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也成了白菜
赛格特约作者 余绍清
周末饭局上,一位从事金融数据创业的大佬提到,自己准备压缩团队,开掉几个人。我们几位都很好奇:难道行业下行的浪潮,都蔓延到这么火爆的数据行业?
面对“集体疑问”,这位大佬做了解释:目前自己的工作可以大量依靠AI来进行,他做了测算,即使购买最昂贵的付费大模型服务,依然比请人要便宜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列举GPT、Gemini这样一些硅谷流行产品外,这位大佬还提到一个叫ima的小众国产AI产品。用他的话来说,目前的对话大模型更多是向外求索,可以替代传统搜索引擎,而作为信息管理助手的ima则属于向内求索,对专业知识分子价值重大。
为了让大家相信上述AI产品的能力,他甚至说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跃跃欲试的话:“相当于,给每个人配了一个哈佛毕业的博士当助手”。
信息过载时代,向内求索至关重要
在大佬的“引诱”下,饭局上的人纷纷下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ima,并打算回去利用起来,毕竟每个人都在感受信息过载的压力、困顿和挑战。
可上传PDF、Word、Excel、图片等20多种格式文件,自动解析生成摘要,构建动态知识图谱
笔者第一时间进行了尝试,将过去公众号内的上百篇文章丢进ima里,请它选出最有冲击力的10个原创观点。令人惊喜的是,ima不仅快速完成了任务,还精准地概括出了每个观点的核心价值,其水准堪比一个专业媒体主编。
另一位信佛的女士,将自己多年来的佛法学习笔记和心得导入ima,生成了一份《个人修行指南》。这份指南不仅系统梳理了她的修行脉络,还指出了她未曾注意到的知识盲点,她在微信里告诉我:“我与它一见如故"。
还有一位大学教授,他把自己积累的关于产业科技专题的研究论文放入个人知识库,请ima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整理,朝着编一本专著方向努力。结果生成的目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教授稍作修改后交给出版商,对方认为"这完全具备畅销书的潜质"。
尽管只是浅度使用,但我们几位都服气了,果然AI时代,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哈佛博士当助理。对于ima的价值和定位,笔者也做了几点总结:
第一,是一个卓越有边界的知识管家。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过载是主要问题,但ima能够将我们散落在各处的知识碎片——读书笔记、文献PDF、灵感片段——整合成一个可智能检索的系统。当然,这些信息是有边界的,不像对话大模型那样,可以无限延展;但今天的专业研究者,恰恰需要有边界的思考,尤其在梳理自身的思考和产出时尤其如此。
第二,跨界碰撞后可以更有火花。人脑的记忆和理解存在局限,往往难以发现看似不相关领域间的内在联系,但AI强大的能力可以弥补人的不足。笔者认为,ima很像硅谷知名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后者根据客户需求,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常常能提供常规逻辑以外的洞察(在俄乌战场上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也因此,Palantir已经位列今天硅谷的新兴AI巨头,市值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
Palantir专注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为政府、国防和商业客户提供决策支持系统
ima发挥作用的逻辑也是类似的,它能够将研究者散落在各处的知识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它不仅能存储文献,更能理解内容之间的潜在关联,构建出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这种能力大大超出了传统的知识库可以提供的。
第三,持续扩散将有助于形成学术生态。前面提到的大学教授就表示,他正计划创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知识库,让同行和学生都能参与建设。这就像在打造一个活跃的学术生态系统,而如果ima上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共享知识库,那么更加开放、协作的知识生产模式就有希望涌现。当然,这位老师也提出目前个人用户的容量太小,自己愿意付费扩容。
帮助个人整理碎片化信息,打造个性化“第二大脑”,随时能够方便查阅和创作
用好AI,文科生也能迎来春天
饭局上除了从事数据创业的大佬,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笔者,都只能算“文/社科知识分子”。而这几年来,一个明显趋势是,当AI浪潮席卷而来,文科生似乎成了最焦虑的群体。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人文社科类毕业生就业率较理工科低出近10个百分点。在智联招聘发布的《AI时代就业趋势报告》中,文科相关岗位的替代风险评级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AI能够完成越来越多技术性工作时,那些传统上被认为"软实力"的人文素养反而显得愈发珍贵。文科生所擅长的批判性思维、共情能力和文化洞察,正是当前AI难以企及的高地。
一旦有了AI工具加持,文科生的优势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相反,如果是一个平庸的理科生,那么他所遭遇的挑战,丝毫不比一个文科毕业生要小。换言之,重要的不是专业,而是你是否能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用好AI工具。
笔者搜到一个ima的使用案例,即杭州海关运用DeepSeek和ima知识库为办事群众提供了“千问千答”共享平台。这个被称为“邮件AI智囊团”的Agent,涵盖超过200部法规条文、800类高频咨询、1000个咨询实例的知识库,同时,在纳入用户咨询问题库后,自动答复的内容准确率接近100%。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AI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可以说,整个过程对技术的要求极低,但对挖掘需求和迅速行动的要求极高,这也提醒我们:
AI时代没有旁观者,只有进化者和被淘汰者,没有中间地带,必须躬身入局。