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担心赖清德
美国开始担心赖清德
2025年10月24日
美国《时代》杂志10月23日刊登一篇由华府智库“国防重点”亚洲计划主任高德斯坦撰写的分析文章指出,台海局逐渐不稳,而这场风暴的核心就是民主进步党的赖清德。 他与较为谨慎、试图淡化台湾独立地位的前任蔡英文不同,赖清德一连透过多场演说强调台湾主体性,进一步朝“法理独立”靠拢。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10月14日发布《稳定美中竞争关系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北京的军事行动及言词加剧两岸紧张,“但台湾领导层的行动也有同样效果”,文章特别提到赖清德提及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描述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并且宣布对抗大陆间谍行动的措施。
有意思的是美国《时代》、美国“兰德公司”智库竟口径一致的要求约束赖清德挑衅行为——赖清德的诸多言论引发北京强硬回击及升级军事行动,尽管美国无法完全控制台湾的行动,但有鉴于华府提供台湾军事支持,美国对台湾具有潜在影响力,能限制台湾打乱现状的行动。
美国《时代》更是要求美国政府应对台湾领导人采取节制与警告,避免其危及现状,同时将印太防务重心回到真正的条约盟友澳洲、日本、菲律宾与韩国。 作者认为台湾既非美国盟约对象,也非核心国安利益,美方无需为其承担升高为大国冲突的风险。
是什么搞得美国如此的不淡定、心慌意乱呢?
中评社台北10月21日电,面对军售与台美防务合作议题,台湾军事主官顾立雄受访时针对F-16V新战机交付进度作出说明。原定于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的66架F-16V战机,传出延宕,引发外界关注。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稀土管制范围从原材料扩大到全产业链技术。 日本朝日新闻网披露的细节显示,中国所有已发放的稀土出口许可证均明确排除国防工业用途,相当于直接切断了西方军工企业的命脉。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的专家分析指出,美军12个关键装备项目受到直接影响。 这包括“标准-6”舰空导弹和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等核心武器系统。 五角大楼原本要求国防承包商在6-24个月内将产能提升至现有水平的两倍以上,新规使这个计划变得不切实际。
德国《柏林日报》在2025年10月17日的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决定不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一举动与中国的稀土政策密切相关——在10月16日,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超过两小时的电话会谈,讨论了俄乌冲突可能的解决方案。紧接着,特朗普邀请泽连斯基前往白宫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会后,特朗普宣布,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理由是需要保留足够的库存,以应对本国的防御需求。美国官员随后在简报会上确认了这一决定,强调这些导弹库存将优先用于美国本土的安全保障。
以上事件是否和稀土管控有关呢?并未得到可靠信息的验证。但这种混乱局面被《朝日新闻》形容为"战后最严重的供应链危机"。
美国《时代》还特别点名美国卖给台湾的三款武器——M1艾布兰主战坦克(American M1 Abrams tanks);“海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统;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这几款武器都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战利品。解放军已从俄方获得相关平台弱点与如何击毁它的最新情资——这段资讯如假包换。
我们在换个角度来理解美国媒体和智库为什么会突然抛出要约束赖清德的论调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嗅到兵凶战危的味道,窥视到大陆武力解决台湾苗头。
《沉默的荣耀》的播出,更是让人感受台湾回归已经在路上。《沉默的荣耀》就似战前动员令;就是鼓舞解放军战士的获取荣耀、建立功勋的号角……
10月23日,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纪委书记张升民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除张升民外,四中全会没有增补新的中央军委委员,表明解放军高层人事变动仍未完成——看来台湾问题还要再等等?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下面纯属个人观点:军队各部委的将军配齐之时,就是解决台湾前奏、序曲。
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