陶是天才,说到这里,你还觉得他们是天才吗?或者相对于他们的努力和成果来说,还觉得那是一种赞美吗?也许他们有天分,但如果没有后期那些努力,天才之名,他们和他们的作品都担不起。
而如今的华语乐坛,能让我们在20年后怀念起来的,是什么呢?
Ref:
陶喆【纪录片】《11号产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x411L75Q
来看看以前歌手是怎么写歌的--王力宏云藏采风写出心中的日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g4y1871e
林俊杰远赴美国拜师Seth Riggs学习声乐技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Z4y1M72X
王力宏:学音乐是一辈子的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比赛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07/19/c_1126256526.htm
(完)



哎呀音乐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