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点: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有多少话语权?| 袁岚峰

袁岚峰:说到这个气候变化,我们就经常听到一个重要目标,全球的平均温升控制在2℃之内。
关大博:它是根据我们现有的技术进展,(人类)可能还可以抵御2℃温升目标下,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

袁岚峰: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活动中,这是人生的一个顿悟时刻是吧?

关大博:我们国家的(气候变化)数据话语权方面,到现在都是缺失的。你要想争夺人家的话语权,一定要建立精细化的碳核算数据库。

全球变暖是不是在发生?是的。全球变暖是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尽快做出努力?是的。
对这些问题,公众中可能还有许多人争论不休。但在科学界,其实早已有了确定的回答。两位科学家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此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黎协定》呼吁,把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
然而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要算账就要有数据,而以前国际上只相信美国和欧洲的数据库。近年来,中国的数据库终于获得了国际承认。领导这项工作的,是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关大博教授。今天,我们就来访问关大博老师。

科学家对话科学家,《锚点》节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对话关大博教授,东方卫视8月27日周三22:00、新闻综合频道8月28日周四22:30播出。本片为30秒的预告片,25分钟的全片可见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网站(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0zwqvxdGV27)、app以及视频号。



风云之声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