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匪军团“粉红豹”重出江湖?
凤凰网
2025年10月24日 20:55:34 来自北京

·被劫匪洗劫过的卢浮宫展台。(徐洁 摄)
“卢浮宫被盗案,
不只是对法国的警钟。”
作者:王硕涵 冯璐
一个寒冷的上午,4名蒙面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升降机攀上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阳台,用角磨机切开了窗户玻璃。
两个蒙面人进入展厅,将8件拿破仑时期的珍贵珠宝文物打包带走。接着,他们与等候在外的接应者汇合,开着两辆摩托车一路狂飙,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个作案过程还不到7分钟。
这不是电影剧本,而是10月19日发生的真实一幕。据法国文化部公布,此次被劫的珠宝包括王冠、项链、耳环与胸针,总价值估计高达8800万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8.27元)。法国总统马克龙誓言将珍宝追回,并将此案定性为“对我们共同(文化)遗产的攻击”。
这起震惊世界的大案是谁干的呢?种种迹象指向了一个惯犯团伙——“粉红豹”。

·王冠被劫前,在卢浮宫里供游客参观。(徐洁 拍摄于2020年)

脆弱一环
公开资料显示,“粉红豹”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成员大多为欧洲退伍军人。成立以来,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约380起抢劫,涉案总金额超过4亿欧元。
警方之所以怀疑“粉红豹”,是因为此次劫案的作案手法与他们之前的手法如出一辙。
案发当天上午9点30分,路人发现一辆配有升降平台的拖车停靠在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外墙边。

·案发地点外墙。(徐洁 摄)
“这些劫匪一定是提前踩点、精心策划过的。”中国旅法学者徐洁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因为必须极其熟悉卢浮宫的内部结构,才能迅速地直取核心——阿波罗长廊”。
“按照卢浮宫的开馆时间和常规参观路线,如果不乘电梯,游客在9点30分几乎不可能抵达那里,除非完全了解馆内的电梯分布与路径规划。此外,那处窗户临河,既无护栏也未使用防爆玻璃,是卢浮宫整个安防体系中最脆弱的一环。”

·疑似劫匪携带赃物从升降梯撤离。(目击者视频截图)
据监控画面显示:闯入阿波罗长廊的劫匪撬开玻璃柜,整个行动“如外科手术般精准”。
更令人错愕的是,网上流传的劫掠画面并非来自监控,而是受到劫匪威胁而不敢上前的安保人员,在角落用手机偷拍的。这种在监控盲区作案,并迫使安保人员无法干预的“强制控制”手法,与“粉红豹”在之前多起案件中的手法一模一样。

“真身”
“粉红豹”团伙的得名,源于好莱坞犯罪系列电影《粉红豹》。
回溯到2003年5月的一个中午,在英国伦敦新邦德街,两名男子闯入一家高级珠宝店内抢劫。不到3分钟,他们便将店内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珠宝洗劫一空,之后迅速消失在伦敦街头。
几天后,英国警方在一名嫌疑犯的住处,发现了一瓶看似普通的面霜,瓶中藏着一枚蓝色钻石戒指。
由于这与《粉红豹》第四部电影中的情节高度相似,媒体便将这个神秘而猖狂的抢劫团伙命名为“粉红豹”。
2004年春天,两名戴着墨镜的“粉红豹”成员,闯入日本东京银座的一家珠宝店,使用胡椒喷雾制服店员后,他们仅用数分钟便抢走了价值约3300万美元的珠宝。
2008年,相似的“剧情”又在迪拜上演——8名“粉红豹”成员驾着两辆奥迪轿车直接撞进一家珠宝店里,掠走了价值1250万美元的名表与珠宝。
同年,4名“粉红豹”成员男扮女装,在57秒内抢劫了巴黎海瑞温斯顿珠宝店,价值约340万美元的珠宝转瞬消失。
几十年来,“粉红豹”先后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作案,但落网者寥寥无几。他们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珠宝劫匪”。

·被捕的“粉红豹”成员。(英国《地铁报》)
2014年,国际刑警组织曾透露,“粉红豹”的成员有数百人,大部分来自巴尔干半岛。
上世纪90年代,战后的巴尔干半岛受到西方制裁,导致当地社会动荡、治安混乱,也由此产生了一批无法安置的退伍军人。“粉红豹”组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成员们怀揣着“去西方寻找财富”的目标,但他们选择的方式是抢劫珠宝,再将赃款带回贫困的故乡,投资饭店、房地产等产业。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粉红豹”在巴尔干半岛受到当地人庇护,这也是国际刑警组织难以将其铲除的原因之一。

还能逍遥法外多久?
2007年,国际刑警组织专门成立了“粉红豹专案组”,并且在其发源地建立了办公室以方便调查。
然而,“粉红豹”成员落网后,都对组织里的内情缄口不言。
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经常往返于中法两国,与卢浮宫博物馆的高层有过多次交谈,讨论文物保护话题。他认为,“粉红豹”从作案到销赃分工明确,整个链条高度“专业化”。
“组织成员接力完成‘任务’,分工精细,更有人专司‘洗白’,证据非常难找;他们更换作案工具和销赃都很快,警方几乎难以追踪;他们甚至会通过易容术、更换身份和指纹等方式钻法律漏洞。”赵永升说。
“组织里,有人负责收集情报,甚至潜伏多年,研究逃逸线路。此外,该组织的作案频率并不高,但每干一票都是大案,很多成员基本是做完一单就隐姓埋名,这让他们更难暴露身份。”
据英国负责侦探事务的退休总警司巴里·菲利普斯分析:“‘粉红豹’处理赃物迅速——拆解珠宝,融化贵金属,重塑外观……虽然这会让珠宝贬值,但是剩余的价值仍然巨大。”
此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粉红豹”的作案手段令博物馆等机构防不胜防。
“与犯罪组织的技术手段相比,博物馆的一些管理方式是滞后的,如果有人携带无人机等工具进入馆内,相关设备甚至都查不出来。”赵永升说,“卢浮宫被盗案,不只是对法国的警钟,更是对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理念的一次严峻考验。如何在开放与安全间取得平衡,是全世界博物馆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