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大反驳的这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论点,在现实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只限在观网争论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将科学与技术割裂开来的人未必坏,但绝对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提举天下事同知御马监
  • 晨枫又不懂了吧

    科学在很大意义上被科普为公理化体系,实际上全称叫公理化体系的实践

    重点在实践,这是必需的

    如果停留在公理化体系本身,那是中世纪贵族们主教们玩的数学游戏

    对这种行为的反动,就是你的“科学与技术的割裂”

    其实你的技术指代的是实践路径

    其实你的科学指代的是游戏之数学的公理路径

个人感觉晨大大约是被在观网的某位嘉宾多次的“雷人”的话给实在堵坏了,才不得不一吐为快。

话“雷不雷人”,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无可厚非。但对于觉得“雷人”的网友来讲,就实在觉得难以接受。

其实很奇怪的是,晨大反驳的这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论点,在现实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只限在观网争论。在现实中,包括中国在内,绝大部分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科学促进技术,技术促进科学,两者相辅相成。很少有人去想两者之间的关系。

来自外媒的一个消息是,中国预计在新的五年计划(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将基础研究的费用提高。随着中国对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进一步突破,前面留给中国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已经不多了,中国只能像以往的其他国家一样,自己去探索和创立新的基础理论了。这和走路一样,前人开辟的路没了,后人只能自己开路了。

新中国在建立后,一直将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上,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产品,技术当时距离发达国家有太大的距离,而这种差距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国家地位等。所以,一直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上重点投入,重点扶持。

这不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应该高于基础研究的理由,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不过在特定时期的重点不同而已。但这一长期重点偏向不同,导致了一些网友在心理上更接受离普通人生活更近,更能在感官上体现自豪的工程技术的发展。而诺贝尔奖的权威和影响,又让另一部分网友更看重基础研究,但这部分在之前不是中国投入的重点,所以成果和影响力不如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日本一般将科学研究分为三大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

基础研究:又称公共财,绝大部分人可以免费利用。无论是中国,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会大量免费使用这样的基础研究。诺贝尔奖也会更加偏重这类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确定特定的目标,确认理论・概念的实用化可能性,摸索新的应用方法的研究。重视对现实性问题的有效性・有用性。

开发: 使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用化。

日本还有一类称为基础战略研究,这部分属于国家主导的基础研究领域,虽然目前没有看到实际应用场景,但着眼于未来10年以后可能会应用于某个领域。目前国内,国外一些国家,由国家主导的基础研究多偏重于这个领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